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又名野黄菊苦薏山菊花千层菊

武汉白癜风研究所 http://pf.39.net/bdfyy/zjdy/150907/4692533.html
「入药部位」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或岩香菊的头状花序。「性味」苦、辛,微寒。《本草汇言》:"味苦辛,气凉,有小毒。"《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甘苦,无毒。"「归经」入肺、肝、心经。《本草求真》:"入肺、肝。"「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清热,消肿解毒。「主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泡疮,疔疮痈肿,目赤肿痛,痈疽,皮炎,头痛眩晕。「附方」1、治疔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2、治一切痈疽脓疡,耳鼻咽喉口腔诸阳症脓肿。野菊花一两六钱,蒲公英一两六钱,紫花地丁一两,连翘一两,石斛一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3、治夏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一日数回。4、治胃肠炎,肠鸣泄泻腹痛。干野菊花三、四钱。煎汤,一日二、三回内服。5、治肠风。野菊花六两(晒干,炒成炭),怀熟地八两(酒煮,捣膏),炮姜四两,苍术三两;地榆二两,北五味二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6、预防流脑。野菊花一斤。将上药粉碎,加水十斤,熬煎至70%煎液,过滤去渣。在流脑流行期,用上项药液滴鼻二至三滴,每日两次。7、治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阑尾炎及一般急性炎症疾病。野菊花一两,一点红五钱,金银花藤叶一两,积雪草五钱,犁头草五铰,白茅根五钱。水煎服,每日一至二剂。8、治泌尿系统感染。野菊花一两,海金砂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9、治扩散型肺结核。野菊花一两五钱,地胆草一两,兰香草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10、治头癣、湿疹、天抱疮。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煎水漱口或淋洗。「禁忌」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性状」1、野菊:头状花序类球形,直径1.5-2.5cm,棕黄色。总苞片4-5层,外层苞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3mm,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中层苞片卵形;内层苞片长椭圆表。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展平后,舌片长1-1.3cm,先端全缘或2-3齿;筒状花多数,深黄色。气芳香,味苦。以完整、色黄、气香者为佳。2、岩香菊:头状花序直径1-1.5cm;总苞片4-5层,外层苞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2.5mm;中内层苞片卵形、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舌状花黄色,舌片椭圆形,长5-7.5mm。以完整、色黄、气香者为佳。「原形态」1、野菊:多年生草本,高25-cm。根茎粗厚,分枝,有长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茎直立或基部铺展。基生叶脱落;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7cm,宽1-2.5cm,羽状分裂或分裂不明显;顶裂片大;侧裂片常2对,卵形或长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上部叶渐小;全部叶上面有腺体及疏柔毛,下面灰绿色,毛较多,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托叶具锯齿。头状花序直径2.5-4(-5)cm,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骗子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总苞直径8-20mm,长5-6mm;总苞片边缘宽膜质;舌状花黄色,雌性;盘花两性,筒状。瘦果全部同形,有5条极细的纵肋,无冠状冠毛。花期9-10月。2、北野菊:多年生草本,高达厘米。茎直立,粗壮,近叉状分枝。基生叶有时枯萎。叶互生,卵状长圆形或阔卵形,长3~7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尖,基部稍呈心形、截形或近圆形,羽状或近掌状5~7深裂,裂片狭卵形或长圆形,有缺刻状锐牙齿,下面灰白色,密被分叉状短柔毛及腺体;具叶柄。头状花序多数,直径8~12毫米,生于枝端,密集成聚伞状,有时近乎伞形;总苞浅杯状,苞片长卵形,覆瓦状排列,中肋绿色,革质,边缘膜质,褐色;舌状花管状花均为黄色,管状花疏生腺点。3、岩香菊:本种与野菊的区别在于:叶为羽状深裂,绿色或淡绿色,两面被稀疏的呀下面稍多膨松的柔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或复伞房花序,舌状花黄色。花果期5-11月。「生长环境」1、野菊: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海滨盐渍地及田边、路旁。2、北野菊:生于路旁、山地或丘陵草地。3、岩香菊:生于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上。「分布地域」1、野菊: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2、北野菊:分布东北及河北。3、岩香菊: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采集收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野菊花水提醇沉法制得的注射液静脉注射1.5-2.0g(生药)/kg于麻醉猫,冠脉流量立即增加93%,持续观察40分钟冠脉流量均较给药前增加,有显着性差异。心率给药后显着减慢,给药后即刻较给药前降低12%。动静脉的氧分压差较给药前降低,说明心肌耗氧量降低。对于离体兔心,注入野菊花注射液后,冠脉流量明显增加,心肌收缩振幅明显降低。兔肾和兔耳血管给野菊花注射液后也见明显扩张作用。野菊花制剂用于实验性心肌梗塞或供血不足的犬,能显着提高心肌对铯的摄取量。野菊花水煎醇沉乙酸乙酯提取物,80mg/kg静脉注射于健康麻醉犬,可使冠脉流量增加49.6%,冠脉阻力下降45.8%,作用持续约10分钟同时心率减慢,血压同总外周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增加,左心作功量减少,较之给药前均有显着差异。野菊花注射液2g(生药)/kg静脉注射,对犬实验性心肌缺血也有明显保护作用,效应强度大于心得安1mg/kg。2、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取雄性家兔的颈动脉血制备成富血小报血浆,0.9ml于聚集管中,加入0.1ml含1g(生药)/ml的野菊花注射液,室温下放置3分钟后于37℃搅拌保温2分钟,加ADP5μl,利用回归法计算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能力。其抑制作用是丹参的2.3倍,党参的3.2倍,其50%的解聚剂量相当于丹参的60%,党参的50%左右。3、降压作用:对动物的急性试验中,野菊花对不麻醉大鼠腹腔注射6~10克/公斤,口服15克/公斤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全草制剂的作用较花的提取物毒性大,降压作用差。野菊花醇浸膏水溶液对麻醉猫16克/公斤亦有降压作用。此醇浸膏经进一步精制后所得的提取物一HC-1(含野菊花内酯、黄酮甙、苦味素及部分杂质)对麻醉猫小肠给药50~毫克/公斤,不麻醉的正常血压犬灌胃50~毫克/公斤均获得降压效果,但作用缓慢(因难溶于水,可能吸收较慢),可维持2小时以上。对慢性肾型高血压犬,前2周每日灌胃毫克/公斤,第3周每日灌胃毫克/公斤亦获得降压效果。降压时心输出量并不减少,主要是由于总外周阻力的下降。其作用原理据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其抗肾上腺素的作用以及扩张外周血管所致,也可能还有中枢性血管运动中枢抑制的参与。4、抗病毒、抗菌作用:在体外,野菊花1:80能延缓孤儿病毒感染后的细胞(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的病变。野菊花煎剂1: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5、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体外试验,1:浓度的野菊花煎剂,有促进人体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但其水煎剂液则无此作用。6、其它作用:野菊花水煎醇沉制取物,50或mg腹腔注射于银环蛇或眼睛蛇蛇毒中毒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对尖吻蝮蛇毒中毒的小鼠,无治疗作用。「毒性」野菊花的毒性低,慢性给药亦无蓄积现象。心电图显示野菊花对心脏无毒性,不麻醉大鼠腹腔注射36克/公斤以下,心电图无改变,剂量增至52克/公斤,心搏显着变慢,P-R及Q-T间期延长及T波变宽而圆钝。正常犬每日服提取物HC-1_毫克/公斤连续3周,除有时呕吐外,无严重毒性反应,肝、肾功能之测定亦显示正常。「临床应用」1、预防感冒。将野菊花用沸水浸泡1小时,煎30分钟,取药液内服。成人每次2钱,儿童酌减。一般每月普遍投药1次,以往每年感冒3~6次者每两周投药1次,经常感冒者每周投药1次。以0人服萄后的发病情况与上一年同时期相比较,发病率下降13.2%;与居住邻近、条件基本相同而未服药的人相对照,发病率亦显着为低。同时对例慢性气管炎患者投药前后的复发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未投药时(上一年同一时期)全部复发,投药后的复发率为38%。2、治疗呼吸道炎症等。用%野菊花注射液,每次注射2~4毫升,六小时1次。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0例,痊愈35例,好转1例;扁桃体炎20例,痊愈18例;气管炎20例,痊愈5例,好转14例。用药后平均1~2天退热。另有用50%注射液每日肌肉注射2~3毫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其他急性炎症(包括气管炎、肺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齿龈感染等)共81例,治愈率占49.4%,有效率为95%。3、治疗宫颈炎等。阴道经冲洗后,用野菊花粉涂敷宫颈,每日1次,3~5天为一疗程。治疗慢性宫颈炎11例,7例痊愈。或用野菊花注射液局部治疗,观察宫颈炎、阴道炎、外阴溃疡等43例,有效率为90.7%,治愈率占35%。4、治疗痈毒疖肿。成人每天用新鲜野菊花3~5两,煎分两次服;或捣取汁毫升左右,1次服下。亦可捣敷患处,稍干即换。对全身及头面部多发性疖肿。如外敷不便,可煎水浸洗局部。5、治疗高血压病。将野菊花制成流浸膏,每毫升(含生药2克)加单糖浆至5毫升。每服10毫升,日服3次。初步观察Ⅰ、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35例,总疗效达68.57%,其中显效为17.14%,轻度疗效为51.43%,无效31.43%。对症状改善也有一定效果,半数以上病例的失眠、头胀、头痛、眩晕有所改善。「相关论述」《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痈疽疔肿化脓病。"《苏州本产药材》:"解毒疏风。治目疾眩晕。"《浙江中药手册》:"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疔毒,天泡湿疮。"《江苏植药志》:"治霍乱,腹痛。"《山西中药志》:"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江西草药》:"治白喉,口疮,小儿高热抽搐等症。"《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高血压。"

-本文结束-

本文仅普及本草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点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jt/10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