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应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刚果共和国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一行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刚合作硕果累累,中刚友谊源远流长,但要说起刚果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渊源,恐怕就知之甚少了。事实上,农业银行是中刚非洲银行(BSCA)的母公司,中刚非洲银行位于布拉柴维尔的总部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7月4日,萨苏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农业银行总行。萨苏的到访是农业银行迄今接待外宾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外事活动。长期以来,外交一直蒙着一层神秘色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外交是国家大事,高不可攀,不敢问津。农业银行没有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案例,只能凭着自身积累,定调做一次文化外交。
所谓“文化外交”,即在观点、信息、艺术以及其他文化领域,国家及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交往,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场合下,这种“心灵之间的交流”更能达到传统外交无法企及的效果。在国际舞台上,文化外交是中国的常用手段,说起“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宝库,更为重要的是,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充满了文化自信。这一次,农行的文化外交就是要亮出农行的“文化名片”,打出文化外交的农行特色。
文化外交按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礼仪、饮食、着装等流于表面、渗透于细节中的广义文化外交,一类是以非物质文化项目展示为主的狭义文化外交。这两类文化外交形式的核心都离不开“传统”二字,这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积淀。农行的文化外交也不外乎这两个方面,我们就从外在、内在来分析这次萨苏接待活动的文化承载。
从外在看,这次接待活动的主会场位于农总行东单办公楼16层阳光厅。会场总色调定为红色,中国人对于红色的偏爱使其早已经成为中国代表色,农业银行对萨苏一行的热烈欢迎气氛从火红的颜色上立见效果。
此外,阳光厅别具匠心地布置了以孔雀、牡丹为主题的屏风。孔雀是善良、聪明、热爱自由与和平的鸟,代表着幸福、吉祥,俗语更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说法;牡丹作为中国名花,其深意更是不言而喻,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两块屏风在中国红的映衬下,让阳光厅的“中国味”愈发浓烈。
当萨苏一行步入这喜庆祥和的会场时,《迎宾曲》绕梁而奏。这首曲子大家并不陌生,每当它响起的时候,必定是为了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除了暖场音乐,在之后互赠礼物、合影、送宾等环节,会场也放送了《步步高》《喜洋洋》《茉莉花》等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乐曲目,将气氛烘托得雅致温馨。
萨苏落座后,会场巨幅LED屏幕开始播放法语版农业银行宣传片。在异国他乡听到母语的萨苏表情十分惊讶,同时又倍感亲切,更重要的是,他不通过翻译就能对农业银行有自己的理解。地道的法语解说配上现代感十足的镜头,农行的业务、服务、规模、战略、企业文化一目了然,充分展现了农业银行坚持面向“三农”、商业运作、融入国际、服务多元,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的愿景和实力。别看这法语宣传片只有几分钟,却花了不少工夫,是特意为萨苏总统加班加点赶制的。从翻译到纠错再到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褚笑配音,马不停蹄、一气呵成。显然,萨苏对这个“惊喜”短片十分满意,聚精会神地观看,不时流露赞许的神情。
说完了外在,再看文化外交的内在。在国际交往中,互赠礼物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礼仪,这不仅是对他国领导人的尊重,也是展现文化、展示形象的重要途径。作为文化大国,我国拥有一大批极具特色的文化瑰宝,瓷器、丝绸、茶叶、书画、景泰蓝,不胜枚举。如何将这些民族特色礼物转换为农行特色礼物,还是需要动一番脑筋。
这次会见,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向萨苏总统赠送了两件礼物:一件是刊发两国元首会面报道的《人民日报》;另一件是农行艺术家创作的国画《看秋山如画》。得知《看秋山如画》是农行员工创作的,萨苏总统非常开心,并要求见一见这位画家。这幅画的作者王正平是地地道道的农行人,这次为总统作画,从构思、创作到装裱,他都费尽了心思。
据说,农行艺术家们还同时创作了其他两幅作品,一幅书法、一幅油画,最后选定了这幅《看秋山如画》,究其原因还是离不开“文化”二字。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传承千年,山与水在中国一直寓意和谐、通达,好比中刚两国人民的友谊比山高、比水长;画作中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寓意萨苏总统的中国行一定会硕果累累,满载而归。
“礼多人不怪”,农业银行也没有怠慢萨苏总统的随行人员,向他们每人赠送了一条农民画丝巾。吉林东丰农民画丝巾又是一特色文化礼品,农民画与丝巾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东丰农民的创作热情和乡土情怀,也暗喻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此次送出的农民画丝巾是东丰农民艺术家专门为农业银行创作的,所描绘的是皑皑白雪中,东北农村过年时的喜庆景象,突出绘制了农业银行的惠农服务点,画面构思质朴、色彩鲜明、朴中见雅、拙中藏巧,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表现力。东丰农民画曾赴联合国展出,在世界上颇有名气,深受萨苏总统随行人员的欢迎。
农业银行的接待工作组织有序、各环节衔接到位,现场音响、花艺效果及礼物选择让人印象深刻,可与国事接待媲美。萨苏挥毫题曰:“我自年首次访华以来一直见证着伟大的中刚友谊不断加深。今天很高兴看到农行成为这份友谊中的关键一环。”(译文)
回顾萨苏的访问活动,有着几个显著特点:一是规格高,这是农业银行首次接待国家元首来访;二是客人多,刚方来访人员多达60人,对接待流程的严密性和安保性要求极高;三是协调难,接待工作需对接中国外交部、中央警卫局、中国驻刚果大使馆以及刚果驻华大使馆等机构,对外沟通工作环节多、流程复杂;四是时间紧,从6月29日(周三)晚收到接待任务至7月4日(周一)萨苏总统一行到访,农业银行仅3个工作日的筹备时间。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们看到组织有条不紊,接待程序严谨规范,安全保障工作环环相扣,获得了萨苏总统和刚方代表团的高度评价。
毫无外事接待经验的农行将接待做到“既体现农行特色,又符合国家外事礼仪接待标准”是意料之外,更是情理之中。萨苏访问活动的成功接待是践行“耕耘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农行”的一次集中体现。
早在年,为增强办公楼宇文化氛围,农业银行就开始进行环境艺术布置工作,先后对农总行东单办公楼、农行培训学院、各分行办公楼等地进行统一规划。通过一幅幅、一件件“看得见、感受得到、有认同感”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呈现,使员工身临其境感到温馨、愉悦与价值提升,同时也为客户开启一扇展示金融产品服务与农行品格力量的窗口。别小看几幅画、几幅字、几张摄影作品,很多拜访农行的客人都为之眼前一亮,中国金融书协主席张铜彦参观后表示:“没想到搞金融的搞起文化也有模有样。”
农业银行搞环境文化建设,有着“用自己的艺术家办自己的事,尽最大努力节俭、节约搞环境文化布置”的原则,这些“墙上的文化”都是出自农行自己的艺术家之手。年8月,北京市海淀区八宝庄32号院创作工作室升格为农业银行文化环境创作基地。在基地揭牌仪式上,农业银行监事长袁长清指出其中要义:“农行艺术家要继续用笔去书写农行的好故事,用眼睛发现农行队伍中的闪光点,丰富发展农行独特的文化。”如今,农行的艺术家队伍已经初具规模。
艺术金融的普及离不开理论上的及时“充电”。8月22日,农总行召集全系统企业文化战线业务骨干在天津培训。这次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明显与以往不同,我们在课程表上看到了“银行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室内摆件布置”“银行营业网点背景音乐和香水设计”“银行礼品体系构建”以及“书画创作与布置”等非常规课程。农总行还特别邀请了来自清华工美、中央音乐学院、清尚设计公司等机构的知名教授、设计师、艺术家进行授课,为工作在企业文化一线员工带去了一场“高大上”的学习盛宴。农行贵州分行的田莉达培训后感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农行的气质和内涵,领会了在社会转型、金融转型、农行转型的过程中文化引领和先行者的责任和担当。”
不止步于纸上谈兵,上海农银大厦环境文化建设工程就是一次强有力的实践。上海农银大厦位于浦东新区银城路金融中心,是农业银行在现代大都市上海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农行环境文化建设的上海样板。每个走进农银大厦的人都会被眼前的巨幅油画《上海晨晖》(10.32米×5.5米)深深震撼,只见朝霞初上,现代建筑高耸竞立,农银大厦在浦江岸边与霞光交相辉映。画作下,人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农行事业红红火火、朝气蓬勃。这幅画是由农业银行三名艺术家——甘肃分行刘文彪、海南分行孙廷营、重庆分行向珂在农银大厦现场创作的,作品得到了上海社会各界及本行干部员工的好评。除了《上海晨晖》,上海农银大厦环境文化建设工程累计创作书画作品85幅,目前公共区域环境文化建设已经完工,大楼文化气息显著提升。
正是有了这些积累,农业银行在接待萨苏的访问活动中才显得游刃有余,并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外交活动,这是农业银行文化外交的一场大练兵。虽然短暂的国事访问已经结束,但这次获得的经验将继续为农业银行的金融艺术事业贡献力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