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蚂蚁爬上动车也不是不可能的,而国内的动车从北方到南方大都要行驶千里之远。那么,一只蚂蚁从北方坐上动车到达千里之外的南方,它会和当地的蚂蚁认识并合群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这只蚂蚁到达南方后不乘动车回来,那么,它99%的会死,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脑洞大开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蚂蚁的习性
蚂蚁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昆虫,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南极洲除外),而且所有的蚂蚁都是高度群居的动物。每一个蚁群都有着明确的社会分工:
其中蚁后是整个蚁群的“首领”,虽然说是“首领”,也只不过是占据蚁群的主要资源,而且负责整个蚁群的繁殖而已,它不像其他的群居动物的首领那样,具有绝对的领导权。
之后是雄蚁,雄蚁在蚁群中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与蚁后交配,当交配完成后,雄蚁不过多久就会死亡。
工蚁,工蚁是不具备生育能力的雌蚁,它们的个头是整个蚁群中最小的。工蚁是整个蚁群的“管家”,它们不但负责修缮和扩建蚁巢,还要外出觅食,也要抚养幼虫。
兵蚁,兵蚁同样也是不具备生育能力的雌蚁,只不过它们是雌蚁中个头比较大的一批。因为兵蚁是负责整个蚁巢的保卫工作的,所以体型太小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整个蚁巢中,单说个体的话,除了蚁后,无论是哪一种蚂蚁缺少几只,都不会影响蚁群的正常生活。
工蚁们外出觅食时,并不是毫无方向的,它们会通过自己灵敏的触角来捕捉空气中的食物的信息,从而做出行进的方向。在行进中,蚂蚁会不断的分泌外激素(也就是费洛蒙)来让同伴跟随自己的脚步,同时它们留下的费洛蒙也是它们找到回家的路的唯一方式。
费洛蒙这种信息素是每一种蚂蚁都会分泌的,当然也包括蚁后,蚁后正是通过大量的分泌费洛蒙让蚁群中的其他雌蚁的卵巢无法正常发育,以保证自己“蚁后”的地位。
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工蚁们分泌费洛蒙的量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找到食物时、遇到敌人时、被捕杀后,这些情况下,它们的费洛蒙分泌量是不同的,其中被捕杀后,它会释放自己全身的费洛蒙,以达到提醒同伴的作用。这可能是蚂蚁最后的“贡献”了。
去到动车上被带到千里之外的蚂蚁
蚂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是有食物的地方,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而在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食物充足(旅客掉的各种食物以及垃圾桶里的各种食物残渣)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蚂蚁了。所以,当蚂蚁外出觅食时,捕获到动车内的一位乘客在吃甜食,那么,蚂蚁很可能就爬在他的身上被他带进动车。但是这一代,就是一条不归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蚂蚁的费洛蒙仅仅是停留在这个人身上,一旦人进入了动车,动车启动后,费洛蒙就会中断,这一点有点像刻舟求剑。所以,蚂蚁无法根据费洛蒙找到自己的回家路,其他的同伴也因为费洛蒙的中断,再也找不到它。
既然非要到目的地,又回不去了,那么它只能是在千里之外生活了。
那么,蚂蚁背井离乡后的下场是什么呢?
对于这种问题,不但是我们感兴趣,许多一线的科学家也感兴趣,所以,关于蚂蚁被分离族群后的生存状态有相关的数据。当一只蚂蚁被送到很远的地方时,它们由于找不到回蚁巢的路,会变得非常的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一只蚂蚁最多能支撑6天就会死亡。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合群实验。把一只陌生的蚂蚁放到一个蚁巢的附近会发生什么呢?结果很简单,就是这只陌生的蚂蚁被杀死。这是因为不同蚂蚁的费洛蒙有着一定的差别,而蚁群能够很轻松的就识别出不属于自己族群蚂蚁的费洛蒙。此时的陌生蚂蚁就会被当成是“入侵者”,接下来就是兵蚁们集体出洞,对陌生蚂蚁展开疯狂的围剿。
总结
如果一只蚂蚁上了动车去到了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就等于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它到达陌生环境后,只有两个下场:第一个就是脱离了族群后,郁郁而终;第二个是被其他的蚁群给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