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03.html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阿是
Fintech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传统金融行业的生态,各家机构都在数字化转型中快速迈进。针对这一转型大潮,Fintech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多种产品或解决方案,正如一件件“兵器”。
基于此,零壹财经推出零壹兵器谱项目,调研和报道那些创新的Fintech公司。
“当银行遇见蚂蚁,当App遇见支付宝,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帮助银行重新设计App,那我们就一定希望做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产品。在今天,App的设计和运营就代表着一家银行的形象、能力和科技水平,那么通过蚂蚁技术打造的App不是一个简单的IT项目,而是让高科技和金融生态高度融合,让数据运营与人工智能高度融合,让小程序迸发出大能量。这样的App才能让客户活跃度真正提升起来,让交易量快速提升起来。这种类型的项目带来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科技本身,这就是蚂蚁在科技开放战略中追求的工匠精神。”
在1月4日举行的ATEC大会间隙,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在专访中这样回应零壹财经关于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开放与一般科技公司的不同。
梳理蚂蚁金融科技开放的历史,不难发现,开放战略在公司内部的定位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从年互联网推进器计划、金融云开放到年第一届ATEC大会,科技和普惠、国际化一同成为蚂蚁金服的三大战略之一,到年技术的全面开放,蚂蚁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格局初现。
以支付宝起家,外界对蚂蚁金服的印象还停留在金融领域的革新者,这种革新更多的是业务层面从下到上的变革。而科技开放、赋能机构,则更像是新老玩家对市场达成共识之后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全面升级。
从“科技金融”到“金融科技”,从业务革新到技术开放,不独蚂蚁一家,、年,互联网巨头们扎堆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腾讯FIT条线浮出水面,布局资金资产连接平台;百度拆分度小满金融,明确金融科技开放定位;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带着用户、场景以及自营业务积累的经验服务金融机构”。
开放风起,阴谋论者猜测这是一次“以退为进的不得已”,互联网观察家则将此视为互联网思维的又一次突破边界、做大蛋糕。行业内几年巨变让市场隐约看到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那就是互联网的ToB时代。
而将目光投向拥抱开放的那一头,传统金融机构对于迎合新市场有着迫切的需求,从对公/同业为主转向零售战略和小微战略;从综合化经营到线上业务优先;从全域风控到新一代核心系统;在业务转型中,科技扮演的是火箭助推器一样的重要作用,金融科技正在洗礼行业的过程中。像支付宝这样的超级应用培养的用户认知和习惯,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上化、数字化转型而言,既开拓了可能的发展红利也设下了不低的技术门槛。
现在,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要将这重门槛变成同金融机构携手并进的台阶。蚂蚁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开拓时客户脸上曾经友商变服务商的疑虑,还面临着业务落地过程中将C端经验、技术转换成服务B端产品的考验。蚂蚁金服为什么科技开放?蚂蚁金服怎么赋能场景金融、小微金融?数字化银行的未来有哪些可能?
或许没人比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更适合回答这些问题,致力于蚂蚁金服技术的商业推广和生态建设,刘伟光去年一年就飞行了次,和团队一起聆听了超过家中小银行的心声。
以下,是零壹财经对于刘伟光的专访。
01开放连接过去未来
零壹财经:蚂蚁金服为什么开放?
刘伟光:实际上蚂蚁开放不仅是个动作,更是一种开放的拥抱市场的态度。
实际上,科技开放过程我们今天也是刚刚起步,还在不断探索和优化过程中,,但我觉得有几个点非常清楚。
第一点,就是价值,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问自己的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为客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今天支付宝、余额宝等这些产品已经非常清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科技开放来说,我们不是IOE,也不是传统的IT公司,首先考虑的就是我们的科技开放一定要给客户带来清晰的价值,而不是说客户有了些项目建设,我们有机会赢得项目后把项目做完。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科技真正像助推蚂蚁内部业务起飞一样,也能够助力金融机构的业务起飞,而不是实施一个项目。这个价值应该是技术和业务的融合,技术对业务的改变,技术对业务目标的助推。
第二点,在科技开放之前,我们已经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建立了很多连接。从快捷支付的时代到移动支付的时代,到普惠金融时代到消费金融时代再到小微的时代,我们本身就跟银行建立了很多层次(的合作)。而且未来银行业务的腾飞,银行做零售转型离不开技术支撑。单纯的业务合作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这也激发了我们科技开放的想法,也就是建立与金融机构多个层次的连接,体现蚂蚁的综合价值。
第三点,我觉得这事有点情怀。实际上我们可以清晰地预见到:中国的分布式技术架构实践对银行业传统系统的变革绝对是世界领先的。
分布式架构在中国更有刚需,更加有用武之地。这也是得益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零售业务和普惠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时代,原有的柜面网点交易为主的模式是没有这种高并发要求的,但今天线上业务的迸发,会让金融交易能力无处不在,因此业务量会有巨大的增长。这种增长下,传统技术是没有办法通过扩容方式予以支撑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线上业务又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毫无疑问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我们预测未来5到10年线上业务的发展、零售业务的发展、场景金融的发展、金融生态产业链条的形成,必将推动整个中国金融业在技术上的巨大变革。这个变革会在很多层面上:从整个CoreBanking系统的重构,规则风控转型到人工智能驱动的风控,从App时代到移动核心时代的变革,实际上现在已经一个很大的转型期的开始。在我们和金融机构,尤其是与银行合作过程中,已经看到这样的趋势,未来的十年,一定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另外,在国家倡导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大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的技术和实践能够证明我们能把银行的核心系统从IBM大机上、从IOE架构上迁移下来,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示范效应,不只是在中国。这个意义的重大已经超越了IT本身。
零壹财经:那蚂蚁金服和银行客户是否存在业务上的竞争关系?
刘伟光:首先我们看蚂蚁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先生去年的演讲,有一个一直不变的词是“开放”。实际上蚂蚁开放不仅是个动作,更是个拥抱市场的态度和决心。
第一,蚂蚁是做普惠金融起家的,蚂蚁选择业务并不是选择和银行竞争。几年前我们开始起步的普惠金融业务的目标对象是小商户、小微企业,这是银行没有充分触达的一个领域。我们选择的很多领域跟银行是错位的,某种程度上是对当前整个金融行业市场服务能力的补充。
同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一家再强,也做不大。太平洋很大,市场空间很多,蚂蚁跟银行有很多互补的地方。蚂蚁更多地探索和银行的科技合作和业务合作,跟银行一起来丰富未来小微的风控模型,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今天我想说的是,开放不仅是能力、技术和业务,更多还是一种态度,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蚂蚁今天所有的业务只要有竞争就不做,那就做不大。其实我们很多业务的开放,如果没有银行的支持的话,单单靠蚂蚁也做不到的。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作为一家有数字化基因的企业,虽然不敢说我们数字化转型已经完成了,但我们也在不断迭代和实践。所以,携手金融机构一起加速数字化转型也是我们开放的重要目标。
02场景金融:
小程序、多场景成为催化剂
零壹财经:场景创新目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