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们谈之色变的艾滋病,是从哪来的

艾滋病,一听就是特别恐怖的病,湛庐君从来很少分享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也不敢谈,谈的话也只是如何去预防这个病。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自年首例艾滋病病例被确认以来,艾滋病已经夺去了多万人的生命,其影响已经波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

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面对这个世界最强病毒,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分享这篇文章,就为大家揭秘艾滋病毒的起源和传播之谜,希望大家去正视它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愿有一天,我们真能向“零”艾滋迈进。

艾滋病毒源于黑猩猩的捕食

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被发现以来,其引发的死亡和疾病病例数量之多,是以前难以想象的。作为流行病的艾滋病,其影响已经波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即便今天有了控制引发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该病毒依然在四处传播。最新统计显示,全球约有万名艾滋病毒(HIV)携带者,其中儿童携带者万。从贫穷和是否使用避孕套,到是否有给孩子行割礼的习俗,艾滋病在当代社会里的传播牵涉了一系列决定因素。现在艾滋病已经有了经济和宗教上的意义,吸引了来自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评价和讨论,但以前的情况并非如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历史可追溯到一个相对简单的生态互动:中非的黑猩猩捕食猴子。虽然人们一般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染源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某个时候,但其实在万年前我们猿类祖先开始从事狩猎活动时,故事就拉开帷幕了。

更准确一点来说,人类免疫缺陷的故事始于中非的两种猴子,即红顶白眉猴和大白鼻长尾猴。很难看出它们是处于全球艾滋病大流行中心点的罪魁祸首。但倘若没有它们,就不会发生艾滋病大流行。

红顶白眉猴

红顶白眉猴是一种小猴子,脸颊发白,头顶有一撮红毛。它是一种群居的社会性动物,约10只为一群,饮食以水果为主。它被列为易受伤害物种,种群数量受到威胁。

大白鼻长尾猴

大白鼻长尾猴是一种微型猴,是旧大陆体型最小的猴子之一。它以小群体形式生活,每个小群落里有一只雄猴和多只雌猴。它能够根据所遇到的不同捕食者,发出不同的报警叫声。这两种猴子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自然感染上猴免疫缺陷病毒。每只猴子各自拥有这一病毒的特殊变异体,这可能是它和它的祖先们携带了几百万年的病毒。它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都被黑猩猩视为美食。

年的报告表明,黑猩猩SIV病毒实际上是一种镶嵌体病毒,由红顶白眉猴SIV基因片段和大白鼻长尾猴SIV基因片段组成。因为SIV有重组,即交换基因成分的潜能,这一成果表明病毒不是来源于早期的黑猩猩祖先,而是从猴子身上跳到黑猩猩身上的。

科学家们猜想SIV对猴子基本无害。但当这些病毒从一个宿主物种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物种上时,就会变成杀手。现在以危害黑猩猩而闻名的这一病毒已在黑猩猩群落里驻留了很多年,在19世纪晚期或者20世纪早期某个时候,从黑猩猩身上跳到人类身上之前。一切都源于黑猩猩的狩猎活动。

艾滋病毒削弱免疫系统

正在出现的流行病威胁是由多种因素累积而成的,艾滋病毒的全球性传播和其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影响就是这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最初是由黑猩猩传染给人类的,肯定是中非人因为捕杀这些动物而感染上病毒。但现在它待在人群中四处扩散,感染了如此多的人,有可能带来无法控制的后果。

艾滋病毒

艾滋病带来的一个可怕后果,是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实际上当人们因艾滋病地世时,他们不是死于艾滋病毒本身造成的侵害,而是被免疫系统无法控制的传染性疾病害死。全世界人口中约1%的人具有免疫缺陷。虽然营养不良、癌症治疗和器官移植会造成免疫缺陷,但导致免疫缺陷最显著的因素,是艾滋病毒的全球性感染。

免疫缺陷会导致所有常见感染源在人体内的增殖。在免疫缺陷病人体内,像肺结核和沙门氏菌这样的感染源更容易有效繁殖。一般不会致命的普通感染源,在免疫系统衰弱的人体内也会变成致命的东西。像巨细胞病毒和人类8型疱疹病毒这样的病毒,就给艾滋病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免疫缺陷也为新型感染源提供了一个传染门户。

艾滋病毒何以大规模传播?

公众最根深蒂固的误解之一,是认为我们不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缘起。其实我们对艾滋病毒传染源头的了解,可能胜于其他任何主要的人类病毒。导致流行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来源于一种跳到人类身上的黑猩猩病毒,这一点在科学界已达成共识。有关艾滋病毒最初如何进入人体的证据逐渐增加,使真相越来越清晰,肯定是人类狩猎和宰杀黑猩猩时,接触到了其血液。

也许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起源话题中唯一争执不休的是,它最初是如何从第一位被感染的猎人那里传染开的?为什么医学界在那么长时间后才发现了它?最早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样本出自至年,比艾滋病被确定为一种疾病要早20年。在一项令人惊叹的病毒检测研究中,进化病毒学家迈克尔·伍罗贝和其同仁们试图用刚果利奥波德威尔(即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沙萨)一位妇女的淋巴结样本来分析病毒。

迈克尔·伍罗贝

淋巴结在蜡中封了45年以上。通过将样本中发现的病毒基因序列,与其他出自人和黑猩猩身上的病毒株相比较,他们能够推测出人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始祖出现的大致年代。虽然他们使用的遗传技术没能将年代误差缩小在几十年以内,但他们得出结论:病毒是年前后从黑猩猩谱系分离出来的,肯定是在年以前。他们也得出结论:年那位妇女感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在金沙萨已经有很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变异体出现,说明流行病已经在当地站稳脚跟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追溯到年,甚至年,这一事实给了医学界当头棒喝。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果在20世纪早期人群中已经出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且到年至少在金沙萨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为什么我们直到年才将其确认为流行病呢?另一个关键性疑问是:有什么特殊情况的出现,使这种病毒在20世纪中叶开始迅速传播?

中非法语区发生了很多变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病毒发端于此,到了20世纪50年代渐渐发展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科学家们由此获得了首批珍贵的样本。在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人类学家吉姆·莫尔和其同仁们将一些关键性事件汇集在一起,主要聚焦于出行的便利如何影响到病毒的增殖。年在中非森林核心地带开始出现从金沙萨到基桑加尼的汽船服务,汽船运输让基本上散落在各处的人口有了联系。以前在当地彼此隔离的人群中可能无法存活的病毒,就有机会到达发展中的城市中心。法国人也开始在中非当地修建铁路,这就有效地为正在扩散的病毒提供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宿主群。

除了新的水路、铁路和公路线提供了四通八达的条件之外,铁路建设和其他大型基建项目所引发的文化变迁也对病毒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大批男人被征募(通常是被迫的)去修建铁路。莫尔和其同仁们指出,劳工营里大多是男人,这种情况十分适合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样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病毒的扩散。总之,海运、铁路线和与其建设相关的因素,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早期传播和扩散中发挥了作用。

……

哈佛艾滋病研究所国际艾滋病中心主任乔纳森·曼在为《逼近的瘟疫》一书写序言时提出,艾滋病正在给我们上课,这一课的内容就是: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健康问题都会迅速成为对许多人或对所有人的健康威胁。有必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早期警报系统”,以便尽快发现新疾病的暴发,或旧疾病的异乎寻常的传播。没有这样一个真正能在全球工作的系统,我们就真的是无遮无拦,只能靠命运来保护自己了。

《病毒来袭》这本书,向你呈现了疾病如何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生物、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它是一本关于病毒的书,但也绝不只是一本关于病毒的书!

本文摘编自内森·沃尔夫《病毒来袭》。

新编辑编辑:Lily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

联系邮箱:zhouxin

cheerspublishing.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点
咨询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zz/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