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华夏,巍巍山河
游历祖国山河,找寻民俗文化
谚语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了千古以来的优秀经验
饱含华夏数千年的智慧
具有教育功能和深刻的哲理
下面,一起来欣赏
谚语搜集注解调研优秀作品吧!
01
《关于烟台地区时政谚语类的收集注解调研》
社工梁雯爽
七九是农历冬至日起第五十五天至第六十三天,八九是农历冬至日起第六十四天至第七十二天。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七九的时候冰雪会开始融化,冰封的河面慢慢解冻,而到了八九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筑巢。北京版的《九九歌》全文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参考:山曼:《老童谣?九九歌》明天出版社,年
流传地区:芝罘区一带
蛎子即牡蛎,生长在水温较低盐度高的地方的牡蛎肉虽然发育缓慢体格偏小,但其鲜美口感要胜出其它地方牡蛎肉。最适宜蛤蜊生长的海水温度是15℃至30℃。春天水温达到11℃以上时,牡蛎就开始生长,初夏是蛤蜊生长的黄金时期。这句谚语的意思是牡蛎在天气凉的时候最肥,而花蛤在天热的时候最肥。
讲述人:王爱国,年生,退休人员
收集人:梁雯爽,年生,学生
流传地区:福山区一带
(烟台人经常在天寒地冻时挖海蛎子)
“老大”是烟台沿海地区对船长的代称,也称“船老大”,“伙计”是对在渔船上干活的工人的代称。“流”指的是海流。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船老大不懂海流,指挥伙计把船开的东倒西歪,会累死伙计。告诉我们船老大都应当会看海流。
讲述人:丁殿明,年生,船长
收集人:梁雯爽,年生,学生
流传地区:福山区一带
胡吊着:即胡乱、混乱。此句谚语是长岛人民为记住潮汐时间而编写的谚语,意思是农历初三与十八日为大潮,而且潮汛准确。二十四五左右,潮汛混乱。
讲述人:丁殿明,年生,船长
收集人:梁雯爽,年生,学生
流传地区:福山区一带
道士:特指莱州市的山“道士谷”,位于城东八里。道士戴帽:指其山顶出云若戴帽状,是下雨的前兆。小瓢:指下雨不多。此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道士谷的山顶堆积了云,像戴帽子一样,就说明天要下雨但雨水不多。
讲述人:王爱国,年生,退休人员
收集人:梁雯爽,年生,学生
流传地区:莱州市一带
(莱州道教圣地道士谷)
02
《关于千家笑语漏迟迟—谚语搜集注解调研报告》
英语李皓卿姜淑琪马兆霞刘育枢
冬天下了很大的雪,盖在庄稼上厚厚的一层,就像盖了三层(这里的“三”也可能抽象地表示数量多)棉被一样。这样庄稼既不怕被“冻死”和“渴死”,大雪又能把害虫除掉,来年收成就好(枕着馒头睡就是夸张的形容大丰收的情景——收成好嘛,做的馒头都可以当枕头用了!)总的说来,本质意义就是“瑞雪兆丰年”。
讲述人:李爱民,年生,原临淄乡村农民
收集人:李皓卿,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临淄一带
如果早晨起来看到天边有朝霞的话,今天的的天气可能会不好,要引起重视,若是傍晚看到天边的晚霞,第二天很有可能有一个好天气。
早霞:东方出现早霞,而西方天空有厚云,受西风带所影响,将有系统性降水天气。晚霞:西方出现晚霞,则一般西方天空没有大范围云层,阳光直射大地,这是系统性天气已过境的征兆。
讲述人:年生,原东平县农民
收集人:刘育枢: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全中国
潍县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杨家埠村在潍坊市东北15公里处,由于盛产木版年画而远近闻名。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
讲述人:梁秀娥:年生,临朐县农民
收集人:马兆霞: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潍坊乃至全国
[民间杂技]
杂技艺术在巨野县的兴起,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万历年间,河北沧州两位艺人,来此收徒传艺,渐成风气,至清代更加盛行。学杂技者多与武术结合习练,表演有马术、魔术、车技、蹬技、爬杆、飞人、飞刀、舞狮、走钢丝等近百个惊险奇巧的节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巨野县孔楼建立了杂技学校,四十多年来培养出许多优秀演员。许多演员不但名扬国内艺坛且享誉国外,多次获国际大奖。年7月,山东省文化厅命名巨野县大义镇为“民间杂技艺术之乡”。
讲述人:年生,巨野县杂技团成员
收集人:姜淑琪: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全中国
03
郇婧
啁指叫声。鸡叫的比较厉害的时候,说明要刮大风;鸭叫的比较厉害的时候,说明要下雨。因为雨会破坏蚂蚁的窝,蚂蚁在下雨前会将巢穴搬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因此如果有大量蚂蚁出现在路上,说明要下雨了。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总结。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下雨前空气中水分比较多,蛇比较敏感会前往干燥的地方。因此看到蛇过道、上树等行为说明要有大雨了。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总结。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六月里如果经常有雾,说明天气比较湿润,以后的日子很有可能要下雨。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总结。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大雾的天气,但是还有太阳,这种天气会比较干燥,石头也要被晒的有裂纹。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总结。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鲤鱼斑指像鲤鱼鳞片一样的云彩。出现这种云彩说明未来天气晴天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谷子不用来回翻也能晒透。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总结。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阴雨天气时云彩会比较厚,因此晚上会看不到星星。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是雨天。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总结。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比较肥沃的土地里,农作物会生长的比较好。而贫瘠的土地里会生长草。农民观察总结的种植经验。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万物都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想要有收获需要有勤劳的双手。强调土地和勤劳的重要性。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只要是勤劳、辛勤地劳作,那么就能有好的收成,达到富裕的目标。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好的种子才能生长出好的稻子,品质差的种子只能是长出草。强调种子对于庄稼的重要性。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不同的农作物在一起种植需要合理的安排。比如,喜阳的作物不能种在高大作物底下。因此,作物之间搭配好了才能有好的收成。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肥沃的土地里才能生长出谷子;肥大的猪身上才会有肉。强调肥料对于作物的重要性。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春天不去耕种,秋天不会有好的收获。强调按时节耕种的重要性。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腊七、腊八是全年比较寒冷的时候,这个时候气温低可能会把乌鸦冻死。比喻这个时间温度比较低。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阴雨天气时空气中水分大,因此会在乌龟壳上形成水汽。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就要下雨,出门需要带好雨伞。
收集人:郇婧,年生,学生
讲述人:孙广爱,年生,工人
流传地区:诸城一带
04
张慧琳
京瓜是南瓜的一个品种,因形状酷似葫芦,又类属于葫芦科,也被叫作京瓜葫芦。农历三月三在清明前后,天气转暖,适宜耕作播种。“地里钻”一词是因为京瓜种子均匀播撒后,要覆盖上一层薄土。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张柯,年生,自由职业者
流传地区:菏泽一带
以冬至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方为九尽。此时步入春天,杨花盛开,天气回暖,适宜进行春种。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苏凤娥,年生,职工
流传地区:菏泽一带
浅种、浅培指种子埋得浅,有利于出苗。深锄、深耕指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改变土壤性状作用。浅种深锄、深耕浅培是能促进种苗茁壮生长的种植方法和农事活动。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苏凤娥,年生,职工
流传地区:菏泽一带
扁担是扁圆长条形挑、抬物品的竹木用具,因经过处理极难发芽,“扁担发芽”与“铁树开花”意思相近,都用来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这里是用夸张的手法强调栽树时埋土要埋得实的重要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付出努力并落到实处,再难实现的目标也能实现。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张柯,年生,自由职业者
流传地区:菏泽一带
指农作物早点播种比晚点播种产量更大。及时投种,庄稼才会有好的收成,否则就会歉收。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张柯,年生,自由职业者
流传地区:菏泽一带
“演不响”指演员没有收到观众的喝彩声,“没有嗓”指演员因害怕演出效果不好不干开嗓演出。此谚语鼓励不要惧怕失败,勇于走出第一步。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苏凤娥,年生,职工
流传地区:菏泽一带
(也作)
“一拃”指的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度因人而异,大约为五寸。“四指”指的是除大拇指之外其他并在一起的四根手指。此谚语用来比喻在人际之间,关系疏远的比不上关系亲近的。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张柯,年生,自由职业者
流传地区:菏泽市单县一带
葫芦成熟后,锯个小口,将籽和瓤掏空倒出来,用细铁丝刮内壁,直到没有碎屑为止,将其晾干后就可以作为容器使用。而奶奶疼爱孙子,就好比一点点地在葫芦里攒金子一样,日后可以得到孙子的奉养。此谚语是传统宗族观念的体现,把孙子视为家族的延续者和孝敬、祭祀等活动的主体。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张李氏,年生,农民
流传地区:菏泽市单县一带
(也作)
这里的外甥是指女儿的儿子,即外孙。秫秫地就是高粱地,溜虫就是一种虫子的俗称,也叫溜溜虫,这种虫子行走如飞,上串下跳,而高粱地里人不方便奔跑,追赶不上。此谚语形容姥姥疼爱外孙是劳而无功、白费心思的。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张李氏,年生,农民
流传地区:菏泽市单县一带
“嘴上没胡子”指的是一个人还未长出胡子,尚且年轻;“转轴子”指的是说话做事瞻前顾后、颠三倒四。此谚语用来形容年轻人不够成熟稳重,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有着相似的含义。
收集人:张慧琳,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讲述人:张柯,年生,自由职业者
流传地区:菏泽市单县一带
(也作)
“师婆子”又叫巫婆,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等巫术为其谋生手段。此谚语意思为跟着某种人学习,就会受其影响,最早出自清代李光庭的《乡言解颐》,揭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产生的重要影响。
参考:《单县志》,山东人民出版社,年。
流传地区:菏泽市单县一带。
[1]拃:zhǎ,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间的距离
[2]躖:duàn,在方言中有追赶的意思
05
汉语言邱馨蕾
桐城乡下会将葫芦劈一半当成瓢使用,称之为葫芦瓢,它在水里面的浮力特别大,很难将它按到水缸底下去。这句话桐城用来指白费力气,或形容事情的困难很大,难以解决。
讲述人:邱林云,年生,原桐城中学高级技师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桐城人认为猫用爪子洗脸是一种假干净的行为,虽然猫洗脸的行为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这句话想讽刺的是一些人平时不爱干净,偶尔打扮自己不算是纯粹的爱干净的人。
讲述人:江道顺,年生,原桐城中学财务会计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这句话多用来形容人过的越来越差。记得以前高中老师说我们是瓦屋头养乌龟,越养越缩了,来批评我们学的东西没记住,越学越差。4.锅巴跑到饭头上去了。铁锅煮饭,锅巴只会长在锅底,不可能长在饭上面。这句话用来形容有些人没大没小,目无尊长,妄自为大。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顶针是一种类似戒指的环状金属圈,在打鞋时用来辅助施加力气,会极大省力。有些打鞋不用顶针,那说明他的”针”很厉害,针狠,就是“真狠”,代指他很厉害,有手腕。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池塘中的荷叶大多成片相连,拉起一根荷叶可能整个池塘都跟着动起来了。这句话多形容一些人一个人就影响整个集体,一件事就搅动全局。
讲述人:倪晋堂,年生,原吕亭中学教师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这句话跟过了这个村,没有下个店一个道理,下雨天行路如果错过一-座寺庙,可能接下来就没有地方避雨了。用来提醒大家要抓住机遇,抓住时光,不能错过机遇时光,而空自懊悔。
讲述人:汪东升,年生,原桐城车站饭店厨师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桐城人特别看重亲家关系,儿女结婚就相当于两家人结义相好,义重于山,要好好相处。
讲述人:陈彩霞,年生,原桐城中学高级教师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春天的鸡能下一年的蛋,在以前那个年代鸡蛋是很稀罕的东西,所以春鸡的价值也特别大,春鸡虽小,价值在某些方面比牛还大。
讲述人:江景龙,年生,原桐城火车站职工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有时候去某个地方,晚上想找个地方休息的时候,宁可去酒店住宿也不想去亲戚家住宿。这是因为一是桐城人不想打扰别人,二是去别人家休息是个人情迟早也是要还的。
讲述人:张善顺,年生,原安庆火车站高级工程师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桐城人特别看好大小舅子与姑爷之间的关系,认为这是最好的亲戚关系之一。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这句话是说做人心里有事的话就会慌慌张张,心里没事才会心静如冰,告诫我们不要做坏事和见不得人的事。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手心手背都是由肉长成的,都一一样,需要一视同仁。这句话多用来提醒家长对子女平等对待,或想说明谁都舍不得伤害,都是肉。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对于浪子,如果能够幡然悔悟,及时回头,就认为还有原谅的余地,浪子回头也是个宝贝。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经常用这句话来劝诫家长不要溺爱孩子,田地越肥沃,长出的庄稼反而越差劲,惯养出来的孩子比一-般养出来的孩子缺点多多。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在乡下男子丧偶后又娶妻子,往往整个人心思都跟着后面的妻子走,晚娘对前妻的子女不好,男子对子女的态度也会随着后面的妻子变化。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这句话和上面一句一脉相承,晚娘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往往很那做到一视同仁,甚至经常打骂前妻的孩子,因为隔了层肚皮不是她自己生养的。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认为与其去笑脸谄媚求人帮忙,不如埋下心来去土地里耕耘,自有一番收获。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桐城人称薄为“萧”,认为草皮虽然很薄,但是只要一直去铲就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句话表现出了桐城人的耐心和信心,坚持和毅力。
讲述人:杨志安,年生,桐城市吕亭镇农民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有些小孩从小性格不好、习惯不好,比如偷东西、吐口水什么的,很多家长却不以为意,认为等孩子大了自然好了。桐城人很注意这个,认为小孩要从小教育,甚至可以通过适当的体罚来更正其不良习惯。
讲述人:金云莲,年生,桐城市吕亭镇农民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牛以草为生,马却要吃谷子,桐城人从这里看到每个生物都有不同习性,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福气,不要去盲目地攀比、羡慕。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石磙是桐城乡下用来碾压谷子的工具,很大很重常年冷冰冰的,但是在碾压谷子的时候会随着碾压的次数增多越来越热。这句话用来形容再笨的人也有开窍的时候,再穷的人也有富贵的时候。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这句话与上面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大再冷的锅,只要你一-直添柴火,就一定能烧热。这句话多用在培养子女,经营生意上,只要你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一定能成事。
讲述人:汪月林,年生,原桐城中学总务处科员
收集人:邱馨蕾,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学生
流传地区:安徽桐城一带
06
汉语言丁宁
意思是大多数情况下,以礼相待某人,一定是有求于这个人。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即使礼节过分,也不会受人指责。强调礼节的重要性,比喻礼节不可欠缺。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因为与邻居住得近,所以生活中出现问题后不免有记恨,所以宁愿邻居是普通人家,也不愿邻居变得有地位从而给自己招来灾祸。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即使日常生活中与邻里关系再好,也要保持一定距离,给对方留出空间。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经常在一起就会更加的亲密,不经常在一起就会变得疏远。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想要与亲戚朋友要维持良好的关系须要有来有往。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与“远水解不了近渴”意思相近,形容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灾祸时,也只能依靠近邻,而远亲没有办法帮助自己度过突如其来的灾祸,所以要用心维护好邻里之间的关系。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与“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意思相近,只有自己富有时才有数不清的亲戚朋友,家境贫寒时很少有人会愿意与自己扯上关系。都是形容穷人无亲戚,富人亲戚多。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指只有贫富、地位相差不大的时候,自己的亲戚朋友不会出于攀龙附凤的心理与自己结交,这时的亲戚朋友才是真正因为性格、情趣等原因与自己交往。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即使泰山、黄河都不在了,我们之间的情义亲情都还会存在。形容亲戚之间感情深厚,可跨山河。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进门不需问客人的近况如何,只需要看客人的脸色便可以知道。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瓢,是用葫芦一切两半晒干后制成的舀水的工具。将瓢倒扣,作为案板,弯刀凹进去的地方正好与瓢凸出的地方相合适。故该谚语是严丝合缝的意思,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样。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相处过程中无论对方平时有多么的好,一旦有一处不好的地方了两个人就会闹掰。比喻这种关系并不牢靠。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的爱惜、同情。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教育子女应该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才可以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只有勤劳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游手好闲只会使自己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查舌头是搬弄是非的意思。比喻是什么时候就做什么时候的事,要约束自己,不要到处搬弄是非。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作为牛就会心里踏实,作为猴子就容易急躁不安。比喻做人做事应该向善,成为问心无愧的一方。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也作)
比喻有时间更应该对家中里里外外上心,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那么家中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白白浪费的力气。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体现了人们对于日常和过年截然不同的态度。平时日子再苦,到过年的时候即使是精打细算买东西,也会在吃喝穿戴上花应花的钱。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有一分钱,就吃一分钱的粮食,没有钱就吃不上粮食。比喻钱对于百姓正常生存的重要性。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人们将身材与福分联系起来,表达对于不胖不瘦身材的喜爱。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表达人们对家人平安、家庭幸福的追求。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指做事不谦和忍让就会招惹祸害,三思而后行则能平安健康。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呼吁人们珍惜、爱惜粮食,反对浪费。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宁愿在粮食充足的时候省着吃,也不要等到已经快没有的时候再想节省。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缺了柴火,饭就煮不熟。比喻少了必要的条件,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成功。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指男强女弱时,以强欺弱不是男子汉的做派。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两座山见面很难,但两个人见面却常常容易得很。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也作)
是人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宁愿好上加好,也不愿在人急需的时候帮人一把。是一种自私自利、不愿惹事上身的价值观的体现。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也作)
比喻世上少有能在别人急需的时候及时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翘着脚走路是走不远的,和刁蛮奸诈的人是没办法交长远朋友的。比喻交朋友应交正直刚毅之人。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得罪了对某方面擅长的人,就会因此在这方面吃亏。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指动乱是从上层建筑开始产生的。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而该谚语中“不说纣王无道”的原因是因为在纣王的管辖内“吃纣王的土”,是人们总结出的在对于被管理的情境下求得安稳生活的通俗道理,即使管理者有所或缺的地方,也因为被其管理而不能说出来。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人只有在自己处于困难的处境下才会想念朋友,而国家在有国难时才会看重忠良之士。警示人们平时与朋友相交时就要真心相待,不要事到临头却落得无人相帮的境地。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冰块和火焰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盆中。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也比喻两个人处于对立面,关系很差。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会虚张声势的。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搁不住是经不起的意思,也说成“背不得”。猴子即使再不想跳圈,也经不住主人再三敲锣催促。比喻在事情没有进展的时候要多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有卤水就能做成豆腐,有猫家中就不会有老鼠。比喻总有某种事物专门制伏另一件事物。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通过自然界的生物链规则来说明弱肉强食的道理。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缴上应缴的钱粮就不怕官员,孝敬自己的爹娘就不怕遭天谴。比喻行得端坐得正,与不做亏心事。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古代衙门又叫做“正堂”。正,从方位上说是朝南向,如民宅的“正房”即为朝向为南的房屋。有理没钱不让进其实是讽刺封建社会官府在“公正”表象下隐藏的行贿受贿行为。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不怕官司打得大,只要贿赂有关的官吏就行了。讽刺官府的行贿受贿的不良风气。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只要煮的时间久了,猪头也会烂,只要钱到位了一样可以徇私枉法。讽刺行贿受贿的不良风气。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狗靠气味记路,尿在槐树下也不尿在柴堆下,和人有钱了别人就逢迎他是一样的。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土蛋和马流神都是痞子或者胡作非为的人。比喻婚嫁都应是门当户对,什么人找什么人。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释义为同一类人相互庇护。秃尾巴老李是著名民间传说《秃尾巴老李》的主人公。生于山东,后迁居东北。秃尾巴老李的故事,见之于地方志记载最早的,是康熙《文登县志》:“县南柘阳山有龙母庙。相传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娠,三年不产。忽一夜雷雨大作,电光绕室,孕虽娩,无儿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乳,状如巨蛇攀梁上,有鳞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复来,飞刃击之,腾跃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雾四塞。乡人遥望,一龙旋绕山顶。及晴,见冢移山上,墓土高数尺,人以为神龙迁葬云。后,秃尾龙见,年即丰。每见云雾毕集,土人习而知之。因构祠祀之。后,柘阳寺僧取龙母墓石,风雨大作,雹随之,其大如斗,寺中尽黑气,咫尺不见。周围里许,二麦尽伤,独龙母庙内,花木皆无殃焉。”有成千上万的山东人闯关东到东北,他们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一代代的耕耘、扎根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但他们的思乡之情,寻根之心难以割舍,于是便幻想有秃尾巴老李这个呼风唤雨的乡亲,能够自由自在的来往于东北和山东之间。故有此说秃尾巴老李会向着山东人一说。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泰山不是谁用土块垒出来的,身强体壮的好汉也不是因为多吃饭才被称为好汉的。比喻功劳是靠本事得来的,而不是吹嘘出来的。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再穷也是自己的家,再丑也是自己的妈。比喻做人不能忘本,更要孝敬爹娘。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做人不能忘本。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可能在很近的两个地方在同一个方面,就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踩芝麻秸儿是春节的踩岁习俗。芝麻秸儿因其开花节节高的特点,被人们赋予了升官的意义。该谚语中表示人们相信踩着芝麻杆就有升官发财的机会,也是新年习俗和祝福的一种。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此处的光头不是一种发型,而是人们觉得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理理发,去除一年的烦恼丝,期盼着新年有个好兆头。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是当地的一种生产习俗。在立秋之日,男子持锨去地里挖一墩地瓜,俗曰“开沟”,其实是为了看长势估丰欠。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秉承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理念,当地人们对于鬼神一事也是持有这种有与不有都是取决于自身的判断的态度。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巴山、枳沟和乔庄坡都位于诸城。乔庄坡地处潍河冲积平原,所以土地肥沃,故而有此谚语。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诸、安二县是指潍坊的诸城和安丘二地。因为两市自古以来各种名吃而得比谚语,例如著名的东坡肉、诸城烧烤等。以至于山东省诸城、安丘这二县早已撤县建市二十几年,但这句二十多年前的书面语到现在还是没有改变。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诸城网《诸城的吃可谓名声在外》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卷帘庄,位于诸城县汉王山西南五里。因汉王山的阻挡了北下的寒流,所以有虽严冬而无霜降的现象存在。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清朝朱彝尊的《明诗综》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人心追求兴旺发达、有钱有势,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奔进。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人贪得无厌。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人如果没有刚强的意志和骨气就会一事无成。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因为条件所致,只好忍气吞声。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即使处于困厄的境地,但志向应当远大。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也作)
如果屎壳郎有了蜜蜂原有的用处,那就没有人会去养蜜蜂了。比喻人各有所长,不能强行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家雀再聪明,它也没有四两的脑子。比喻人即使有些小聪明,也不能成大器。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地位高的人不和地位低的人交往。有时也用作对别人光临的客套话。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自己再吃苦受累都愿意忍着,不要让别人指责自己的不是。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宁愿花更多的钱去解决,也比丢了面子好。比喻死要面子活受罪。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真诚的做好人、办好事,就不必拘泥于表面上的形式。比喻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事物的表面形式而是它的内在主旨。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人心猿不定,意马难拴。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人心口不一,言不由衷的样子。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一个人人性格非常要强,什么都想做到最好,但是命理不好,天不遂人愿。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女子心高气傲,渴望自己享受小姐的生活,但现实生活往往不如意。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心态好的人就会像是返回少年时期一样。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人的出身无法选择,不如知足常乐。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不惧危难,视死如归。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不惧危难,视死如归。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不会吹箫就不要揽一些吹箫的活计。形容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扫盲的决心非常坚定。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扫盲的决心非常坚定。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车伙子是赶车人。伴是车襻的意思。形容人不要随便付诸真心,与人打交道应该留出余地。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有知识的人不喜欢表现自己,而没有知识的人更喜欢吹嘘自己。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常读书的人性格也会沉着稳重。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依旧创造方法努力学习,赞扬艰苦不屈的精神。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为扫盲时期学习方法的提倡。也表现出扫盲坚定的决心。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不要嫌弃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少,所感不足是因为书读的不多。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这里的书是书法的意思,没有一百天就能练成的书法。意思是说学习书法要勤学苦练。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原句是“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意思是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想诗书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一样。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有书不借给别人的行为不是君子所为;借了别人的书不还那就是小人行为。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即使贫穷也不能卖书,要留给子孙读;年老之后还要栽竹子,留给别人看。启发我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保持晚节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读书人不怕衣服破,就怕自己没有知识文化。比喻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也作)
比喻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做人做事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
指一个人坏事做多了早晚会遭到报应,与多行不义必自毙意义相仿。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指一个人坏事做多了早晚会受到影响。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意思是沉静下来要常自省过失,进而为善去恶;闲谈时莫议他人是非,做事要留余地。警示我们要且行且珍惜,学会爱人敬人,要做一个懂的自省、善良的人。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自己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总想依赖别人;如果有了亲戚朋友的帮助,应该记住别人的帮助,给出相应的回报。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比喻危险往往会出现在自己身边,应小心提防。
参见:《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
流传地区:潍坊、诸城一带
[1]草鸡是当地方言,是焦虑着急的意思。
[2]垫栏:给猪、牛、羊圈里加土。
谚语广泛流传于民间
各地谚语展现出各地不同特色
但相同之处是
它们都反映了生活实践经验
经过口头传承下来
指导后人的生活起居、礼仪道德
各色风俗相聚才绘出多彩的中华文化
让我们将谚语继续传承吧!
图片来源
网络
文字编辑
瓦云霞
美术编辑
刘纯
初审
王嘉宇
终审
马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