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昆虫观察笔记四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年8月2日晴酒店早餐时,”蟋蟀“妈妈(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昆虫名)找我。“你家‘峡口蛙’跟你说昨天下午的事了吗?”“啊?啥事?”昨天下午从天目山下来,累的一直躺在床上:“只知道我家‘峡口蛙’去找你家‘蟋蟀’玩球马陆。”“我在洗衣服,突然听到吧唧吧唧的声音。我回头一看,他两在吃东西,就剩一条腿在嘴巴外面。我问吃什么,说:一个吃了一只蟋蟀腿,一个吃了一只螽斯腿。”‘蟋蟀’妈妈说。我的早餐在胃里翻滚。瑞阳在旁边兴奋地补充:“我们本来抓了蟋蟀和螽斯喂螳螂。觉得螳螂吃的太香,蟋蟀哥哥问我吃过没,我说没有。蟋蟀哥哥说肯定很好吃,要不螳螂怎么吃的那么香呢。我们就把螳螂吃剩下的一条螽斯和蟋蟀腿吃了。螽斯腿没啥味道,蟋蟀腿有点难吃。”「百度百科: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喙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两位妈妈哭笑不得。又只是说:“这昆虫身上有细菌,不能生吃哈。”和昆虫这样亲密接触,是第一次。别以为每个爱昆虫的孩子,都有一个爱虫子的妈妈。父母,都是普通父母心。只是,对于孩子抓昆虫玩虫子,多些宽容罢了。

「百度百科:跳蛛蜘蛛目的一科,通称跳蛛。体长多数不超过5毫米。体多短粗而稍扁平,步足粗短强壮,蹦跳,因而得名。跳蛛科是蜘蛛目中最大的科,全球约有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热带和亚热带种类较多。生活方式大致都是用跳跃方式捕捉昆虫。它们也会吐丝,能起到“保险绳”的作用,特别是在垂直的地方爬行时,会用丝来固定身体,防止滑落。」

“您为什么不喜欢蜘蛛?”“如果您和一条眼镜王蛇面对面怎么办?”“您猜猜这条虫子是完全变态还是不完全变态?”每天都要接受如灵魂般的拷问。

「根据发表在《PLOSPathogen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被寄生真菌感染的蝉,真菌还控制了它们的思想迫使它们去感染其它昆虫。研究人员称它们为“僵尸蝉”,它们被名为团孢霉属(Massospora)的真菌感染,这是一种迷幻真菌,含有常见于迷幻蘑菇的化学物质。在感染之后,真菌孢子会侵蚀蝉的生殖器、臀部和腹部,替换为能传播给其它蝉的真菌孢子。由于蝉有3或7年的生命周期,生活在地下,直到0多年之后才现身,因此研究真菌如何感染蝉相当困难。(内容出处:网络)」

第一天到天目山,我跟在后面叫唤:不许上手,不能碰。第二天每个孩子人手一只,叫不出名的昆虫。我只问:有毒吗?第三天,房间抽屉,变成饲养箱。孩子们发明了“西瓜虫货币”。互相交换昆虫,用西瓜虫补差额。睡觉前,我要仔细检查被子里,有没有可疑生物。第四天,康老师在会议室给孩子们讲了三个小时课,简单梳理昆虫知识。野惯的孩子们,从头到尾,屁股都没挪窝。第五天,所有孩子把昆虫,都留在天目山。陪着孩子一起看,好像也不那么害怕虫子了。知道它们的名字,了解生活习性,好像又多了一点点可爱。孩子眼里,最小的虫子,都是生命的奇迹;最可怕的虫子,也是大自然的主人之一;「百度百科: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百度百科:尺蛾为鳞翅目尺蛾科昆虫。为世界性分布的大蛾,包括地毯尺蛾、凤蛾、蛾纹尺蛾、翡翠蛾等。其幼虫称为尺蠖,故成虫或称尺蠖蛾。在自然界,成虫取食花蜜。尺蛾体细长,翅宽,形似枯叶,常落在颜色与其翅色一致的环境中;某些种类具显著的花纹,是为警戒色;有的种类的雌虫无翅,如冬尺蛾。尺蛾类幼虫仅有2对腹足(含尾足),爬行时弯腰造桥,故又名步曲、造桥虫。」

「百度百科:斑衣蜡蝉是同翅目蜡蝉科的昆虫,民间俗称“花姑娘”、“椿蹦”、“花蹦蹦”、“灰花蛾”等。属于不完全变态,不同龄期体色变化很大。小龄若虫体黑色,上面具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身体通红,体背有黑色和白色斑纹。成虫后翅基部红色,飞翔时可见。成虫、若虫均会跳跃,成虫飞行能力弱。在多种植物上取食活动,吸食植物汁液,最喜臭椿。斑衣蜡蝉是多种果树及经济林树木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同时也是一种药用昆虫」

「百度百科:蟪蛄(huìgū)又名“知了”,昆虫种名。所属类别:同翅目蝉科,分类:蝉科/半翅目,翅两对,前后翅均为膜翅,口器为刺吸式。一只蟪蛄生命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时间是从泥土里度过的。当雌蝉把卵注入树枝的边缘的树枝后,蝉卵一般会在树枝内越冬,称作当年卵,次年也就是第二年的4月份或者转暖时才孵化,随后钻入柔软的泥土里孵化率较低。之后就寻找合适的树根,才吸吮汁液。有时候随着被风吹断的树枝,最后孵化钻入泥土里。一般要在地下经过四次蜕皮,随着每次蜕皮,翅芽明显长大,最后一次蜕皮则破土而出,多在一个下完雨地面柔软潮湿的晚上凭着生存的本能爬到合适的攀沿物进行最后的一次蜕皮——羽化。积蓄了那么多的能量,作为一个能量储蓄体释放它在地面下这么长时间储存的能量。羽化时,蝉身一定要垂直于树干,如果受到干扰,翅膀无法展开也可能导致这只蝉终身残废等,但是蟪蛄和蝉的羽化率较高。在外面极少看到羽化失败的。蟪蛄一般很少飞行,除了寻找食物外,或者配偶,或者受到惊吓后从一棵树飞到另外一棵树之外,很少超长距离长时间的飞行。鼓动翅膀时,可见到胸部的肌肉在震动。最后一龄幼虫翅芽发达,背部有一条纵线,这是为以后羽化为成虫时最好准备的开裂线。

另外我们平常所吃的蝉蛹,并不是真正的蛹,因为蝉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是不经过蛹期的,只是卵——幼虫——成虫。我们所说的蝉蛹是蝉的幼虫阶段。刚孵化的蟪蛄很小,并且颜色很浅,这个时候称为蚁蝉,因为很像一只小蚂蚁。呈白色,随后随着每次蜕皮,颜色加深。蟪蛄不管是成虫阶段还是幼虫阶段,都是农业害虫。」

「百度百科:食虫虻又称之为盗虻,双翅目短角亚目,分布在世界各地,大约有种。所有的食虫虻都有粗壮,长着刺的腿,脸部有浓密的胡子状的鬃毛,两只大的复眼中间有3个单眼。」

「百度百科:中华大刀螳是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螳螂科,大刀螳螂属的一种昆虫,是全国性品种,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中华大刀螳的适应力很强,早在年就随同苗木一同引进到美国等地,并繁衍后代。」

「百度百科:纺织娘,螽蟴科、织娘属昆虫。大形,体长50-75毫米(达翅端),体褐色或绿色。每年7月中旬至9月下旬是纺织娘成虫的发生期。每年到了繁殖季节,是雄性纺织娘追异性最积极的时候,许多的雄性会躲藏在草丛之中,嘴里吟唱出“gazhi-gazhi-”的歌声,这其实只是前奏曲。这种前奏曲唱过20多次后,歌唱开始进入主旋律“zhi-zhi-”。歌声抑扬顿挫,音高韵长,不同的雄性歌声融汇在一起,就像一场歌咏大赛一样。如果某个雄性的歌声打动了某个雌性,雌性就会迅速地飞到雄性的身边,将自己的身体藏在雄性的翅膀下,表示对雄性的青睐。」

「百度百科:蚰蜒(yóuyán)俗称“钱串子”,“千足虫”。现今的蚰蜒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亚纲蚰蜒目蚰蜒科。在同一目下只蚰蜒一种动物,与蚰蜒血缘关系较近的是同属于唇足纲的蜈蚣和马陆。蚰蜒呈黄灰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有5对步足,通常栖息于人类的房屋或潮湿的枯木附近,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中国国内常见的为花蚰蜒,大蚰蜓和黑斑蚰蜒。蚰蜒主要由头部及毒牙、触角、背板、腹板、5对步足和内脏团等6大部分组成。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泥圆翅锹甲Neolucanusdoro鞘翅目。外观特征:体长26~43mm。本种近似红圆翅锹形虫,但本种体型稍小;翅鞘光泽度较弱,大部分为黑褐色至黑色,橙褐色翅鞘较少。

生态习性:成虫出现于8月至9月,生活在中部海拔约至米山区。白天常在山路或林道地面爬行。形态特征:头上具有一对鹿角状大颚为锹形虫之主要特徵,这付大颚是它们御敌的重要武器,雌虫大颚较小。雄虫体长约3~5公分,雌虫体长约28~42mm。头、胸部为光亮之黑色,翅鞘光滑为黑色,散发光泽。雄虫大颚发达,约与头部等长(内容出处:自然江南」

「百度百科:金蛛属(Argiope)是包括了较大型及通常呈鲜艳颜色的蜘蛛的一个属。它们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大部份温带或气候温暖的地区都有多于一个物种。

蜘蛛网金蛛属蜘蛛所织出来的蜘蛛网差不多是隐形的,但隐带却呈可见的纯白色,有时是呈交叉形或三字形。它们会对齐这个交叉形的隐带,每条线上有一对脚,在白色的交叉上有一只非常鲜艳的蜘蛛。隐带是可以反射紫外光,可以吸引猎物进入蜘蛛网中,并防止被其他动物破坏。蜘蛛网通常位于地面高米以内的地方,这亦可以避免被大型动物所破获。有指这个隐带会引导金蛛属的猎食者,不过却有不同方法来招呼猎食者,如从网上掉落、撤退至蜘蛛网的周边、于30秒内破坏蜘蛛网等。」

「北草蜥(学名: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为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多分布在海拔-米的山坡以及生活在山地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至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宁波。体细;吻端稍钝,吻长约与眼、耳间间距等长;外鼻孔位于鼻鳞、后鼻鳞于第一枚上居鳞之间;耳孔大。几于眼径等长。四肢较发达,贴体相向时彼此达对方掌部,鼠蹼窝一对。头顶具对称排列的大鳞,背部起棱大鳞排成纵行,腹部大鳞近方形。尾易自截。体背绿褐色,腹面灰白色,体侧下方绿色。体细长,约50-60毫米,尾为体长的两倍以上。(内容来自:自然江南)」

「百度百科:桑树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属于鳞翅目螟蛾科绢野螟属的一种昆虫。以危害桑树为主。夏秋季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天窗”,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9—0月因该虫为害致桑叶枯黄,影响秋季饲蚕或引发蚕病。」

「百度百科:跳蛛Salticidae,蜘蛛目的一科,通称跳蛛。因为喜欢捕食苍蝇,又叫蝇虎,在浙江的衢州及奉化一带叫做“苍蝇老虎”。体长多数不超过5毫米。体多短粗而稍扁平,步足粗短强壮,善蹦跳,因而得名。跳蛛科是蜘蛛目中第一大科,全球有种(截止年2月29日)。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热带和亚热带种类较多。中国南方的种类和数量都胜过北方。跳蛛生活方式大致都是用跳跃方式捕捉昆虫。它们也会吐丝,能起到“保险绳”的作用,特别是在垂直的地方爬行时,会用丝来固定身体,防止滑落。」

「百度百科:蝽半翅目昆虫,体小至中型体壁坚硬而体略扁平,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着生于头的前端,不用时贴放在头胸的腹面。触角一般4~5节。复眼显著,单眼有或无。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前翅基半部革质或角质,称为半鞘翅,一般分为革区、爪区和腹区三部分,有的种类有楔区。很多种类胸部腹面常有臭腺,可散发恶臭。」

「百度百科:枯叶螳螂(Deroplatys;Brancsikia;Parablepharis),来自马来西亚,外形酷似一片枯叶。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它的头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有枯叶状扩张的背板;体色棕色,它的胸部恰似半片枯叶,一对翅膀收拢后,看上去就更像一片完整的枯叶。枯叶螳螂的腿也恰似残叶叶柄,连“叶脉”和“叶经”都清晰可见。枯叶螳螂是大名鼎鼎的拟态猎手。」我大概永远都不会像孩子那样,热爱昆虫。但我敬畏......谁是这个地球的主人,谁是过客,炳如观火。天目山,不虚此行。--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fz/7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