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梦想。
而你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尽管在最艰难的时刻会有沮丧,会有屈辱。
但请时刻紧握住你的拳头。
勇敢地向迎面而来的困境挥出有力的一拳。
拳击,这项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的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关于尊严的运动,也是跟人生差不多的一场磨练心智的自我修行。
上世纪90年代,白领拳击这项新兴运动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格里森俱乐部诞生。
在随后的10年时间,这项起源于华尔街的运动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
《今日美国》就撰文称:“白天,他们一副职业行头,被困在办公桌前;下班后,脱去职业套装,抛去领带和高跟鞋,戴上拳击手套和头盔,才是真正释放自我的时候”。
说起普通人的拳击,也许你会想到年上映的著名电影《搏击俱乐部》。
在《搏击俱乐部》里,爱德华诺顿饰演的现代社会里的小白领,每日过着高强度朝五晚九的上班族生活,伴随而来的工作无精力,失眠等亚健康问题让他提前进入中年危机。
是不是也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台快要力竭的工作机器?
这个吊诡的过程中,人与工作的主客位置彻底被颠倒应有的状态。这并不是你需要的生活,你要的是一场“力比多”能量的释放。
如果说拳击有一股魔力,那么这个魔力就是打斗时超越了忍耐,超越了断裂的肋骨、撕破的肾脏、脱落的视网膜。这个魔力就是为了一个只有你而别人看不到的梦想而付诸所有。
——《百万拳击宝贝》
年,中国对体育的政策放开,体育产业大爆发,各种搏击赛事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年5月拳击史上最贵“世纪之战”让所有体育人开了眼,短短半个小时两位拳击运动员收入几亿美金。为什么拳击冠军收入这么高?同样是拳王,搏击冠军怎么那么穷?搏击拳王如何才能拥有像拳击拳王一样的收入?
也许有人会说,拳击和搏击是一回事嘛,都是两个运动员带着拳套,根据体重级别配对,在擂台上比赛。有裁判、有解说、有主持人、有举牌宝贝…。拳击与搏击不只是“拳击穿鞋搏击光脚”这么简单。不只是很多普通百姓分不清楚,其实甚至连很多搏击赛事从业者也傻傻分不清楚。但是本文就要从里到外的解释清楚,两者的天壤之别。只有先明白差距在哪里,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国际主流的三种搏斗类运动项目:拳击、踢拳(也称自由搏击)、MMA综合格斗。本篇文章提的“搏击”主要是指踢拳,从规则和历史、拳手收入对比、行业现状、市场前景各种角度来区分搏击与拳击的差距,不是为了夸奖拳击、贬低搏击,而是为了帮助搏击了解彼此的不同,从而让屌丝变身高富帅。我本人做武者网的初衷,就是因为接触很多搏击运动员,亲身体会到这些拳手的艰苦,他们在擂台付出血汗,反而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大家深刻理解其中的差别,让搏击行业的市场真正打开。
希望通过本文能让大家明白,为什么现阶段的搏击赛事都是“扯淡”!
一、规则与历史——搏斗类运动三足鼎立
第一个,拳击(BOXING)。这是众所周知的传统项目,历史悠久几乎是老少皆知。规则简单的说,就是只准许用拳头,不能用脚踢也不能摔,禁止打击后脑和裆部。拳击也是奥运会项目,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拳击明星如泰森、阿里、梅威瑟、帕奎奥等,现在还有中国拳王邹市明和熊朝忠都算是家喻户晓的拳击明星。
现代拳击运动于十八世纪起源于英国,当时比赛不戴拳套;亦无规则和时间限制,直至其中一方丧失继续比赛的能力为止。年英国业余拳击协会正式在伦敦成立,从此拳击开始传到世界各地。年举行了第一次英国锦标赛。年WBA成立,它是四大职业拳击组织中最早的职业拳击组织,综上所述拳击运动有着上百年历史。
第二个,踢拳(Kickboxing)或者翻译叫自由搏击。这项运动起源于日本,是年日本空手道与泰拳对抗赛,由日本人改良的运动项目。Kickboxing,从英文名称就可以看出,规则大概就是“可以踢的拳击”,可以使用拳、腿、膝,但是禁止摔和肘击(也算是区别泰拳规则),也禁止打击后脑和裆部。
最早的踢拳组织WAKO和WKA都成立于年,而世界著名的踢拳赛事K-1成立于年,国内流行的《武林风》、《昆仑决》和《英雄传说》都是以踢拳为主的赛事。也就是说踢拳的历史大概50年。
第三个,MMA综合格斗(MixedMartialArts)。这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体育运动,多数以笼斗为主,也有沿用传统四角形围绳擂台。规则是最开放的搏斗运动,运动员带分指拳套,可以使用拳、腿、膝、肘、摔、地面搏斗、擒技,同样禁止打击后脑和裆部。
虽然MMA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真正意义上MMA这个项目的成立,起源于年的美国终极格斗冠军赛《UFC》。也就是说MMA运动的历史仅有20年,但是却是流行速度最快的。
总结:拳击运动上百年历史悠久,妇孺皆知。踢拳50年历史、MMA(UFC)仅20年历史。但是MMA的发展速度和流行速度要比踢拳迅猛。搏击(踢拳)就尴尬的夹在中间,历史没有拳击悠久比MMA先成立,发展的速度比不上拳击还不如MMA迅速。
二、收入对比
如何看一项运动的市场价值究竟如何?看运动员收入!运动员的粉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