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属大情怀记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

小金属大情怀

---记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雪华

三十多年前,年轻的陈雪华做着豆芽摊贩的小本生意。

三十多年后,他成为钴行业世界第一的——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掌门人。

三十多年历程,他在创造百亿“钴业帝国”的骄人业绩下,仍保留着一个勤奋、果敢、务实的民营企业家本色。他始终坚持着对钴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奋发进取。他的故事是众多中国企业家在海外艰苦奋斗,成功创业的缩影。

时代弄潮,小摊贩心怀大志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雪华出生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浙江桐乡。“富农”成分的他年少时饱受白眼,艰苦的生活没有压垮陈雪华的意志,反而让他早早的投入到各种体力劳动中,锻炼出结实的身板,造就了坚韧的品格。

二十岁出头时,陈雪华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自己育豆芽,第二天一早拿去集市上卖。那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块钱,卖一早豆芽却能赚到二十多块,尝到第一口经商甜头的陈雪华更是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卖豆芽的生意一干就是十多年。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与一般小摊贩不同的是,陈雪华不仅做生意非常灵活,注重豆芽菜的质量和品相,还不断地在生意场上学“门道”,渐渐地在当地做出了品牌,很多买家都指定要买他的豆芽。在他心里却蕴藏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大志向,这个志向不断的在他心中萌发、膨胀,等待爆发的时机。

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桐乡总部鸟瞰图

年,陈雪华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爆发的机会”——村办工厂停产了。不甘心做一辈子小摊贩的陈雪华萌生了把厂子盘下来自己经营的念头。没有启动资金是遇到的首要问题,几十万元对于那个时候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顶着巨大压力,他四处奔走,召集亲友筹资办厂。几番努力下,工厂终于在几间平房,几口铁锅的简陋设施中顺利投产了。陈雪华实现了从豆芽小贩华丽转身为工厂的经营者。在最初的十年里,工厂只是通过提炼一种废弃的药用催化剂生产氧化镍产品,由于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陈雪华总算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正所谓成大事者,往往不安于现状,在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陈雪华靠着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钴产品的市场大有可为。年,陈雪华合资成立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这就是华友钴业的前身,是陈雪华钴事业开始的地方。

投资非洲,小金属焕发大能量

钴是一种小金属,地球含量稀缺,却是电池材料、航天工业、武器装备等的重要原料之一。但是中国钴的储量仅有全球储量的4%,绝大部分含钴的矿没有开采价值,因此中国钴消费量的90%依赖进口。相比之下,非洲刚果(金)的钴储量占到全球的45%,资源极为丰富。哪里有矿,我们就去哪里,为了华友钴业的百年发展大计,敢为人先的陈雪华带着全部身家踏上了非洲,开启了传奇的非洲“淘钴史”。

刚果金公司

一个缺乏矿业开发经验的中国企业想要进入非洲谈何容易,陈雪华的做法是从外围入手,“三步曲”逐步接近目标。第一步成立专业的进出口公司,向刚果(金)输出人和物;第二步在香港成立了贸易公司,方便资金的进出;第三步在南非成立物流公司负责矿资源的运输,逐步建立起非洲的贸易平台。在最初的几年里,陈雪华每年有近10个月的时间驻守在艰苦条件下的非洲,深入调研、广泛走访、凡事亲力亲为。靠着浙商特有的那股闯劲儿,克服了种种困难,年,华友钴业在刚果(金)的第一个铜钴冶炼厂终于动工了。

为了获得稳定且低成本的钴矿原料,年,陈雪华以2.64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刚果(金)MIKAS公司等矿山公司的控股权,开始了对刚果(金)矿山资源开采的话语权。当时在刚果(金)投资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少于30家,但是很多没能坚持下来,尤其是金融危机时期,大部分的矿业公司都撤出或者关闭了矿山,华友钴业最终坚持下来了,而且还加大了矿业的合作力度,真是应验了“弯道超车”的基本法则,在非洲的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陈雪华与专家在农业示范区留影

一个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一个善于回报社会、感恩的企业,一定是常青的。要想在异国他乡扎根办企业,光靠经济实力,给政府交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为当地的老百姓办点实事,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共享中国企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才能站稳脚跟,赢得口碑,建立信任、赢得市场。于是他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捐资助学、社区共建、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条件等等,几年下来,累积在公共事业上捐赠达千万元。通过多年努力,华友钴业在当地树立了有责任心、有温度的中国企业形象,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真心接纳和社会各界支持。如今华友钴业雇佣的海外员工数量已超过千人,当地人都以能成为华友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农业示范区的养鸡场和甜瓜大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年,华友钴业联合浙江大学、卢本巴希大学建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入中国的水稻、蔬菜、鸡、猪等农牧业产品,教当地农民种养技术和方法。“不务正业”的陈雪华把农业示范区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年底,该农业项目还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对非援助项目,充分显示出国际组织对华友钴业积极履行国际责任的肯定与褒奖,华友钴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经华友钴业研发的“草酸钴”等系列产品

专注钴新材料,小产业迎来大机遇

十多年来,陈雪华和他的团队心无旁骛的在钴的世界里,执着地坚守、艰辛耕耘,尽管在房地产业畸形高烧,利润爆棚时,仍保持战略定力,专注专业,发展事业。经过多年的打拼,华友钴业约51%的钴原料直接来自刚果(金)自产或采购,在竞争中具有了强大的资源优势。通过前期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华友钴业已拥有了可供企业未来发展50年的资源储备。

创业没有句号。有了非洲丰富钴矿产资源做后盾,有了逐渐成熟的矿资源产业链的支撑,年陈雪华为钴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决策,选址衢州,建立钴新材料制造基地,提升华友钴业高端产品的制造能力。占地多亩地的衢州钴新材料制造基地年建成投产,当年就实现产值7.1亿元,年创下了产值20亿元的新记录。从而巩固了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

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鸟瞰图

有个不成文的规律:“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华友钴业已跨入一流企业的行列——制定产业标准。至今,已参与5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掌握了标准,就如同掌握了行业制高点,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十五年的坚守、创造、发展,华友钴业从一个村办小厂,发展成如今百亿产值的规模,实在难能可贵。年初,陈雪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华友钴业A股上市的钟声。本该信心满满的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不料上市第一年,就出现亏损,这让陈雪华有些郁闷。“这是我办企业以来第一次出现亏损。”在艰难窘迫的情况下更能考验一个企业家的魄力和胸怀,陈雪华不惊不乱、沉着应对,展现了一个领军人物的大将风度。“坚持”变成了陈雪华最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陈雪华表示,华友钴业的成长过程也是自己的心路历程,当下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创新和坚持,既要在创新和变革中不断摸索,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钴产业不动摇。

机遇的门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开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布局,钴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必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增长而迎来又一波发展机遇。凭着陈雪华的睿智和眼光,立即启动了锂离子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组织科研团队专攻锂离子动力汽车电池的原材料制造,这将是华友钴业转型升级,扭转局势的一个重要支点。对于能否成功转型,陈雪华认为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创新驱动,他说“刚入行时,钴冶炼的加工成本很高,现在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克,加工费用已经降低了50%以上,所以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基于这种认识,华友钴业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达多万元,为多名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稳定、优质的保障。

随着钴材料价格的回升,衢州生产基地高端产品的推动作用,华友钴业的亏损局面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年在华友国际年会上,陈雪华向行业各界来宾发表演讲“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华友钴业是带着亏损2.5亿元的‘业绩’挺进年的,公司管理层顶着巨大压力,在困境中奋发,勇敢地闯过了难关。年第三季度当季实现净利润万元,到年,我们的目标是销售规模达到亿元。”说这话的陈雪华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陈雪华创办华友钴业已十五余载,旗下拥有10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行业影响力与日俱增,华友钴业已成为代表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陈雪华作为华友钴业的灵魂人物,以长远的眼光、务实的心态、不懈的毅力,做好了钴行业世界第一的企业、树立了一个民营企业家远大的民族情怀。

文章来源:《浙江国际工程》第九期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看的好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ly/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