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月又到爆发期,红火蚁已入侵了12个省,为何这种蚂蚁如此厉害?
自从进入5月份以后,各种蚊虫也明显多了起来。
而在近日就有多个地方发生了红火蚁出没,并且伤人的报道。笔者前几天和朋友去野外钓鱼,也在一个果园边上发现了好大一个土堆。
而见多识广的朋友立马告诉我说,这个是红火蚁的巢穴,它是有剧毒的动物,被它咬到了就危险了,严重会致命。
之前也看到过不少关于红火蚁伤人的报道,但一直以为只有外省才有,想不到如今身边也有红火蚁了。
后来查阅了一下资料,发现早在年6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通告中就显示红火蚁已经入侵了我国12个省(区、市)。截止到年3月,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区、市)个县(市、区)。
可以说在南方地区,基本上各省都有红火蚁的踪迹了。那为何这种小小的蚂蚁如此厉害,怎么就防治不了呢?
臭名昭著的红火蚁是危险的入侵物种
如今,提起红火蚁许多人都是对它深恶痛绝,尤其是一些被它叮咬过的人,更是记忆深刻。
红火蚁可不是我国的土著昆虫,它的祖籍是在遥远的南美洲,在入侵我国以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早就已经臭名昭著了。
这种小小的蚂蚁,之前一直是默默无闻的,直到20世纪初才在原产地被人注意到了,并且后来从南美带入美国,然后就开启了它在世界范围的入侵之旅。随着我国和多个国家经济贸易的往来,这种蚂蚁也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的广东。
由于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很适宜红火蚁的生长和繁殖,再加上它是入侵物种,在国内又没有天敌,于是就开始大量生长和繁殖,然后也陆续向周边的地区入侵,后来陆续在福建、广西、江西、四川、湖南、贵州等省份发现红火蚁。
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截止到年红火蚁已经入侵了我国的12个省份,可以说南方基本都已经“失守”了,其中最严重的当然是最先入侵的省份——广东省了。
小小的红火蚁,为何如此的厉害?在短短20年不到的时间就入侵我国12个省了呢?
红火蚁难以防治的原因
第一个是超强的繁殖能力。
大家都知道,白蚁是一种很难防治的害虫,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它的繁殖能力很强。而红火蚁和白蚁相比,它的繁殖能力要比它强数倍。
蚂蚁都是群居的昆虫,它们的分工也是非常明确的,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就是“蚁后”。普通的蚂蚁一般一个巢穴里面只有一只蚁后,可是红火蚁却不同,它们往往有多只,如果是一个大的蚁巢里面可以有数十只蚁后。
而蚁后的主要职责就是繁殖后代,有数据显示一只蚁后一天就能产卵多枚,如果有数十只蚁后就能产数万粒卵,可见它的繁殖能力之强。
曾有专家统计发现,一窝红火蚁的巢穴里面可以容纳多达30万只红火蚁,想想脑皮就会发麻。
第二个是生存能力极强。
红火蚁不光是很会生,而且还生存能力很强,在蚂蚁界它们几乎就是“站在顶端”的存在,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天敌。
像普通的蚂蚁,遇到了洪水,或者是它们的巢穴被破坏了,就会元气大伤。尤其是在农村里,很多人喜欢用开水去浇蚂蚁窝,或者是用火去烧。
但是这些方法对于红火蚁来说,影响不太大。因为它们的巢穴很不一样,在地下更是四通八达,就算是遭遇洪水了对它们的伤害也不大,更别说是一部分的水浇了,所以传统的方法对付红火蚁作用不大。
而且红火蚁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可以说没有什么是它们不能吃的。无论是植物的根茎、种子,还是一些活的动物,都会成为它们捕食的对象。同时红火蚁还会侵占其他蚂蚁的巢穴,就是因为它们含有毒液,几乎是所向无敌一般的存在。
红火蚁的危害,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
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蚂蚁的破坏力之大。而红火蚁的破坏力可比普通的蚂蚁强数百倍了。
第一个当然是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了。红火蚁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昆虫,它们到处搞破坏。小小的红火蚁破坏力还很强,它可不只是会吃一些植物的根茎和果实,而且还会到处打洞,遇到食物不足的时候甚至连城市里的电子设备也会被它们破坏掉。
当然了,最大的危害还是生态方面,对农作物的危害非常大,好些蔬菜、水果等作物都会被它祸害掉。可以说,红火蚁出没的地方是“满目疮痍”,甚至有人形容是“寸草不生”。
第二个是这种虫子非常的好斗,而且也很善战,毕竟它们的数量多,同时又有毒液,所以不光是一些动物被它盯上就麻烦了,即便是人类被它叮咬了,也可能会致死。像红火蚁附近都是没有其他蚂蚁窝的,就是因为都被它们祸害,或者是赶跑了。
而在野外,一旦遭遇到这种虫子,如果不经意触碰到了它们的巢穴,或者是激怒了红火蚁,就会引起它们群起攻击,这是非常危险的。近些年就有很多关于被红火蚁叮咬的报道。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它防治比较麻烦。普通的防治方法根本就不管用,只用让这也的人员去防治。所以大家如果在野外发现了一些土堆,可能就是禾花鱼的巢穴,见到这种情况记得一定要远离,千万不要去破坏,以免被它们叮蛰。
如果真的不小心被红火蚁叮咬了,如果情况不严重可以马上用肥皂水清洗被叮咬部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就要马上就医,大家可不要小看了红火蚁,一旦人或动物被大量注射了它的毒液,严重的话会在几分钟内产生休克,甚至会死亡。
而进入5月份以后,红火蚁爆发的高峰期也就到了,大家在野外见到了,可要多注意哦!(图片来源为,仅供参考,侵权可删除,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