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副隐形的枷锁,当然,很少被人发现,这副枷锁是通过文化的烙印注入到血脉延续了千年。
古语有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个时代,很少有人再去用读书和为官去评判他人了,继而改为用“稳定”和“金钱”定义人生。
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便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追寻理想,难!
因为不仅要克服现实的重重磨难,还要抵御周围人的对你指指点点。
在知乎上,有人把发展爱好和创业比作是一场没有答案的旅行,那么属于传统职业的电工师傅追求格斗上的真理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1
“砰、砰、砰”
“再用力”
傍晚,位于北京望京地区的拳尊俱乐部中,热闹非凡。
零零散散围观的人群中间,一位汉子背着手任由另一位拳手击打自己的腹部。
拳手打的卖力,汉子喊得豪迈,围观的人,兴奋异常。
这位硬汉名叫张奎,乍一看,很难想象这位举止豪爽言谈稳重的男人只有26岁,在今年刚刚结婚。
张奎在年来到北京后,很快就在一家国企公司找到份电工技师的工作,从此开启北漂之旅。
通过几年的奋斗,张奎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第一辆汽车,组建起温馨的家庭,现在也是位空手道黑带教练,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名业余拳击手。
2
空手道虽然在世界上闻名已久,但在国内练习者非常少。
虽然注重腿法的训练,不过这门来自于日本的古老格斗技并不显得花哨,简单直接,刚硬凶猛才是它的本来面貌。
“我从小是好勇斗狠型,工作后业余时间比较多,想充实一下自己,就打算练练武。之前练过跆拳道,感觉不太适合我。有次出门正巧看到家极真空手道馆,去试了试,嗯!就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到如今我已经练了将近6年,终于拿到空手道黑带一段了。”
值得一提的,极真空手道的黑带一段的考核是一大亮点,考核包括基本技术、体能和实战咱三大部分,前两部分先不谈。
真正的终极难关当属终极考验——实战组手:基本功和体能都过关后,立刻进行最终挑战,直面15位高级别色带选手与他们进行每人1分钟的实战组手考核,简单来讲,就是跟15位高级别选手进行连续15分钟的(车轮式)实战。
张奎就是在这种“死去活来”中坚持下来,脱颖而出的。
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张奎对现代拳击运动有更深刻的体会:“想让格斗技艺更上一个台阶,拳击是必须要学的。”
3
从传统格斗术到现代格斗术的转变,让他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在空手道中,拳法只能击打面部以下,而拳击运动却是主要以击打面部达到击打效果,正是这样的规则使得拳击具备更灵活多变的特性。
“拳击的训练方式和空手道这样的传统格斗术方式有很大不同。我们以前练空手道就是“使劲打”一直练,而现代拳击的训练方式更多样,有配合、有器械有、引导训练等等,乐趣上更多了。”
拳击运动的智慧更多体现在拳手身上。
“有梅威瑟这样的老油子,也有帕奎奥这样勇往直前类型......每个人都练的是直摆勾,可每个人的拳击都不同,这是这项运动智慧的一种表现。”
4
拳击和空手道的差异,是两种文化的差异。
“如果说拳击和空手道有哪些有哪些不同之处,在拳尊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环境和氛围的转变,这是一种住惯四合院搬家欧式小别墅的新鲜感觉。”
“学习空手道技能时,它会按照教科书那样教会你所有基础技术。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思考以及在实战中,去领会如何运用,如何提高。”
“而拳击会会从细节入手,在各种理论和实践上去剖析讲解,能用最省力方式达到最好效果,是最好不过的,这是属于两种文化导致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
“与空手道不同的是,在拳击馆里,每位拳击教练教授方式不同,这给我很大启发。如果说空手道颇有复古的韵味,那么拳击它更具现代的艺术感。”
是的,想要让生命充满五彩斑斓,先要品味遍世界的各种颜色。
5
虽然幸苦,但换来平和的生活,以及滚烫的人生。
“曾经同事问过我练拳后感觉如何?我觉得感觉非常棒,通过空手道有了额外收入,现在又专注学习拳击,拳头相比较于腿,它更加直接、省力,对于我这种痴迷于者,拳击又给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在国内拳击运动也比空手道的练习者要多太多,我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在拳击馆里和不同的拳友约实战,大家挨揍都很开心,这其实还是挺没道理的。”
“经常听人埋怨生活不易,我在打拳中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些时候的不易,不是真的不容易,而是不满意。”
“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日子终归是我自己过,我喜欢生活中充满挑战,拳击是是一项新的挑战,拳台之上更清晰的直面自己的不足。”
在张奎的世界里,武术是生活的调味剂,武术是幸福的种子,武术是生命的燃料,武术是打破非议的利刃,武术是滚烫的人生。
6
记得有个段子,是这样的:
有人问高晓松,你一个搞音乐的讲什么历史?
“对不起,我搞音乐也不对,因为我是学无线电,学雷达的。”
所以人生在世,不是你大学学那几年是什么,是小时候埋在心理那颗种子在什么时候发芽,那是最重要的。
那颗种子能发芽的人,都应该是老天眷顾的人。
格斗时代原创
推荐阅读:
拳击VS健美,练出来的身材为何不一样?
戴铭浩:拳击小子的“郭靖式”成长
拳击史上的15位躲闪之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