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战略投资36kr这件事,很明显与媒体业务没多大关系,是奔着众筹、创业生态和互联网金融这些业务去的,算是一种布局。两者结合能产生一定效应,有亮点但看不到太大优势,因为在营造众创生态方面,京东金融已远远走在前面。
10月18日是京东金融创建两周年的日子,经过了两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京东金融已扩充到人的规模,拥有七大业务线,服务用户超过一亿人。京东金融整合了京东集团生态资源优势,把品牌、大数据、物流渠道、用户和合作伙伴等资源利用起来发展金融业务,在很短时间内超越了竞争对手,成为消费金融、产品众筹、股权众筹三个行业的第一。
这是一家善于从生态角度考虑问题的公司,提升“成本和效率”是京东金融的业务的价值导向,而“价值链整合”则是其主要业务逻辑。这两大要点的核心,是不断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升社会交易效率,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互联网企业有的是对流量和用户的整合,明确提出对价值链的整合,至此也仅有京东金融而已。
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个机遇。京东金融在本次两周年大会上提出,要构建众筹创业生态,成为生态的共赢者而非颠覆者。京东金融营造众创生态的第一步就是创造一个多赢局面,先把一些基金、保险、银行等势力拉进来作为合作方,与他们共同开展金融创新业务。一系列创新业务的开展,使得金融机构在与京东金融的合作中进行了充分磨合,对未来充满信心。
有了机构合作伙伴之后,京东金融会通过私募股权融资为创业公司提供服务,通过众筹平台为创业公司的做营销和融资,这是个完整的链条。借钱给人做生意,或者自掏腰包支持一件众筹产品这种事,在线下是很难进行的,在没有品牌形象和综合实力的平台上去做也不会太顺利。京东金融可以做这些事,因为这个生态已经形成了,人和资金正在快速流动到这个平台上去。
目前,做私募股权融资业务的京东“东家”,从发布到现在也没多长时间,已累计上线60个项目,融资总额接近6个亿,这在目前公开可查的股权众筹平台中,可比数据是最高的。据众筹家日前公布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综合实力排行》数据报告,京东“东家”以短短5个月上线时间便以综合优势力拔头筹成为业界标杆。蚂蚁金服战略投资的36KR暂时排名第15。
从京东“东家”的良好表现中可以看出,京东金融营造出来的这个众创生态运转良好。创业公司的第一需求就是融资,通过融资获得发展资金之后该出产品了,此时就可以看京东金融同样表现强劲的众筹平台了,这两点之间距离不长,但环节众多,因为京东金融为了更好服务创业者,在融资到众筹之间还提供了很多别的服务。
包括雏鹰计划、京东众创基金,都是可以向创业企业提供投资;众创学院和小众班,可以向创业者提供培训;整合京东金融、京东商城、京东智能、京东到家等平台的资源与创业公司进行资源对接;通过B2B平台提供战略、财务、法务等资源包,以及赴筹者联盟等协力方,为创业者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基础和增值服务。把这些环节视作一个整体来看,京东金融所做的就是一个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仅从这些服务种类和细化程度来看,已在当前的平台中无人能及。
创业企业在京东金融上不仅能更容易筹到资金,也能得到孵化。一些有创意的个人或小微企业能得到更多扶持,这些扶持是全方位的,融资、理财、支付、供应链金融、品牌营销、合伙人推荐、创业培训等。这一系列服务并不完全是京东金融本身提供的,很多是由京东金融的众创生态所衍生出来的。京东的多元化互联网业务体系,使得形成这种众创生态成为可能。
当前做创业的公司很多,从线下的创业街到线上的各种创业平台。大家都在宣示要做创业生态,但真正能做创业生态的公司其实是屈指可数的。36kr从提供信息及内容服务入手做创业生态,但京东金融却是从价值资源入手对创业生态进行布局,且已日渐趋于完善。从本质上来说,这两家所说的创业生态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竞争力并不处在一个维度上。蚂蚁金服与36kr牵手,更像是一种对战略空白的填补,而京东金融则从成立之初就已确定行进路线。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两周年大会上表示,接下来的京东金融,会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与市场中的金融机构与服务机构合作创造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利于用户的金融产品。京东金融未来的任务不是争第一,而是着力构建金融核心能力,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提升行业的交易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创业生态的建立要看两点,首先看生态建立者是否有能力,有资源去做这件事,第二要看生态建立者对扶持创业者这件事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创业是个较长的服务链条,需要有耐心去做,将企业经营利益过多表现在服务过程中,争取在商业上获得浮夸的第一,对做好整个创业生态并无帮助。在一贯秉承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一理念的京东金融那里,创业生态正以一种稳健的姿态破茧而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