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论坛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17/5766470.html部编本小学语文课件
微课
试卷
重难点
第二单元微课堂:
部编语文三(下):第5课《守株待兔》
部编语文三(下):第6课《陶罐和铁罐》
部编语文三(下):第7课《鹿角和鹿腿》
部编语文三(下):第8课《池子和河流》
口语交际二《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习作二《看图画,写一写》
《语文园地二》
课文教学视频
阅读指导
一、关于这本书:
.这本书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动听地向读者进行解释。
“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现在已经被我国广为采用的书名,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仅5万字,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他会把简单的问题想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
2.书的作者
米·伊林(—),苏联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以诗一般的意境、用文艺的手法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普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阅读指导:
、遇到不懂的科学术语,你怎么理解?
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或者查找资料,实在不会的可以请教别人。
2、读书时注意些什么?
读完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3、怎样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经常性地阅读,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法就会越来越多,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提高。
课文解读
同步练习
.这则寓言写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动物。
2.在写法上,本文通篇都采用的是()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
3.“你一定以为,你比我强大,不过这种看法是错的。”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描写“嗡嗡嗡地”,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A.两次描写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敢于向狮子进攻的无畏气概。
B.两次描写的作用不同,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无畏和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洋洋自得,骄傲自大。
C.两次描写的作用相同,表现蚊子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心态。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纸上谈兵
B.自食其果
C.夜郎自大
D.骄兵必败
6.蚊子和狮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结局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蚊子和蜘蛛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结局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蚊子、狮子和蜘蛛
2.B
3.骄傲自大
4.B
5.D
6.蚊子和狮子打斗,最终战胜了狮子。
7.蚊子过于得意,落在了蜘蛛网上,被蜘蛛吃了。
8.这则寓音告诉我们:以已之长攻敌之短虽然可以取胜,但取得胜利后不能骄傲自满,要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折。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