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光谷印象填满富士康鬼城的大学生创业

如何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190912/7461259.html

这是光谷客的第一篇自由撰稿。来自谷哥一位成都能源行业的朋友,他本人也是能源行业一位连续成功创业的创业者。

不久前,他去成都菁蓉镇参加一场能源论坛,亲眼目睹了这里火热的创业气氛。

感慨满怀的他,后来在成都小雪初霁那天,又专程造访了这里,并写下了他的观察与感悟。

他的观点未必客观,也不代表光谷客的观点,但却代表了他眼里所看到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下,新一代青年人身上被激发出来的激情与创造力。

你可以把菁蓉镇看做时下流行的政府“供给侧改革”的模范样本。因为在这里,政府变成了纯粹的市场服务者,给予市场和创业者最大程度的自由,以及边际成本近乎于零的创业扶助:三年免费的办公场所和免费的员工宿舍,不用请专职财务,专职公关,不用买车,不用付房租,甚至不用缴税;

一个人,只要你有一颗创业的心,一个好的想法,有养活自己生存下去的口粮,你就可以来这里试一试,创业的滋味。

新闻背景:

成都菁蓉镇原名是成都市郫县德源镇,这里曾经是沃野千里的天府粮田;年前后,因为要引进富士康,拆迁征地两万亩,为预计中的30万产业工人修建了厂房、住宅和商业配套;

谷哥曾在年年底探访当地村民,写下过一篇文章:《富士康与十岁的钉子户》,记录了当时的变迁,有兴趣者可搜索查看。

然而数年过去,由于富士康成都iPad项目的产能未达预期,万方的新建城镇一度成为了门可罗雀的鬼城;年4月,适逢前武汉市长唐良智改任成都,将他在武汉一手打造光谷的双创模式也带到了成都,德源镇于是摇身一变,在风起云涌的全民创业风潮中,成为了四川的首个创客小镇,得名“菁蓉镇”;由于紧挨郫县的大学城,菁蓉镇在最短时间里,被大学生创业者填满,也被称之为成都的“小光谷”。

唐良智就任成都后,把光谷创业咖啡也直接搬到了成都。于是在菁蓉镇大街最显眼的位置,也有这样一家“光谷创业咖啡”。

当我跟着创客L,走进菁蓉镇十字路口旁的光谷创业咖啡,坐席上人口攒动,眼镜映着屏幕的闪光,格子衬衫与西服相对而谈,既有低声细语,也有激情的高声宣讲。

渴求成功的气息混着青春的荷尔蒙铺面而来,咖啡馆墙上的招贴昭示着时代的背景——这可谓是新中国创业家的断代简史,从第一代到第七代,从鲁冠球、柳传志到马云、雷军,再到陈欧、李想;最让人莫名感怀的,恐怕是第七代的名字:李大锤、JessicaWang……你可能都还没来得及听过的名字。

但谁知道呢,也许是他们,也许是别的他们,一定会有幸运儿作为后来创业者的代表,像前任一样,以成功的尺度让这些青春的拼搏变成广为人知的传奇。

穿过咖啡馆,是一楼的多功能厅。一位创业讲师正在讲授效率与团队合作。PPT停留在F1赛车进站,车队后勤团队的精确配合表。

“换一个轮胎3-5秒,需要12个技师配合,4条论坛的更换在5秒内同时同步完成吗,于此同时,为赛车完成后续的赛程精准量化的加油……”

十几排青年在台下聚精会神聆听着讲师的分享,团队,效率,策略;下午2点,全场看不到打瞌睡的人,为自己拼搏,没时间打盹。

一楼电梯间,电梯门口架着人字梯,一位工人师傅正立在梯子上安装LED节能灯具。我有点拿不准电梯是否能用,师傅热情的说没问题,不影响。我斜侧着身子,溜过人字梯与电梯门的缝隙。

从富士康的员工生活住宿区变身创客空间,这里的一切还处于改造中。一切都是新的,尚未完成,就和这里20出头的年轻创业者们一样,嘴角青涩,并不成熟,但风风火火。

从8楼电梯间出来,是郫县大学城创业孵化中心开敞的大办公室,一列列标准工位鳞次排开,入住这里的企业享受三年办公室租金及电费全免的优惠政策。粗略数了一下,在这里办公的企业有七八家,但能见到总人数也就七八人。

在一个工位上,“共享财税服务”的标牌清晰可见,转角的走廊上,有创业导师工作室,有共享的活动策划与执行办公室,茶水间里开着小卖部,烤肠机上有红亮的香肠,旁边共享的会议室,投影白板一应俱全。

身旁一个姑娘的电话响了,“喂,优步哇,你到了啊?好,我马上下来……”

在这里,不用请专职财务,专职公关,不用买车,不用付房租,三年免费的办公场所,免费的员工宿舍;一个人,只要有一个好的想法,有养活自己生存下去的口粮,就可以来这里试一试,创业的滋味。

作为一个年就创立自己第一家公司的连续创业者,我能亲身感受到这种创业生态的变化。

想想年当初我自己注册公司创业时,注册地点必须是商住楼,企业注册资本采取注册制,开具验资报告可是件大事,服务费用至少上千元。整套手续流程十分复杂,以至于必须求助代理公司处理相关事务。居民住所用于办公场地,还要跟税务的专管人员反复解释。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减免更是从未听闻。

从这一点而言,我羡慕这些大学生。他们确实赶上了一个创业的好时代。

当我从窗外望出去,会略有一种诧异,在比尔盖茨、柳传志、马云、雷军、乔布斯组成的巨幅画像旁边,看似普通居民楼的建筑,几乎每一个窗台下,都打着一块公司招牌,这些公司大都标识简单,名字让人陌生。

这三栋住宅楼建筑,左边第一栋被菁蓉镇命名为“瑞梦楼”,旁边依次是逐梦楼和聚梦楼,全部被用作了创业公司免费的办公楼或者员工宿舍。

这些海量的招牌聚合在一起,纵使草根,却也有了一种蚂蚁兵团的气势,让人无法不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注视。

我在光谷创业咖啡馆里遇到的白小东,就是这个蚂蚁创业军团中的一员。

白小东,生于,西华大学审计专业大三就读的在校大学生,菁菁创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从实习生,到这家企业的合伙人,他只用了6个月。

白小东谈他参与创立的菁菁创客企业服务公司业务板块,面前的咖啡是光谷咖啡馆的招牌,“创业咖啡”

他跟菁菁创客公司的发起人跑市场,做POS机的销售,跑街边的发廊、餐饮、服装等等类店铺,从不善言谈,跟陌生人说话脸红,到可以从容介绍自己的企业,侃侃而谈的推销自己,你很难看出面前是一个相貌青葱未毕业的95后大三学生。

“你知道销售这份工作很锻炼人的。”他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跟我说道。

我笑了,因为这是我毕业入职5年,从身处的那家世界强电力销售企业出来,才感受到的职业体会,可我对面这位小伙子,在创业的高压锅里,用半年时间,就体会到了。

白小东侃侃而谈自己从实习生到合伙人的火箭式升级过程:“最早是公司的发起人带我,我就是做事认真,什么事交给我都做的一板一眼,而且合伙人带了我三四个月这么久,与人交往啊,游说技能,还是学到一些。”

“我们有三位股东,他们28、29岁吧,有银行工作的经验和客户资源。我们有四个业务板块……”

“我就是觉得要多学习,以前在学校看到的太窄了,大家觉得成绩好就nb,但出来就发现远远不够,要学的太多了。”

跟在我身边的新华社实习摄影记者忍不住了,同为大三学生,他和人交流还显得很青涩和腼腆,“我觉得你很棒,我要多向你学习。”

“没有啊,我大一大二也在玩,不知道干什么,后来发现这么下去不行,看到我一位同学,大一就开始卖水果,现在大三,自己开店,还做房产租售了,就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必须要干点什么,其实接触到合伙人,最开始就是实习生,社会实践,打工。”

“大学如同温室,大学生走出来到社会上做事情很重要!”白小东很笃定的说。

白小东带我走进他们公司所在的办公楼

他邀请我去他们公司看看。穿过施工中的大堂,电梯井中还留着空洞,等着设备到来,这里既像居民楼,又像一块工地,总归和传统意义上的办公楼完全不搭界。

“我们办公室是1月15号才入住菁蓉镇的,办公室还在装修,我们那边有很企业,你去看会有一种在蜂巢里的感觉。”

走廊很黑,要小心绕开还在施工中的设施,六楼用节能灯照明,走廊的两侧一个个的隔间,空间的密度如同小户型公寓楼,或者老旧的筒子楼;唯一的区别是门口都有公司的招牌。这密度让人想起,是的,如白小东所说,蜂巢。

白小东的办公室刚装修了一半,两张办公桌构成了目前公司的办公场所,另一件房间还暂时空着,他说已经招聘了两名全职会计,不久会过来办公。

面对镜头,白小东还有些羞涩,嘴角的弧度还看得出95后专属的青葱。他不愿称自己是老板,虽然已经身为公司合伙人的他,确实算是一个老板了。至少,是他的职业选择,就如同教师、公务员一样,创业公司的老板如今也已经是一份职业选择了啊。

白小东殷勤向我和摄影师散烟,我们谢绝了。我问他抽烟多久了,他说是从跟着创业合伙人实习跑销售开始的,“工作需要,”白小东笑着说,“跑业务的时候,不少客户是抽烟的,得主动适应。”

临时装修的办公室,企业的标牌还没来的及挂,摄影师坚持想要一张有企业标牌的照片,于是我们因陋就简,拍了一张白小东的名片作为他台式电脑的桌面。

作为一家专门为菁蓉镇创客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公司,菁蓉镇管委会正筹划将白小东的公司和其他几家企业管理公司集中在一起办公,其中有企业管理领域已经小有名气的小巨人“云后台”。

这个年轻的生态圈中,已经吹响了竞争的号角,白小东和他的菁菁创客服务能走多远呢?“大家都在一起,你想想看我们竞争压力多大。”白小东说。

擂台赛一般的同场竞技,白小东现在想的就是价格取胜,收小规模纳税人服务费元/每月,一般纳税人服务费元/每月。他希望公司能够和菁蓉镇的创客一起坚持下来,越来越大。

在菁菁创客服务公司对面,是一家能源公司;隔壁的招牌则写着勘客科技有限公司,敲门进去才知道勘客已经从这里搬走,入驻了市区的大型写字楼。新来的是蜡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做水果o2o。

从四川盐源运来的高原苹果在这儿完成分装,通过微店和快递,每天可以销售近0斤。

张浩,年,四川托普学院大三学生,团队人力资源负责人,他自信,热情而健谈,他向我介绍他所有的团队成员。

我问他,你是合伙人吗?他说,我不止是合伙人,还是利益共同体。比如他负责人力资源还兼做网络推广,而以后团队新的销售项目也会为他带来机会。

蜡炬科技的销售目前是微店和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年轻的大学生们逐一敲开菁蓉镇创客社区底楼商户的店门,不管是主营什么的店铺,只要愿意接受蜡炬的苹果供客户免费品尝,就可以成为蜡炬的分销商,通过网络或电话下单完成销售,获取提成。

负责发货的姑娘忙得没有时间和我多聊,面前一摞快递单,就是蜡炬明天的送货流水。

白板上面写的是销售计划

菁菁蓉镇创客社区的底层商铺,也是O2O水果销售的“流量入口”

身旁的小伙热情推荐我尝一下蜡炬销售的高原苹果。这些苹果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据蜡炬的小伙子们介绍,它是项目发起人,公益讲师海枫去盐源演讲时发现的,由于苹果生长的环境远离城市污染,高海拔区域又独具阳光丰沛、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果实糖分积存丰富,在果核附近会形成凝结的葡萄糖晶体,切开后,一缕缕糖心从果核周围散出,像太阳的光芒。

“我们的苹果离蓝天最近,离城市最远。”小伙子一边介绍一边娴熟的用刀将苹果切成15°的小牙块,“给,尝尝。”

我尝了,确实很甜。

这样的苹果因为物流和推广的问题,其实效率堪忧。据说项目发起人就是看到盐源的果农不得不把卖不掉的苹果倒掉,于是有了这个项目。

做水果这样生鲜商品,库存管理,商品周转率都需要很多专业经验,幸好有今年成都寒冬的低温相助,盐源的苹果在年10月就已经采摘,大批量运输存放到郫县的冷库,仅有当天的订单从冷库发送到蜡炬公司的员工寝室进行分装中转。

张浩主动提出带我去他们宿舍看看。

路上,张浩向我介绍了团队的薪酬。人员主要是大学在校生做寒假兼职,1元的底薪+提成,一箱10斤装的苹果,售价50元,提成竟可以有10元之多,“谁要是搞定了富士康这样的公司,一家公司订年货,你想想就多少箱,能挣多少钱。”张浩同学的介绍简单粗暴,颇有煽动性。

“你再想想,这些寒假兼职的大学生,开学回到各自的学校,会形成多大的网络?”讲到这里,张浩仿佛看到了自己作为“苹果公司”的灿烂前景。

蜡炬电商的宿舍位于一街之隔的对面小区,之前是为了富士康项目的苹果生产线蓝领工人建设的居所。空置4年多后,它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新房客。

电梯门打开的瞬间,我便置身于蜡炬科技的苹果工厂了,不过不是电子设备,而是真的可以咬下一口的新鲜苹果。

寝室即仓储,发货的高峰期,工厂就开到了走廊上。

苹果工厂的质检环节,作为水果行业的新人,外观有瑕疵的苹果,内里是否有问题不能销售,蜡炬的年轻人还没法靠眼看手摸就能辨别。于是,一刀剖开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杜兹,年生人,大一新生的第一个寒假,从苹果质检员开始。他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静,双手就是他的检测仪器。我们的拍摄好像对他的工作全无影响。

而我被这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所吸引,几乎忘了这里其实是年轻人们的寝室,于是我们调转相机,获准拍摄了男生寝室。

这里是厨房,团队成员实行轮流煮饭,而我们采访的这天中午,因为轮值的同学厨艺有限,被大伙狠狠吐槽了。

寝室里,整个蜡炬团队热火朝天的忙着分装苹果。不过我也发现现场有几个人仿佛置身事外,埋头自顾自的刷着手机。他们是蜡炬新招进来的新人,看来,还处于学校环境中他们,还没有融入菁蓉小镇,融入蜡炬科技这个苹果团队的创业氛围之中。

当整个经济下行,“供给侧改革”成为泛滥的流行词汇,你或许可以把这里当作政府“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改革模范区。因为在这里,政府变成了理想中最纯粹而全方位的市场服务者。从房租到税收,政府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硬件成本,而市场和创业者则获得了最大程度的自由,以及边际成本近乎于零的创业扶助。

唯一让这里的创业者还略感不满的,是政府的补助还不够透明。一位大学生创客悄悄跟我说,他知道市里下拨给他们的扶持资金是万,但给到他们手里却只有10几万;不过他接着抿嘴一笑,“管它呢,钱,我们去市场里挣!”

当我离开走出菁蓉小镇的时候,陪我一路参观的L不禁随口说到,“这里的公司不少都是大学生创业,估计以后80%要死。”

“20%能活下来都是乐观的,也许95%的创业公司都会死。”随行的FTI风投人士又补了一刀。

可我心里想,这有什么关系呢?死的是公司,又不是人。

即使注定会失败,这些年轻人也已经得到了从踏入职场一开始,就自由追求梦想的机会。

他们失去的只不过是每年3万元的平均起薪和公司单位里萧规曹随、按部就班的人云亦云,得到却是对自己的梦想与时间负责的机会,是没有机会懈怠偷懒,没有机会轻言放弃的磨砺。

作为一个曾经职场的创业者,我欣赏和羡慕这些大学生创业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激情、平等与公平;他们是一种全新的扁平化的社会组织,与我曾经呆过的金字塔结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公司全然不同。

而我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创业路途注定充满艰辛,绝不保证回报给选择它的人以物质上的成功,却一定会慷慨赠予创业者毕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与成长。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闭门造车,不接地气,与实践和市场脱节,缺失独立思考、批判创新的精神,我相信,创业这条路将会以高压锅般的方式为年轻的大学生们补上这些缺失的课程。

中国民营企业本来平均寿命就只有3.6年。如同草原上的生灵,草木一岁一枯荣,动物皆有生老病死,然而在一个又一个春秋的流转中,草原却始终生机勃勃。

初雪时节访菁蓉,这些20上下的年轻人,走路轻快,穿的很薄,会认真的对我说“不冷”。在这里大家轮流煮饭,卧室里上下铺睡觉,条件简陋,但他们充满热情的摸索着自己人生初次创业的方向,纵然艰苦,却也成为这一代青年人自己的史诗。

有一位90后大学生创业者眼神坚定的对我说,“君子不以外物所倚,所以成其志。”

年1月20日,成都初雪,正是一年极冷时,我却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经济走出寒冬的力量。

文/谢洹图/刘浩

编辑:老久

-TheEnd-

-版权信息-

本文版权属于光谷客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QQ/

Email/guangguke

outlook.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jt/8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