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妈的武德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26420.html

在我眼里,“武神”和“武黑”同样可恶。

“武神”分两类,一类是从没练过功夫的嘴炮,一辈子活在武侠小说和影视的神话中,一醉千年,不愿睁眼看看这个善变的世界,一旦去电影院看武侠片时女朋友被小流氓摸胸了,他会丢下女票,独自逃跑。

一类是练过传统功夫的,甚至还可能去香港国际传统武术节上拿过金牌,他们竭尽全力维护自己门派的荣誉,天下唯我独尊。他们一开口就是我老师和师爷如何如何厉害,本门派的秘传如何如何有价值,不许轻传匪类。当然了,如果你要求跟他切磋一下,他是不敢的,他双脚在颤抖,嘴上却说:“我怕我功力控制不住,打坏了你!”

武黑也分两类。一类是整天躲在被窝里看比赛的搏击拥趸,他们对世界武坛的现状了如指掌,对拳击、泰拳、踢拳道、空手道、巴柔的技术特征及其差异十分清楚,甚至对散打技术体系的不完整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轻蔑,他们了解很多搏击明星的人生经历,甚至知道他们女朋友的名字。他们跟你争论帕奎奥和梅威瑟尔谁厉害的时候,是绝不肯认输的。他们鄙薄一切传统武术的练习者,认为传武爱好者都是另类的“义和团”。但是如果有个传武爱好者出现在他面前,要求跟他打一架,他会说自己背痛,膏药贴了上千个了。

另一类“武黑”们,大多是练过几天自由搏击的主,以为功夫就是“直拳加鞭腿,”“直立加地面,”他们三天两头到健身房练拳,相互之间吹嘘谁的勾拳打得好,谁的侧踹最有力。他们在公园看到老头老太在练太极拳,鼻孔里都会哼哼几声,认为中国功夫就是一个笑话。

在这里,我是把开武馆的传统武术老师和搏击教练排除在“武黑”之外的。因为他们久历江湖,知道功夫的真相,知道自己教功夫是为稻粱谋,混口饭吃,如果你黑我我黑你,最后的结果是全体一片漆黑,大家都不得好死。他们才不会那么傻呢,他们知道“人抬人,好做人”这个天下至理,知道相互尊重。

就我亲眼所见的“武神”,第一个要提到我的同学刘旭道。我们在杭州大学读书的时候,旭道和我住在同一个楼层。每天晚上十点钟,晚自习结束之后,他都会在楼道里练拳,我真是佩服他这种不惧寂寞的英雄气概啊,当我们都歪在床头看《洛丽塔》、《大师与玛格丽特》,看得昏昏欲睡的时候,旭道在过道里哼哼哈哈地叫着,用脚板去踹墙,踹得砰砰做响。偶尔有个把同学忍不住,探出头去喝止他:“别踹啦,好睡觉了!”旭道有点耳背,大声问道:“啊!你说什么?”那同学赶紧把脑袋收回去,不敢说话了。毕竟这一层住的都是文科生,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眼镜男,谁愿意去跟一个练功夫的较真呢?

有一天,两个杭大学生到后门教工路买西瓜,和瓜贩子吵了几句,自尊心受到挫伤,过来找旭道商量,要旭道替他们出头。旭道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前列,后面跟着三十多个同学。到了瓜摊前,旭道明知故问:“是哪一个卖瓜的老三老四啊?”受了欺负的同学朝瓜贩子一指,说:“就是这个小赤佬!”旭道跳起来,一个腾空飞腿朝瓜贩子头部横扫过去,这腿打得又高又飘,简直可以跟李小龙在《猛龙过江》里的动作相媲美了。瓜贩子吓得不轻,赶紧一低头。旭道的腾空飞腿一下打空,整个人掉到地上,屁股摔疼了,半天爬不起来,坐在地上嗯嗯哼哼地叫痛。瓜贩子从摊位上抓起一把两尺多长的西瓜刀,刀光一闪,挥舞着冲出来。三十多个同学一哄而散,赶紧逃命。就连一直在地上叫痛的旭道,也被刀光治好了,瞬间跳起来,绝尘而去。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当时在场的新闻系同学郁建平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他说:“旭道啊,你的功夫用于拍武侠片非常合适,但是用于打架不行。”

我的表伯叶某某,是永嘉县武术协会的副会长,因为武功高、资格老,曾经被浙江省体委指派到山西教拳。载誉归来时,县体委聘请他到人武部教授传统套路,一时风头无俩。当时,人武部还同期开办了一个拳击培训班。叶表伯对拳击十分鄙视,公开宣扬:“这样跳来跳去,像猴子似的,算什么功夫?”于是拳击班的教练要求跟他切磋,表伯拉开架势,盯着教练,拳击教练一个滑步进身,用前手直拳直接把表伯点倒。表伯立刻爬起来,大声说:“你这个后生会拉歪,我马步还没扎好,你就动手了,这是偷打啊!”教练建议表伯再来一次,表伯摆了摆手,说:“算了。”

表伯到坦下看戏,在戏台下跟一个中学生吵起来,继而发生了推搡。中学生手快,一把将表伯推倒在地。表伯站起来,一边拍打着衣服上的乐色,一边生气地呵斥那个中学生:“你这个半貌,竟敢跟我动手!你晓得我是谁吗?我是某某老师,你再老三老四,我把你穴道点了,你就死了!”那个中学生一听说他是名震楠溪的某某老师,吓得魂飞魄散,赶紧逃走,连戏也不看了。这个事件,体现的是中国当代史上最早实行的有限吓阻战略,是台湾政府对大陆实行的战略讹诈行为的先声。

关于表伯的话题,不能再展开了,否则有辱家门,回家会被我父亲责罚。其实永嘉是武术之乡,乡乡出名师,村村摆拳坛,千载以降,武风丕振。话说清通乡白泉村有个著名拳师陈某,出身于武术世家,三十年勤练不辍,一双手练得跟杉树皮那么粗糙。尤其是他练的铁头功,可以头开石板,十分骇人。他门下有数十位弟子,是当地炙手可热的名师。有一天,他因为一个茅坑基的产权问题,跟邻居吵起来,继而发展成打架。邻居个子小,平时又胆小怕事,被陈某摁在地上无法动弹。邻居的老婆正在灶间打面羹,听到吵闹的声音,跑出来察看,一见老公被陈某压在身下,不禁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一擀面杖砸到陈某头上,把他砸晕过去了。四邻本来见到陈某像见了老虎似的,不敢上前,这回见陈某被打倒了,纷纷过来劝架,女人拿着擀面杖说:“他妈的,这么不经打。敢碰我老公,打不死你!”从此之后,陈某看到邻居的老婆,十分害怕,都要绕着路走,更不敢提茅坑基的事情了。这件事给白泉地方增添了一个典故:“三十年硬功夫,抵不上擀面杖。”

贤宰乡有一位乡长,是张加陵大师的弟子,硬功了得,达到了胸口开石的水平。我的老大哥李加昌就跟他练过功夫。大概是二十年前吧,有一回他带队去礁头村抓计划生育对象,我父亲也跟队过去了。乡长身先士卒,一把将那个计划生育对象――一位怀孕的少妇拎出来,准备带回乡里引产。恰在此时,少妇的兄叔从罗浮中学下课回家,看到有人对他的嫂子拉拉扯扯,他不明就里,上来一拳就打在乡长胸口,直接打翻在地,起不来了。在场的人都被吓得不敢动,于是少妇和兄叔都逃走了。乡长悠悠醒来,头晕懵攻,强忍着心头的疼痛,对我父亲说:“老杨,还好我练过功夫。如果是你,这下恐怕起不来了。”我爸当场只是笑了笑,回家跟我提起这件事,嘴都笑歪了。是啊,我父亲在文革中经历了文攻武卫各个斗争阶段,徒手搏击、器械打斗是家常便饭,如今老乡长居然这样跟他摆谱,他能不觉得有趣吗?

永宁乡有一位武术家的事迹更为突出。他成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一阳指闻名中国,当时在《武林》、《中华武术》等杂志上铺天盖地打广告、招学徒,事业蒸蒸日上。他女儿周岁的那天,整个东嘉州的武师都到他家里贺喜。他开开心心地出去给女儿买蛋糕,回头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到了家门外,他和车夫为一块钱的车钱吵起来了。合当他流年不顺,吵了几分钟,他实在没耐心了,同时也听出这车夫是仙居乡口音,欺负他是楠溪山货,打了车夫一拳,车夫吃痛,“妈的”叫了一声,一把扯住武术家的皮带,把他放翻在地上,抡起拳头痛打一顿,把他打瘫在地,不能动弹。车夫还不解气,把三轮车的坐垫反过来,又打了武术家一气。如果不是满座的武师听到动静,跑出来劝架,武术家被当场打死也未可知。

我举了这么多传武老师的例子,读者会不会把我也当成“武黑”了呢?其实我想说的是,练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为什么而练,怎么练。如果你要健身,不必练武,许多运动方式都有健身的效果,去做广播操也可以。如果你要防身,那就得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打架了。从打架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我觉得,不仅传统武术有一个与实战对接的问题,现代搏击同样存在这样的困惑。

永嘉县仙居乡的金新弱,是我的武友,连续三届浙江省六十五公斤级散打冠军,我曾经向他请教过腿法的实战运用问题,他说:“大力啊,别提什么狗逼的腿法了。那年我在青田混三场,跟我的师兄在一起,师兄是散打王季军,最后被柳海龙打下来的,功夫比我好。我们跟两个小混混吵起来,我出于擂台比赛的习惯,起了个高鞭腿去打小混混的头,结果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在地上,被小混混拿自行车链条打破了头。”他让我看他头上的伤疤,我看了唯有叹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了散打运动,当时全国有三大散打培训基地――北京体院、武汉体院、东嘉州武术院。所以东嘉州这个地方,出了很多散打人才,全国冠军一大把一大把地涌现出来。有一位冠军退役后,自己办了个武术学校,为家乡的武术事业再献余热。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的武术学校门口,摆满了卖小吃的摊子,快要把大门堵死了。于是他带了一大群教练出去驱赶这些小贩,小贩也很犟,其中一个小贩还对冠军开了粗口,冠军一生气,一个上步,对准小贩的头部打了两个直拳,跟在后边的教练们大吃一惊,一齐叫起来:“糟糕!”但是,更让他们吃惊的事情还在后边,那个小贩头部挨了两拳,眼睛都不眨,高声喊起来:“你还敢打我?妈的!”随即把盛小吃的汤锅端起来,把一锅滚汤倒在冠军身上,冠军立刻被严重烫伤,医院抢救。教练们慌里慌张,也顾不上跟小贩论理了。这件事最后怎么收场,不得而知。

至于海峰告诉我的他那个得过全国散打冠军的师兄的事,建利告诉我的某某武馆馆长的事,还有某某告诉我的某某的事,我不想再举例了。说了伤练武者的心,也伤当事人的脸面。大家都要怪我是个“破嘴”了。

末了我还想“破罐子破摔”,再说几句浑话。我认识很多练武的朋友,平常都刚愎自用,看不起别人的功夫(当然也包括我的),一旦出去让小混混打得头破血流之后,回来就跟我大谈“武德”这个话题,言下之意,他的功夫是没练错的,错就错在他太讲“武德”,手下留情,才被人打坏了。对这种人,我很想说一句:“去你妈的武德”,你这不是“武德”,是“无能”!“武德”只是你掩盖“无能”的一块遮羞布!你出去打架,碰上十个人,有九个能打过你,你有什么资格提“武德”这两个字?等你出去打架,碰上十个人,有九个打不过你了,再来跟我谈“武德”,谈三天三夜都行,老子在大学就是学中文的,我陪你到底!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fz/6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