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厉害的口气,华为销售人员撂下狠话,要把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zqbdf/

绩效目标设计最好按照三段论的方式进行设计,也就是说你不要把所有的业务目标用同样的考核标准。比如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业务分成三类,一类业务叫做成熟业务,所谓成熟业务我们叫奶牛业务,就是他给公司创造最大的效益。另外一种业务叫做发展型业务。就是现在还没有成为奶牛业务,他要不断的成长,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容量的时候,它才能创造价值。还有第三类业务就是拓展性业务或者开创性业务。它既没有业务量,更没有利润,但是我们也需要做,我们为了未来,也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这三种业务你的考核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对于奶牛业务,也就是成熟业务最重要的考量是什么?他有挤奶,所以他要有利润。所以它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利润,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第二个业务,叫成长业务,你就不能把利润考得很重,你考的太重,他就无法成长。这样更多的看他们的市场增量或者市场占有率。但是第三类业务,既没有市场规模更没有利润,那我们怎么考核他们?不管是对营销的考核,还是对研发的考核,考核他的关键的节点,也就是它关键的成长节点。那什么叫关键的成长节点?每个公司不一样,我举个华为市场营销的关键成长节点给大家做一个举例,比如说华为刚开始做国际业务的时候,很多市场都是空白市场,什么都没有。这时候你如果给他一个很大的销售额的目标,或者利润目标,那全都考死了,谁都不干了?这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就设计了两个关键节点。第一个节点。我们叫市场准入,就是你能不能进去。你只要能进去,哪怕单很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如华为进入西欧市场,这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有幸进入了英国,也进入了德国,进入了德国只有几百万的销售额,我们都会给他市场准入大奖,因为他解决了0和1的问题,这个不得了。当年我在内蒙做市场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产品在整个内蒙是空白,结果我把它做进去了,50万的销售额按照万来考核,获得了市场准入大奖,可以翻10倍甚至百倍来考核。但是你进去一个市场可能还没到准入阶段,准入阶段之前还要铺垫,那还有什么考核指标?再往前华为还有一个前期指标叫做客户关系,那么客户关系怎么考核?是不是跟客户吃了多少次饭?做了多少次交流?都不是,作为toB的客户,我们只有一个关键的客户关系指标,考核客户的关键决策人愿意不愿意到公司来访问。或者你们公司的高管、重要人物到当地去访问,他这个关键决策人愿意不愿意见面。这两个满足一个就完成了所谓客户关系。据说当年,华为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被派到了刚果金做国家代表,他负责刚果电信的销售,他不太懂这个指标,他就问我怎么能完成客户关系指标?我说只要你把刚果电信负责采购的副总能够请到华为,你就完成指标。过了两个月,他告诉我,如果把刚果总统叫到华为,算不算完成指标?我说你超额完成,因为他是国家电信,你把总统弄过来能不完成指标吗?华为在15年之前就有一个叫新思路计划,就是只要对方的关键决策人能到公司来,我们叫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就是一定能弄下来。如果你不能把他请过来,成不了跟你没关系,因为公司还要做很多工作。他只要来到公司,公司要改变两个形象,第一,就是告诉他华为不是一般的企业,跟全球最优秀的企业爱立信、西门子、IBM是一样的;第二,告诉你今天的中国也不是你想象中的中国,会带他到中国最棒的地方去。比如上海、北京,反正是最能显示中国的繁荣和中国的科技含量的东西。最后他回去以后八成会接受。所以,你看这种指标就会让大家愿意去做,否则谁做啊?设计什么指标,我们要仔细的去思考,千万不要一刀切的方式,来设计一些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指标,真的是为了业务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指标的含义。

下面分享一些激励的关键要素。首先我们看激励的目标是什么?所有激励的目标是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就是Engagement。有统计表明,员工的敬业度跟公司的业绩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你想激励员工,只要把他们的敬业度提高就行了,千万不是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员工满意不一定给公司做出贡献。你天天让他吃好喝好,睡好,帮他干活,光拿钱,有很多员工非常满意。员工满意是单向的,敬业是双向的,就是说员工不大满意他还愿意投入。因为Engagement这个词儿,通常的理解除了敬业度以外,还有投入的意思,就是衡量员工愿意不愿意投入。还一个生活用语叫做订婚,说个不好听的话,就叫私定终身。就是员工跟你签合同,这叫法律契约,不代表员工愿意在公司投入,但是员工如果敬业度高,他才真正愿意为公司服务。在国外,为什么说订婚非常重要?因为订婚说明这两个人真的愿意一起走下去,而很多婚姻是假婚姻,这就是他的意思。所以我们所有的激励就是如何提高员工的敬业度。否则你的激励就没有效果。所以我建议你们公司每年都像国外的公司一样做敬业度评估。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盖洛普的Q12就问12个问题。

员工是否敬业有四个因素决定。第一个就是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就是他有没有发展潜力。对我们60、70、80的员工,这一条未必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90和00已经非常显然,所有调查结果就是这句话。第二个,直接上级的管理水平,你要提升。也就是那句俗话,选择一家公司,可能是因为公司的老板或者这个公司本身的成就,但是离开一家公司很可能是因为他的主管。所以主管如果不行,那么走人是很简单的事情。第三个,公司对本人的成就认可。大家说,我使劲给他填,使劲给他升官,不就认可他了吗?No,这些都是你满足了他的外在的物化的需求,但是你并没有满足他的心理的诉求。因为人是一种高级灵长类动物,他有很多心理的诉求。所以为什么有的时候说管理层的沟通很重要?而且非正式沟通比正式沟通更重要。这叫成就认可,你有没有一些方式,除了物质激励以外,能让他感觉到公司对他做的贡献高度的认可。最后一个,就是钱也很重要。如果这四个事情你都做的很棒,那么你的激励就是有效的。这是物质加精神都在里面。比如第一条,既有精神就是职业发展,又有物质的,因为职业发展往往会伴随着物质回报。第二个直接主管的水平。精神的为主,但是也有物质的,就是可能因为主管不行,丧失了或剥夺了你的成长的机会或者公平获得回报的机会。第三个精神,最后一个是物质,它是一个物质和精神的混合体,而不是说把什么单纯的看成是物质,什么单纯的看成精神。

这四个方面的要点给大家介绍一下,看看能不能去做一些应用。首先,职业发展这个概念在中国已经被模糊了,或者进入了很多的误区。很多员工认为职业发展就是晋升,就是岗位越来越高。但是非常遗憾,这条路不通,为什么不通呢?因为越往上走,职位越少。第二,除非你的公司在一个高速发展期,否则的话不会有很多职位空缺出来。但是很多员工可能都进步了。这时候你怎么办?你不能满足很多员工的诉求,或者长期诉求。这时候就麻烦了,但是不要担心有一条路永远通,就是亨利·明茨伯格说的授权就是授责,不一定他的职位提高,但是他的责任和压力会越来越大,同时他的待遇也会提高。怎么解释?就是你不可能永远给他很高的职位,特别是组织在扁平化,比如韦尔奇上任以后,GE40万人,16个层级。他花了几年时间把16层降到了六成,40万人只有6个层级。大家都有发展,他设计的是授责加宽带薪酬。薪酬越来越宽,就是你不用升职,只要你的能力成长了,或者业绩表现突出了,你就可以提升你的薪酬。那授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作为主管,很多事儿本来是你干的,但是你不干了,交给他来干,你干更重要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我拿我们公司来举例,我们公司的很多人干了很多年还叫项目经理,因为我们公司就是靠项目,只是小项目、中项目、大项目,还有项目群这种划分。但是在外边儿都叫项目经理。成长起来的项目经理和刚开始的项目经理差别巨大,比如说公司创立的时候,我负责谈判项目,跟老板谈都是我的,我不光负责谈判,还负责把项目的方案定下来,甚至把合同定下来,最后其他人做项目经理,实际上充其量就是一个执行项目经理。这时候他的责任和权利都很小,他的收入也很低。但是慢慢不能这么干了,他还是项目经理,但是内涵已经变了,我还是跟老大谈,但是项目的方案由他们来定,他不光执行项目,还要策划来确定这个项目。再过一段时间,一般项目跟老板谈,我都不谈了,他来谈,他还是项目经理。但这个内涵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你们想想你们的下属,你们想想你们公司的层级管理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你不能不断的授权,也就是授责的话,你自己都无法成长。因为你永远干那些低端的事情。但是你应该把低端的事情再往下授,你干中端的事情和高端的事情。慢慢的你再把中端的事情往下授,自己干高端的事情。那么,再往上走,你还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原来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我举个例子,我就拿老板这个职位来看,深圳一个小的公司,他的一个区域老总辞职,他的老板想让我挽留他,就让我给他做面谈。首先,我告诉大家,员工辞职的时候挽留没有任何用处,但是有一个用处就是人之将走,其言也真,他会说实话。因为反正无所谓了,他就告诉我,他说我为什么走,你看我们工作十几年了,我们老大还是公司大Sales,那我觉得我们公司就没有成长空间了,大客户全是他管,天天跑业务。他当时一口就把我噎死了,我都觉得这个人该走。天花板太低了,老大连业务都不授权,那还有什么?公司十几年了,公司规模已经上百人了。你们知道老大应该干什么?创业期以后,第一个事情就是在人的精力投入上最好超过50%。雷军和任正非都说50%,我认为50%这个界限基本上是定的,不光是找人,还有选人,还有评估人,还有配置人。马云都说不光是我的直接下属我要选,我的直接下属下边的我还要选。我不能说,因为公司体系很完善,人力资源很强,结果招人这件事情我就不管了。招人、培养人、配置人、激励人,这都是你要干的事儿。这个要超过50%,还有什么事?但是很少有老板这么干,要么跑市场,要么跑产品,还有跑供应链,还有跑钱的,反正是没有跑人的,但最后优秀的人都走了,因为你不Care他,他就Care你。人不理我,我不理人,人理我,我必理人。方向的问题,至少要占你差不多20%的时间,还剩下一部分时间,你说管钱也行,我说是管组织的平台建设,就是组织建设。打造什么样的流程,建立什么样的组织,就是组织变革。

战略和商业模式非常重要,但是战略的实现主要靠组织变革以及人才来支撑。所以,老板管战略,管组织变革,管人,当然包括激励了。这是老板的事情。当然你会说老板一下子不能适应,老板还是得操心财务,还是得操心市场营销,没问题,但是你占的比重会越来越低,而不是越来越高。那你不干了,谁来干了?就这样你就给他机会了,你就给他成功了。就任正非那句话,干着干着,我就什么都不会干了,我一下这个公司就成功了。我最害怕CEO跟我研究薪酬体系应该怎么设计,给我弄那个薪点表,我俩一起共同设计薪点表;比如任职资格,他跟我一起设计能力标准,我就烦了,我觉得这个公司就没希望了。任正非知道这个东西重要,任正非到现在都不知道任职资格是怎么设计的,他只知道这个东西很重要就行了,它知道能带来什么价值。就像韦尔奇讲了个故事,他说摩托罗拉做六西格玛非常成功,结果呢,六西格玛专家就到他们公司来推销项目,说你们GE更应该做六西格玛?韦尔奇说我不管几西格玛,你就告诉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做六西格玛?他就把那个专家团队的领导叫来了,说你能不能用几句话告诉我为什么要做六西格玛,他说那家伙几句话就把他给服了,他画了一张表,他的意思就是你企业要想发展,要建立一种质量标准,或者任何一个事情的衡量标准。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的餐馆为什么开了几个就开不下去了呢?因为第一个餐馆可能是80分,第二个餐馆就是70分,第三个餐馆可能就50分了,或者第一个餐馆今天是80分,可能厨子一变,明天就变成60分了,再后天又变成90分了。六西格玛解决什么问题?让你所有的餐馆,那你所有的生产体系,让你所有的研发质量管理都能达到一个同样的不怎么样,就是讽刺麦当劳那句话,麦当劳最伟大的成就,就是让全世界各个地方的麦当劳做到同样的不怎么好吃。这句话很重要,这个很伟大。只要你同样的不怎么好吃,只要你们公司能做到这个水平,我就知道怎么同步地往上走了。我最害怕的就是A是特别好吃,B是一般好吃,C是特别不好吃。然后关键是不断在变化,一会好吃,一会儿不好吃。这样,你们公司就完蛋了,韦尔奇一下就听明白了,你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当然有用了。这才是职业发展的本质,授予更大的责任。这个你可以不断的受益。因为我们现在中国不是授权太多,而是授权太低。当然另外一个问题告诉你,授权与监管成正比,就是这个事情你授权越深,你的监管体系就更到位。这是你们公司要做到的,华为有句话叫做让前线听得到炮火的人决策。很多人就跟我说,我们公司不收钱,老板不让我们前线听得到炮火的人决策。我说你知道华为那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吗?是任正非年新年献词的时候说的,华为为什么成长了20多年才说这句话呢?因为华为解决了一个监管问题。就是你不管哪个神经末梢,我的财务管理体系,我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订单管理体系,我的其他的管理体系,我都能监管到位了。我才能做到授权。

(以上内容选自《华为人才管理之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jt/6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