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天使在非洲---医院第24批援刚果(布)医疗队员阎晓斌随笔(一)
天使在非洲——医院第24批援刚果(布)医疗队员阎晓斌随笔(二)
驻地的条件非常好,冰箱,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一应俱全,安装了卫星电视,天津卫视都可以收到。院子里有芒果树,香蕉树,木瓜树可以采摘。当然也有无数不知名的虫子会随时光顾你的皮肤,吸饱你的血。平时用水都是井水,饮用水是矿泉水,井水不可饮用,会得传染病。驻地没有宽带,用的是手机流量,当初不了解行情,一个G就花费一百大洋购买,现在使用套餐了,价格降了不少,可以时常与家人联络,当地电力匮乏,停电是常态,驻地的发电机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在这里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兼管出纳等一些管理工作。专业上得心应手,所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为队友们服务当中去。会议室由当初的一片空白改成了具有宣传功能,党建功能与娱乐功能的综合会议室。每周的队委会,党员学习,娱乐都在此进行,乒乓球是我们大家的最爱。
医院旁边有个中学相邻,从远处观望,房屋破旧,着实心痛不已,足球应该是孩子们的唯一爱好。
刚果的经济水平基本属于国内六七十年代的程度,但这里的物价很高,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绝大多数东西都是依赖进口。蔬菜很贵,所食蔬菜都是中国人开的农场种植的,肉类相对便宜一些,我们平时进食的蔬菜主要就是土豆,洋葱,茄子,豆角,洋白菜,白萝卜这几种,每斤都是几十元起。这里有法国超市,印度超市和五六家中国超市,平时买些国内的食品打打牙祭,东西也是超贵,一袋康师傅牛肉面也需要人民币九元。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很艰难,很多人一天一顿饭,甚至几天吃一顿饭,主要是木薯与法棍面包裹腹,木薯是一种有尿味的薯类,至今也没敢尝尝,走之前一定吃一回,留个纪念,法棍有政府补贴,合人民币一元一根,一般是有收入的人群才舍得买。不管大人小孩见面都是讨要食物,已形成一种习惯与“文化”。这里交通状况也很差,路面坑坑洼洼,没有路灯,尤其雨后,泥泞难行,队里车辆陷了多次,庆幸的是每次都有很多人帮助推车,当然事后要赠予小费。当地人虽然天性乐观,热情好客,但也很懒惰,办事拖沓,做事不靠谱,不讲信用,一件在国内几个小时可以解决的事情可能需要数天或者数周,无谓的消耗了很多精力,与中国人的高效率与勤勉奋进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一名中国人--尤其是援非医疗队成员,那种国富民强的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没有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活过,工作过,是永远不能真正的体会到这里百姓的疾苦与贫穷。有了鲜明的对比,才知国强民安的幸福感,才知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与奉献。祝愿伟大的祖国日益昌盛,也祝愿非洲人民逐渐走向富裕与安宁!
谢谢大家!
撰稿人:阎晓斌
.12.04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