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分成都的钓鱼爱好者反映,在当地的一些水域中,竟然出现了不少奇怪的罗非鱼,而且数量不少,有时候小半天也能钓上几十条。
罗非鱼成功入侵北方水域?罗非鱼难道也出现在内陆水域了吗?这让不少钓友感到后怕。
为何钓友们谈“罗非鱼”色变?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外来鱼种,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速度,在南方很多水域,比如福建、广东一带,罗非鱼已成为河道中的霸主,让本土鱼类的生存受到巨大的挑战。
但罗非鱼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耐低温。当气温低于5度的时候,它们就会被冻僵。因此,在北方内陆区域很少会简单罗非,它们很难越过寒冷的冬季。
近期钓友们在成都钓获这种“罗非鱼”,是否预示着它们已经打破温度的限制,入侵到北方水域了呢?
其实这是更可怕的太阳鱼其实,成都钓友钓获的这种鱼并非罗非鱼,只是从外型上看与罗非很相似而已。它们是另外一个物种——太阳鱼。
太阳鱼原产于北美,是一种杂食性淡水鱼类,除了吃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外,还会吃昆虫、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它们成群出现的内陆水域,这不是变异,而是野外群体数量已经达到一定数量,甚至是泛滥的程度。
成都一位钓友称:一天时间就钓了一百多条,感觉这种鱼到处都是,本土鱼反而没钓到几个……太阳鱼的突然“爆发”,让钓友感觉到一些不妙。
除了和罗非鱼的食性相似之外,太阳鱼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地方,那就是它们已经突破了低温的束缚,完全不害怕寒冷,在2摄氏度的水温下仍能安全越冬!
这个特性,让它们成了罗非鱼的“加强版”,北方大部分水域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温床。
这正是它们可怕的地方,一旦打破温度的限制,太阳鱼能否成为下一种“罗非鱼”,成功入侵到北方水域呢?
对“太阳鱼”不可掉以轻心在长江流域的部分支流及长江干流中,已经有不少钓鱼人发现了这种加强版罗非鱼的身影。
而当大家重新认识到它们的时候,这种鱼已经在北方局部水域“大爆发”,这不得不让人警惕。
一位四川的钓友称:太阳鱼的存在,可能感觉像“星星”,而不是“太阳”。遇到它们,只能发挥钓技,尽快钓光……
太阳鱼在内陆水域的出现,其实就是所谓的物种入侵,不要总认为它们离自己很遥远,在我们的身边,类似这样的外来入侵物种比比皆是。
除了常见的巴西龟、清道夫、福寿螺之外,食人鲳、红火蚁等让人不寒而栗的外来者近年来也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除了人工养殖“逃逸”的因素外,随意饲养、放生这些外来者,是它们成功入侵的一大来源。例如,年5月20日,广东海关就截获了50只世界最大蚂蚁“巨人恐蚁”,这些巨型蚂蚁可喷酸致人化学灼伤……
此次在北方水域被发现的“太阳鱼”,不排除是人为放生的结果。
对于成都等地出现的太阳鱼,部分网友认为它们不足为惧,原因是这种鱼肉质鲜美,迟早会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菜。其实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这样的外来者一旦入侵到自然水域,将是人为因素难以控制的。比如,小龙虾虽然也是一种食物,但在南方的一些稻田中,它们却成了让农民头疼的“祸害”。
总之,对于太阳鱼等外来物种,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若等到它们形成“泛滥”之势,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不管是钓光它们,还是吃光它们,都应成为一种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