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有缘能够看到这个文章,这个文章除了讲道家养生,还重点讲了拍打,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供大家参考。感谢萧理龙道长!--阿强
壹《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昭示天下戒恶行善。执行天道,诚守人道。天地之中惟人最灵最贵,灵者人也,性本合天道;贵者,生命能修至长生。生命长短非自然亦非命中注定。《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不衰。故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当今人类越进化,众生生息家园地球越有退化危险。技术愈进步,自然愈破坏;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科学愈发达,心灵愈邪恶。声色百怪,处处登场,百无禁忌,躁妄不息,以妄为常,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百滋百味爽其口,秽垢久积五脏成五毒,正气日损,心乱神昏,淫沃无度,精竭气衰,百病横生,故不终寿。人身与天地自然无二,天地有之人身皆有。天地有定理定数,日月东起西落,四季交替有律,人皆知之,不了解,也无法可解,待人自悟,其理自明。留心在身,百病不生,亦名留神不死。万物负阴抱阳,人为万物至灵,轮回到人间。人生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但因果报应不空。现代人骄奢淫逸,故人生与忧俱生,寿与病魔俱活,虽拥有一切,亦同行尸走肉,不亦悲乎?养生不养性,如同树无根;祛病不延年,元气已破散。延年祛病,病从口入,禁忌为根。自古五谷为养命之宝,蔬果肉类为助补之品,今人以酒肉菜果茶为主食,而不食五谷养命之宝;惟知服药能祛病,不知是药三分毒。故曰: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能知保精固气为无上之补。人身自有百药库,人惟信有药毒死人,不信有药人不死,不死之药,人自身有上药三品:精气神,人人俱足非亏盈。经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咸美辛酸五脏病。太公曰:人食味而死,无有怨而弃之。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故广成子积火焚五毒,五味即五毒,火即心也,劝人不贪。今天烧烤、火锅等,火毒极大,乃丧生之毒药。经曰: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骨。善养生者,骨多肉少,少私寡欲,淡泊无为,闲心劳形,百病不生。贰饱食而卧百病生,故自古荒年少病,丰年多夭;北人多寿,南人多夭;山夫高寿,福贵多夭。疾病只是一个假象,因为「天下本无病」 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说,「天下无病」,疾病只不过是个假相,不是本质。你会怎么想?你会有如醍醐灌顶,微笑点头,发现疾病原来只是一个代号,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还是会觉得这个说法虚无缥缈不接地气,甚至心想「说这话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天下无病」,是林杰老师最强调的观念。但生病时我们的痛苦实实在在,这时候看「天下无病」这四个字,多少觉得有点虚无缥缈。林杰老师解释说:「我不是看不见症状,或者不了解病人的痛苦,而是强调一点,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如果你因为受到这位朋友的启发,转身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改变它,这个病就作为客人走了,不会继续留在身体里。」比如你受了风寒,这时候是病这位朋友用咳嗽或者流鼻涕的形式来提醒你受了寒,让你知道该采取一些手段把寒气驱赶出去;当你吃了一些不新鲜或者不卫生的食物,这位朋友就以拉肚子的形式提醒你;当你长期睡眠不足,它就以眼睛发红、脾气暴躁来提醒你,把问题的存在表达给你。如果没有疾病的提醒,我们也许就对身体的各种超负荷和不平衡无知无觉,一直随波逐流让生活腐化下去。「病不是敌人,是善意的提醒。」我们应该感谢疾病,而不是痛恨它。有的人,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去学习了太极拳,后来成为太极拳高手,身心的状态都获得提升。对于他来说,身体不好这件事反而成了他人生的助力和善缘。有的人每天晚上出去唱歌、喝酒,参加各种聚会、饭局,然后来找林杰老师看病,说「我失眠了,给我开点药调理吧。」表面看来,他在积极地求医问药、解决问题,但其实,不论是求助于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他的潜台词是:「你来帮我搞定失眠这个问题吧,搞定了我才能继续有精神参加party啊!」他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也没有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愿望。这种情况下,医生即使有心也无力,孤掌难鸣。只有病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偏差,再加上医生的帮助,医生和病人完美地配合,才会让一些现象发生改变。这才是疾病作为一个信使存在的意义。二、有时你不需要医生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医生的。有个人去看病,说他眼睛发胀、视力模糊,已经一周了。林杰老师问他,是不是这一周用电脑、手机太多了?他才发现,最近一周确实用眼过度了。这时候他根本不需要找医生,尽量不用电脑、手机,休息一两天就能恢复了。而不是去找医生治疗,治好之后继续不知疲倦地看手机、玩游戏。有个病人最近一周工作压力特别大,晚上应酬也多,经常喝酒,血压很快升高。这种情况,林杰老师认为其实也不需要治疗,他的血压升高是因为他身体的频率与他最近的生活节奏不和谐不平衡。只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改变这种不和谐,血压就会降下来,不必找医生的。大自然有风霜雨雪,人的身体有疾病也是自然现象,无需恐惧。「病都只是一种现象,一定不要恐惧这些现象,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去找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个现象、这个问题出现了?怎么去改变它?医生是一个助手,不是一个决定者。最大的医生是自己的身体,如果身体已经没有了修复能力,医生是无能为力的。」疾病绝对不是坏事。我们会酸痛,会失眠……都是不同的症状,有着不同的原因。我们去找到这个原因,比直接去消除这个症状,要重要得多。林杰老师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治病的责任都推给医生,而是跟医生一起商量,怎么找到问题的根源,怎么改变自己不良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在我的理念里,中医首先是一种心智模式,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人生。当你的心智模式改变,心态就发生很大的改变,很多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就不见了。第二是生活方式,大部分形体方面的病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第三个是医疗模式,属于扶偏救弊,亡羊补牢,是为了补充前两者的不足而存在的。如果有良好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医疗模式就变得很轻松。」但现在医疗模式被过于强调,医院过于依赖,这是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现在很多病都是越治越多,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现在的病人比十年前多了多少倍。越治越多,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疗模式出了问题。三、疾病是从哪里来的中医讲的病因有两类,一是内因,叫内伤七情,二是外因,叫外伤六淫。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哪里来的?是这个世界、这个人生,与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一样而产生的。所以根本上的治疗,要靠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也就是林杰老师所说的「心智模式」。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是过度的意思。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本无所谓邪气,自然界的正常气候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都是帮助人体的。但放错了时间、地点,出现在错误的时空背景下,就成了邪气了。「非其时而有其气」,就会伤害到人体。比如夏天本来是温热的,要出汗的,空调盛行之后,我们没机会出汗了,反而容易受寒邪侵袭,这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让我们在得到舒适的同时,也增加了患病的基础。还有一种情况叫「非其地而有其物」,本来只是在春天、夏天出现的东西,在冬季出现了,为我们所用,往往会超过我们身体的承受能力,成为致病因素。比如反季节蔬菜,进口水果,就是典型的「非其地而有其物」。林杰老师不太建议一直去做体检。他说:「体检是在一片大森林里寻找枯枝败叶。」我们的身体如同一片大森林,充满活力,也必然有枯枝败叶在其中,只要能吃能喝能睡能笑,就是很不错的状态,不必太早让自己进入病人的角色,让自己被疾病的阴影覆盖。「人最终是靠自己的生机和活力生活在宇宙大空间之中。」医生的作用,其实犹如驱散阴影的阳光,精神上引导患者往最阳光、最温暖、最能安心的状态走,形体上引导他气血的运行、肢体的位置回到和谐状态,帮助患者恢复自愈的本能。四、把学中医当做一种人生修为在一个真正的中医眼里,没有「病」这个概念,有的只是每个人身体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和谐或者不平衡,医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调整这些不和谐和不平衡。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对面坐着的那位老中医,不是他用的那根针,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们喝下的那碗汤药,而是我们自己。各种外治手法也好,中药汤剂也好,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激发机制,是它激发了人体气机的运行,让身体自我完成治愈修复的过程。人体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所有的医生都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药王孙思邈给所有人看病,首先不是开药,而是看病人这一阶段的生命状态,是意气风发还是失魂落魄,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处理;然后再问病人的饮食起居,各种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引导他去建立健康的节奏和习惯;如果这两招还没搞定,他就给病人一些食疗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导引,再不行就扎针,最后才用汤剂。吃药是最后才使用的手段。疾病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单一条件,而是多种条件下产生的。医生治病,其实就是想办法增加条件或者减少条件,那个现象就改变了。林杰老师希望大家把学中医当做一种人生修为,而不是为了做医生。因为做医生是医疗模式,更重要的是前两个模式。通过学中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事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同时能看到事物对立的两面,而且看到两面之间的变化、交流,不拘泥于一个面,这是学中医的最主要的原则。遇到好事的时候,知道「福兮祸所伏」,就不会太得意忘形;遇到坏事的时候,知道「祸兮福所倚」,就不会深受打击。当一个东西的两面你都掌握到,你就有自由,就能体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的状态。通过学中医,让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的节拍相应,让人活得更有质量,让思维进入一种放松和自由的状态,我们的为人处世也能越来越游刃有余,不憋屈。五、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一个人总是被他的内心打败,而不是外界给他多少伤害。」林杰老师如是说。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恶化,是从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后。其实,肿瘤从潜伏期到转归期有无数种可能,但有的医生喜欢强调最不好的结果,患者听到之后,他的念头和思维就被这个最坏的可能性紧紧抓住,天天在恐惧之中,有时候成了心理学所说的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相信事情会如你预料的情况发展,你会有意无意地采取加强的措施,最后正是你自己促使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林杰老师打了个比喻:肿瘤,其实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暂时储存垃圾。如果一个房间很干净,那是因为有人清洁过、管理过,垃圾桶被及时清空了。肿瘤,就是身体为了保持整洁而设置的垃圾桶。健康人的身体正气很足,能把体内的垃圾及时清理,但是,当正气不足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垃圾清除到体外,身体就会自发地把垃圾暂存到肿瘤这个垃圾桶里面,以免垃圾进入血液。所以,面对肿瘤,切除肯定不是最好的态度。谁会认为一个房间里垃圾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扔掉垃圾桶呢?经常有病人切除肿瘤之后发现扩散了,林杰老师说,其实这是因为你把垃圾桶扔了,当然房间里就会到处是垃圾。六、心有千千结,身有千千结老师建议,如果真的有检查出来身体有了肿块,首先不要怕,不要慌,问问自己:我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结在身体里留下了印记?我有什么没有宣泄的情绪被压在心里?我有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先把心结解开。管理肿块的是阳气,解开心结,节约了阳气,身体就有力量去缩小肿块了。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相信肿瘤是自己的朋友,他的出现是在提醒自己反观自我,看看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不自知。不要用激进的、对抗的方式来对待肿瘤。很多时候林杰老师不用肿瘤、癌症这些字眼,他会换一个词,叫它「肿块」。还是指的同一个东西,但是用「肿块」这个词,负面的心理暗示就没有那么强了,病人也就没有那么多恐惧。「恐则气下」,本来正气就弱,恐慌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人在恐惧之中,整个人是纠结、紧张的。一定要记住,现代医学经常强调的最坏的结果,只是无数种可能之一。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遇到了一些「大病」,在生活方式方面,林杰老师还有几点非常具体的建议:1.离开熟悉的人群找到自己的心结,调整三观,提升自己的格局。放松心情,身体自我调节的能力会成倍增加。周围的人不断地嘘寒问暖,有时候会给人温暖的能量,有时候却给人增加了压力。对于一个患者,亲友们的过度关心会时常提醒他自己是个重病人,反而强化了心理阴影和负能量。2.改变节奏,改变动静阴阳原来忙忙碌碌、四处奔波的,学一学打坐、站桩,让自己静下来;原来特别宅,不爱出门不爱活动的,多出去旅行,接触不同的山水风景、不同的人,把视野打开。多晒太阳!天然环保纯自然「心脏和晒太阳关系最密切,晒得微微出汗最好。汗为心液,与阳气输布有关。」天地之间,晒太阳是最好的提升阳气的「良药」!3.调整作息时间、饮食,适当的运动不熬夜,不大鱼大肉,让身体内部节律正常、有序。另外林杰老师教几个可以保健的开关穴位以及操作手法,非常实用。第一个开关点在心窝部的巨阙穴附近。沿着剑突周围找一找,平时容易紧张、心情不好、胸闷气短的人,往往都会在这里找到一个硬结或者一个痛点。把它揉开了,心情就会豁然开朗。这个开关跟情志关系最密切,如果哪天你跟人吵了一架心情很不爽,很憋闷,揉这里三分钟,马上就会好多了。所以林杰老师称之为「情志开关」。第二个开关点在锁骨下窝的云门、中府附近,经常气喘的人,还有容易疲劳的人可以经常摸一摸这里来缓解。不论是伏案工作的疲劳,还是没休息够觉得特别困顿,让自己放松下来,在这里摸上三五下,就不容易感到疲劳。这是个「抗疲劳的开关」。第三个开关点扭伤的开关:手三里,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脖子扭伤、脚扭伤等各种各样的扭伤。有一些吃斋念经求道者,一心欲求成仙做佛,忘了人道,养性不明,诈善引人,病缠一身,自以为替人消灾祈福,殊不知自身染病心神不宁,不知借肉身修金身,悲也!当今世界,物欲横流,百品百色,五彩缤纷。世人以为凡食物色香齐全,营养亦齐全,殊不知毒素也齐全。故少年白头了,精髓早枯了,未老先衰了,人还不到半百,而百病怪症缠身。当今天下,声色杀生,如全能毒气炮弹一样,日夜不停放射,人如热锅蚂蚁,性乱神昏,不明不白,自寻死路。古人云: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活。何为快乐?幸福何方?正是现代人应深思之大事,一些人不修身养性,治病不愈,反罪中国传统医药无效,宁让西医治死亦无怨,不亦悲哉!木属东方,性好仁慈,主生,属三魂,阳性,富有灵性,能识万物,体天道而好生,故道家有长生不死之妙道。金属西方,性好杀,主死,属七魄,阴性,好动勇悍,直觉识物,有聪明,但无灵性。当今世道,行金克木运,故西化中华,蔚为潮流,亦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定数。然木静则生,神静圆融,木主生,金主死,早晚木生火,火克金,西方中化,岂可思议也哉?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多思伤神,多念伤心,多笑脏腑上翻,多言气海奔浮,多乐膀胱纳客风,多怒百脉乱窜,多好志气侵复,多恶精神奔腾,多事筋脉乾急,多机智慧沉迷,此十二多,甚于刀斧伐人之命,不除乃丧生之因,惟无多者近养性长生之道。仙诀曰:欲得不死,肠中无渣;欲得长生,五脏当清;欲得长生,还精补脑。彭祖曰:上士异床,中士异被,服药千剂,不如独卧。房事杀人,人甘坠为下鬼而自杀。欲不可早,少年;欲不可绝,生育;欲不可强纵,和气;欲有所避忌,天气饮食等。《黄庭内景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睡床宜硬板稍软,脚位稍高,枕不宜高,头与肩平,骨正筋柔,顺气安神。酒能行血理气壮神,解愁畅言,其功如神,多则昏神乱性,坏肠烂胃,其害也速。茶能解毒化食化腻,提神畅怀,但不是养神养性之物,空腹忌饮。善祛病,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不追成事之后。善治心者,治未乱之前。人不知,人为阳恶,正人治之;人为阴恶,神鬼治之。天不欺人依影,地不欺人依音,天不灭改过人。天有好生之德,故圣人视人如慈母爱赤子之心,真不可思议。圣人知五味之毒,故不贪;知元气可服,养神不损;知父母之孝,不失人性;知敬畏天地神明,虔诚不二;知贪欲扰苦身心,清心禁言;知积德行善,宿孽能清;知淫乱之丑恶,子孙有昌;知声色之乱性,心安神明;知有容乃大,忍辱无患;知静坐之玄妙,心合神通;知心光明正大,鬼神敬畏;知万物皆有灵性,平等共存。养生者,在生命中点滴做起,全在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利,习成病不生,祸乱不至。若德性不足,纵有千年人参,万年灵芝,未能延年。因宝物有灵性灵气,需厚德载物可受。人多衣多寒,多食多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叁《道德经》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者即积德,爱也,乐众生之命,怜悯恶劣之人。慈能勇,如云雨能勇于阴泽万物复苏壮大,众生亲附,天必厚爱,地必厚待。俭者积福,朴也,自约补救众生不足,善济施惠。不敢为天下先者即道成,下也,执行退隐,功成不居,谦让不争,故能成器长。此三宝,如一棵参天大树,慈是树枝叶花果,荫育众生乐生在阳光下,俭是树杆无私奉上,不敢为天下先是树根,隐栽生命源头。养生之理足见全体,安然无恙亦复如是。《太上感应篇》曰:吉人一日有三善,一曰言善,二曰视善,三曰行善。口是祸福之门,大则亡国灭身,小则家破人亡。口为心之苗,先善正其口,言而有信,传言以实,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怒骂之声不施加于天地万物,是为口德,即为言善。二曰视善,于人识物,清心微笑,急怒脸色不施于众生,见人得失如己得失,常看人善良对的一面,不善乃警己戒尺,即为视善。三曰行善,舍己救人,慈心于物,即为行善。若以真诚之心行之三年,天必降其福,地必随其愿,人必敬其德,吉人一生福寿。真道养神,心无亏欠,心安神清,自然元气复如赤子,阴消阳纯,养神长生不死,斯为千古不妄。养生导引者,吐纳为先,拍打拉筋、按摩推拉、闭气服气、辟谷清肠诸术,若能行之必然受益。经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练至气血关节筋脉开通,胜服人参灵芝清汤之药。吐纳法:口吐鼻纳,吐惟细细,纳惟绵绵,可去浮寒湿热,将体内恶秽毒气排去,纳入清凉新鲜空气,如练得法,元气速复。人呼吸之间,呼有六气,吸则一气。吹肾以去寒,呼脾以去热,嘻三焦以去风,呵心以去烦下气,嘘肝以散滞,呬肺以解极。五脏以心为主,呵气能治五脏病。主要方法:鼻吸口呼,耳不闻声为好,有病随时可练,养生早晨最妙。拍打法:简便易行,乃道家导引养生秘法,人人皆可自打自愈。拍打时手打最好,手有灵气,手打可用掌用拳,各自体用,方法灵活。拍打时,拍者五指松软,被拍者身心放松。拍打者用内劲即气打,不要硬打,禁猛暴以保安全。拍打时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由短时间到长时间。拍打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以能忍不难受为宜。拍打能深层次振动激活气血,排出痧毒,打通经络。对于病痛区,一般要一次性打出痧为有效,持续打散痧更好。有些急病立竿见影,痧色起泡大小不一,有闻到药气怪气,被拍打者有排汗、哭笑、呕吐、心慌、胸闷等现象不一,乃气冲病灶,应见怪勿怪,安心放心。拍打后可补充生姜蜜汤或红糖姜枣汤,应避忌风寒。此法能治百病,无有副作用。每打一区,必打出痧再换部位,一切病痧现毒出,痧无病祛,胜服诸药。无钱自治,拍打第一。养生拍打,从头面到关节全身,总归心行气行,心畏气堵,病则不通,通则不痛,思之思之。按摩法:先将双手摩热,然后将全身上下摩热,再将病处摩热。推拉法:推拉能使身体前后左右关节筋骨都得到拉伸。此法并无定法,各自领悟。辟谷法:古道家求仙三大法:一保精,二行气,三服饵。保精之术有百数,房中之事在其中,行气之术辟谷之法亦包含,服饵之术外丹内法也在列。辟谷大法有三:一服外用药物,二服符或水,三服气或闭气行气,服气为上上大乘法。黄帝问道崆峒山广成子,谓服气绝粒最宝。昔大隗翁曰:生吾有身,忧吾勤劳,念吾饥渴,触情纵欲,过患斯起,遂亏于玄化之道。《大清中黄真经》曰:内养形神除嗜欲,专修静定身如玉,但服元气除五谷,必获寥天得真箓,百日专精食气足。肆经中叙记精明,百日服气辟谷,最终绝断水谷五十天,人体三尸九虫灭绝,心灵才圆满清静。真空妙有现道相,烟霞净志通神奥,凡体方成真道体,不死还童真不妄。古代成仙者无不从辟谷而了道。《黄庭内景经》曰: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炁零,三魂恍惚魄糜倾。天地者,非气术而不倚矣,擒制情欲,弭灭虫尸,使形神不枯朽,须服神气,还元返本。越大夫范蠡、西汉丞相张良、东汉太傅魏伯阳、东晋葛洪、南朝梁太傅陶弘景、唐药王孙思邈、纯阳祖师吕洞宾、御史唐若山、宋陈抟老祖、明张三丰,历朝不乏其人。天道自然,人道自造。当今世人,百无禁忌,逆行天道,乱象丛生,百色百味,体内填毒,急需辟谷大法,清肠排毒。一排心毒贪嗔痴,二排电子化学毒,三排体内饮食毒,完成天清地宁,众生平等。辟谷切忌房事,应避风寒,此法快捷排毒,胜服汤药,妙不可言。家乡贫困少年,至今仍用辟谷治病,二三天病可自癒。辟谷要有坚定信念,身心安静,绝无后患。欲绝世界粮,须洗清子肠,新陈代谢方,玄泉梦里香,通往赤子路,方知天道长。上士辟谷为修道普渡众生,中士辟谷为忏悔增智慧,下士辟谷为祛病延年。辟谷由来已久,其理深远,作用广谱。节日斋戒,可以和神保寿。周武王绝食祭天,为封神台,历代明君为国富民安,驱逐瘟疫涝旱,断食感天。注:辟谷需系统学习,绝不可自行练之,否则后果自负。用心精微命乃常存。贵生君子若每日静坐2-4小时,静坐不管是哪一种姿势,关键是心静无为自然。不分真假景象,莫思有无感觉,心如日月光明,养神不死妙道。有病不限时间,皆可任为。养生诀:口中言少,腹中食少,心中事少,夜中睡少,忙乱烦少,声色日少,电视瞧少,得失记少,华丽穿少,有路车少,房事必少,福留享少,十二少为延年增福之道,养生之都契。耳目常内视,面部常按摩,全身常拍打,津液常漱咽,全身常抖摇,腰肾常拍摩,胸腹常拍揉,牙齿常叩响,眼球常转动,耳轮常拉热,有便常不忍,心要常忌怒,做到十二常,身轻神自爽。养生先养性,延年先祛病,养生延命论,世间大福音。东方木运生,华夏复兴时,贫道究良方,传与众君子。原文:萧理龙道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