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每当谈论子女的时候,有人看我长得性急,试着问我:“你应该也有孙子了吧?”我淡定地说:“我女儿还在北大读书,今年博士毕业!”虽然看起来很淡定,但表现出来的一定是神采飞扬。其实,那是一份发自内心的自豪与满足。熟悉我的人调侃说:“看你那个样子,并不比我们灵泛……不过,你眼睛小,耳朵大,有福相……”
提起福相,我想到了我母亲,她也是耳朵大,耳垂厚,有福气。不同的时代也许会有不同的福气。我母亲的福气是:“子女读书出来之后,她一个人留在老家,不愿意进城,虽然每天衣食无忧,睡到自然醒,但年老的时候,子女在城乡间来回奔波,时刻担心她的身体……”
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一旦父母付出所有之后,碰到有出息又孝顺的子女,那是福气;碰到没出息又不孝顺的子女,那是人生的悲哀!所幸我家那个上北大的宝贝女儿,既善于学习又懂得感恩,也许这就是我的福气。
(01)她在快乐中自我约束
我女儿出生的那一天,夜里下起大雪,天气特别冷,她在寒夜中“闪亮登场”。半岁的时候,她妈妈要函授学习,把她寄居到姨姐家。半个月后,我骑车去看她,她不认识我,也不理我,只是张开双臂要姨爹爹抱。当时我就觉得,女儿不带就不亲。后来,即使工作再苦再累,我也要把女儿带在身边,每天带着她转,跟着她玩,还把一些有趣的故事讲个她听。
周末回家帮父母种田,我就把女儿就夹在摩托中间,她妈妈唱着《山路十八弯》,我哼着《乡间的小路》,女儿在车上手舞足蹈,快乐得咿咿呀呀。女儿从小记忆力好,爱说话,碟片中的《葫芦娃》、电视里的《米老鼠与唐老鸭》,还有奇志大兵当初最火的相声节目——“一块钱买甘蔗,一块钱买中巴……”三四岁的女儿就能学得有模有样,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元旦汇演的时候,我教学生排练小品,她和同事家的几个小朋友蹲在教室的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学生偶尔忘词的时候,她能补上几句,这让我感到很意外。回到家里,她还把刚才看到的那些搞笑样子表演给她妈妈看,她妈妈也跟着笑了起来。当时我就觉得:女儿是快乐的添加剂。
女儿小时候喜欢笑,也特别爱美,每天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还要把鞋子抹得干干净净。她的口头禅就是:“我要高瘦白,不要矮胖黑!”看到邻居家姐姐穿上花衣服,她也要穿花衣服;看到姐姐背着新书包,她也要买新书包。当时她上的小学就在我们中学旁边,我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她跟姐姐们一起到学校。中午我还特意送饭过去,让她跟姐姐的同学一起吃饭,她特别开心,回家后还把课堂里发生的那些有趣的事情讲出来。从那时候起,我们并未有意培养她的表达能力,而是用心去听。特别是令她高兴的事,让她反复讲几遍。后来我形成了习惯:无论是寄宿还是走读,第一句就问她:“今天有哪些高兴的事先讲给爸爸听!”
因为高兴,女儿就特别快乐,那些不开心的事就被弱化。她的行为习惯很不错,喜欢喊人,对人有礼貌。最省心的是她小时候的饮食习惯:玩累了,自然就能把饭吃好;她不饿,我们就不追着喂,还反复强调:自己的饭自己吃,自己的事自己做!也许是我们事情太多,在女儿身上,我们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我画画的时候,她在做作业;我种菜的时候,她在旁边跟小伙伴玩。她妈妈备课的时候,她看动画片,听故事。有时候她姑姑买些小玩意给她,还教她折纸,她学得很快,床头上都贴满了她剪下来的大头贴。
女儿小时候虽然很快乐,但并不是无拘无束。记得她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个女同学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花裙子,说家里还有一件。放学后,我女儿拿着自己的零用钱去同学家,说要买那件花衣服。晚饭时我还没看见她回来,就去问她们老师。幸亏那同学家离校不远,路上遇到了一个邻居,他说看见我女儿跟花裙子的女同学走了……当我带她回家的时候,她妈妈拿着竹枝打她的小脚,让她长记性。从那次以后,女儿总是按时回家,作业做完之后再去玩耍。这习惯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直至考上北大。
(02)她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二年级考双百分是经常的事。后来她妈妈在高中任教,把她带到了另外一个农村小学读书,第一次期中考试就成为了班上的第一名,让班上的男同学起哄,说她是新来的学霸。读五年级的时候,她们班上又转来了一位新学霸,每次考试把我女儿挤到了第二名,女儿情绪低落。回到家里,如果我问考得怎么样?她说她可以告诉成绩,但不要问班上的名次。我知道她是虚荣心在作怪。我对她说:“名次不是问题,关键是考试成绩自己是否满意?如果课本上的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了,考试的名次自然就上来了。”女儿听了之后,如释重负,她原来担心家长都是“名次控”,只问名次,不问成绩。
后来她进城读六年级,她妈妈担心她英语跟班不上,想请老师辅导。女儿说:“不要不要……我自己会努力!”那段时间,我接她回家,她先做好作业,然后听英语磁带,记英语单词,结果期终考试她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英语还打了满分。
小学毕业前夕,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多,她晚上要做到十二点才能睡。有一次她实在熬不住了,就对我说:“爸,您帮我做道数学题吧,我实在是要困了!”说完,她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我放下手中的画笔,把她抱到床上,然后就看那道数学题。那是一道小学高年级数学竞赛题,题目内容有半版文字,隐含的条件非常多,我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才解答出来。做完之后我又把解题过程工工整整抄在她的本子上。第二天放学,她高兴地对我说:“今天我同学表扬你,说你的字写得好工整!”那一年,她不但适应了城里学习环境,还在初中招生考试中取得了特好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
在初中择校的问题上,我们根据经济实惠的原则征求她的意见,她起初有点抱怨熟悉的同学太少,后来意识到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自己。她还说寄宿能锻炼自理能力,她要努力去适应新环境。有了学习的信心,她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十名。有一次我去开家长会,发现教室里学习标兵栏有她的名字,她总分班上第一,而且七科成绩有五科是排在第一,把第二名拉开七十分距离。
我原本是中学物理教师,知道数理化对于女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有一次我问女儿要不要帮她辅导物理中考,她笑着说:“不要耽误您画画!”她说她喜欢数理化,还喜欢生物,碰到生物实验,她都要亲自动手去体验。小时候她特别喜欢观察蚂蚁、昆虫那些小动物,如果找到有趣的话题,她就把观察的场景记下来。对于数理化的那些难题,她有专门的错题集,还说同样的题目不会出现第二次同样的错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是她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其实她也喜欢看电脑,玩游戏,看动漫书,还喜欢唱歌、画画、做家务。每次吃饭之后,她就收拾碗筷,而且形成了习惯。她的时间观念很强,能准确地控制时间,当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再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周末玩电游,说好一小时,绝不会超过六十分钟……这种自控能力,是她小时候形成的;做事认真,讲话算数,也是从小形成的好习惯。
后来她中考成绩出来了,九百五十分的总分获得了九百二十分的好成绩,其中有三科是满分。当时校长打电话要我猜女儿的名次,我想应该是学校前十名。校长说:“根据我们的统计,你女儿的中考成绩是全市第一名,这是我们的骄傲!”那时候,大街小巷的跑跑车上都有她们学校的喜报,喜报上有我女儿的名字。
(03)她在亲情里缓解压力
女儿中考成绩取得全市第一之后,原本可以去长沙名校读书,但根据经济实惠原则,她再次选择让父母满意的学校,就这样,她带着全家进入了市区生活。高中三年,我们住在教师公寓三十平米的小套间,那是学校领导为引进中考状元而特意安排的。每天,她跟她妈妈一起起床,一起进教室。晚自习之后,她跟她妈一起回家。当时那房子虽然空间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温暖如春。
女儿高中三年,那是我们天天在一起的温馨时刻,也是女儿在成长中最关键的三年。她虽然没有在她妈任教的班级读书,但母女两人晚自习后总是牵手回家,谈笑风生。有时候我从外面买点烧烤或者零食等她们回来,女儿就显得特别高兴,她说:“老爸真好,成就了我这个大胃王!”女儿吃饭从不挑食,胃口特好,这就是遗传了我的基因。当她妈妈要女儿注意身材的时候,我引用我母亲的话说:“会吃就会做!会吃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的身体就能搞好学习。”当吃得太饱的时候,女儿就埋怨我:“老爸,下次少买点回来,不然我又要去操场跑步了……”
孩子她妈是高中语文教师,喜欢写作,有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或者教学心得,但女儿的作文一直是我俩谈论的话题。记得女儿初一时写了一篇作文《牙趣》,她把小孩子脱牙、丟牙、换牙三个场景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让我俩读得津津有味。我问女儿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她说她喜欢《儿童文学》,最喜欢看《读者》……后来这篇文章获得“小记者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我的评价是:学有所得,后生可畏。
女儿喜欢写作,从来没有把写日记当作学习负担。她看到高兴或有趣的事情,总喜欢把它写进自己的作文里,她写过《家里的灯》《奔跑的鞋带》《金钥匙》《山风》等一些散文、小说,语句流畅,真实感人,想象丰富。她每学期的作文本就成了我最喜爱的收藏品。中考之后的那个暑假,她把自己最满意的作文和发生在班上的笑话、趣事用电脑打成文字,取名《菁惜稿》。我利用工作之余把它编印成小册子,配上插图和照片,后来她把这些小册子当做礼物送给了同学。高兴之余,我又把她的文字、漫画连同我发表过的作品,还有她妈写的散文、随笔,加上我们平时收集的照片,编成了《亲友文摘》送给亲朋好友,他们的回复是:图文并茂,独具匠心,亲情四溢,爱不释手!
高二分科,我女儿选择理科就读,因为她的理综成绩好,特别是生物、化学多次考试获得满分。到了高三那年,她感觉压力特别大,因为考试频繁,每次月考徘徊在年级的四到十名之间,没有被学校列入北大清华重点培养对象。回家后她疲惫不堪,坐下来就想睡,一双眼睛怎么也睁不开。为了激发她的战斗力,她妈妈每天除了辛苦工作外,还负责让她一日三餐吃饱,中餐后一定要让她做好午睡,养足精神。每次她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说:“中考状元不一定都能考上北大清华,只要你尽力就行了,爸爸妈妈不会责怪你!”那几天晚上我加班回来,看见校园的跑道上有个熟悉的身影在跑步,校服被汗水打湿。后来我才知道,女儿为了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坚持晚自习后跑完一千八百米才回家。回到家里再坚持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当我睡醒之后,她俩娘女早就出门了,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学习。
二零一二年高考如期进行,在那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女儿在我们的陪护下进入考场,她乐观自信的表情让我在考场外轻松自如,谈笑风生。高考结束后,她说:“有同学考完数学就哭了,而我该做的都做了,不知道做的,别人也会感觉有难度。”估分的时候,我看她自信的表情,就知道她的高考没有失误。估分之后她告诉我:“试卷上所有的选择题,我只错了一个,估分是六百五十五……”我对照历年来高考录取分数线,遗憾地说:“你已经尽力了,你的成绩可能上不了北大清华,但至少能进十大名校。”
高考查分的第一时间,学校所有领导和高三任课老师、班主任,全都围在校长办公室的电脑前查看结果。校长首先把北大清华重点培养对象的成绩查出来,分数没上六百三;后来又查了几个估分高的同学,结果都不理想。最后有人提议查一查我女儿的成绩,电脑显示为六百五十七分,是全校最高分。直到下午五点,当全市高考成绩全部揭晓之后,校长办公室顿时沸腾起来,他们庆贺我女儿成为本届全市理科状元。当校园被礼花掩盖的那天晚上,我女儿成了学校的大明星,教学楼墙上的电子屏、校门前悬挂的彩色横幅,全是我女儿获得全市第一名的高考喜报,电视报纸争相报道。那一年,由于数学难度大,高考总分被压低,录取分数也随之降了下来,女儿很顺利地被北大录取,同时还获得了学校四万元的专项奖励。这奖金对于我们工薪家庭来说,数目已经不小,意义格外重大。
(04)她在高压下茁壮成才
女儿考上北大的那个时刻,我没有到学校去感受现场,也没接到她妈妈的电话,是妹妹在我回家的路上打电话给我,她要我先下摩托,然后再讲话。在二大桥桥头堡的那个台阶上,妹妹把盼望已久的喜讯告诉我,当时我没有大呼小叫,也没有手舞足蹈,只是呆呆地望着江面,望着那被霞光扭动的波纹,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足足流了十多分钟,直到电话结束……
我对妹妹说:“真的要谢天谢地,谢谢我的女儿,我没想到这份幸运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就像当年母亲看到哥哥被大学录取的那个时刻,她激动得没法发出自己的哭声……”也许是多年的期盼化作幸福的泪水,也许是女儿的努力感动了所有的人,我家里这位中考、高考“双考状元”毫无悬念踏进北大校园,成为我这辈子最值得自豪的话题。
回到三十平米的教师公寓,女儿在清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我发现她装入垃圾袋的习题集,就足有一米多高。后来我们带着女儿在长沙见到北大招生老师,老师非常惊讶地说:“没想到湘潭市高考状元还长得这么漂亮,难得,难得!”
为了感谢老师的培养,感谢亲友的支持,我们在女儿的谢师宴上,把女儿初、高中班主任、任课老师请来,每人送一束鲜花和一个感谢红包。女儿对老师们说:“我要感谢老师的培养;感恩父母的付出;感怀身边所有亲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