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咦rdquo,小蚂蚁

“咦”,小蚂蚁

——星星D班微课程故事

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话题,

一个游戏,

甚至一片树叶,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我们俯下身来,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

          C65.41,17.,64.,18.,64.,18.z"fill="rgb(,,)">

          C65.41,17.,64.,18.,64.,18.z"fill="rgb(,,)">

          C65.41,17.,64.,18.,64.,18.z"fill="rgb(,,)">

课程由来

有一次小朋友在草地上进行户外活动,不一会,只见几个孩子在草丛里指指点点,还大声叫起来:“蚂蚁,蚂蚁”原来,孩子们发现了蚂蚁,我忙走过去,饶有兴趣地说:“哟!是蚂蚁呀,蚂蚁在干什么呀?”这时,小朋友们仔细地观察起来,还把蚂蚁带回了教室。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孩子们的发现,及时了解孩子的所论、所想,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站在幼儿的视角,充分挖掘蚂蚁这一教育资源,基于班级幼儿的兴趣,展开了我们班的微课程。

蚂蚁在哪里?

师:

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小蚂蚁?我们要去哪里寻找它?

幼儿:

博博:在洞洞里

梓瑜:在泥土里

宁静:草丛里

可可:在树上

澔澔:在石头下面

沐宸:树叶上

恺恺:缝缝里

第一次找蚂蚁

幼儿园到底哪里有蚂蚁?

让我们今天去寻找蚂蚁吧,我们带上粉笔,在有蚂蚁的地方画个圈圈做上记号。小蚂蚁在土里、小蚂蚁在水泥地上、小蚂蚁在草地里、小蚂蚁在树上

第二次找蚂蚁

经过寻找昨天做的粉笔标记,小朋友并没有在那发现蚂蚁,但是他们发现很多蚂蚁还会在标记的附近活动。于是老师引导幼儿:让我们来当个小小侦查员,每个小朋友悄悄观察一只蚂蚁,看看小蚂蚁都在干什么

婧婧:蚂蚁爬的好快呀,我碰都不碰到它

鑫鑫:小蚂蚁是不是饿了呀,一直在到处找食物

老师的思考:书面知识可以给孩子完整的知识架构,但实践体验却能给孩子快乐的学习经历。当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猜想的结果后,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是无与伦比的。

经过这两次天的追踪和观察后,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更多的好奇。通过观察,孩子们提出了各种问题,在讨论时,我们并没有当场予以回答,而是做了调查表,鼓励他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询相关资料,把答案画在或者写在调查表上,同时提出自己的其他问题,带回班级一起分享。

调查表

蚂蚁的十万个为什么?

根据回收的调查表,发现孩子们对于蚂蚁想了解的知识有很多很多…于是我们开展了一场大讨论

岳岳:蚂蚁到底长什么样子?

希希:是呀,蚂蚁太小了,我都看不清楚

槊槊: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

丞丞:我看到蚂蚁吃地上的饭粒,还有菜菜

馨馨:蚂蚁搬运食物的时候,食物都把它的身体盖住了,它的力气怎么那么大呀?

晴晴:有很多蚂蚁在一起搬东西的,它们会互相帮助

坤坤:蚂蚁的家为什么是一个个的洞洞呢?

妍妍:蚂蚁喜欢挖洞呀

佳佳:蚂蚁会不会咬人呀?

文文:不知道呀,我家养过狗狗,没有养过蚂蚁

讨论过后,我们将孩子们的问题和想法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初步制定了课程脉络图

脉络图

老师的思考: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了更多关于蚂蚁的知识,并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能愉快地与小伙伴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见闻和感受,而爸爸妈妈们也掌握了孩子们的学习动向。基于幼儿的兴趣,进行讨论、梳理和制定课程活动计划表,帮助幼儿树立做事前会计划的意识。

蚂蚁小宠物

孩子们开始饲养蚂蚁,把蚂蚁当成自己的小宠物,通过照顾、喂食、观察等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蚂蚁喜欢的食物

玥玥:我喂了饼干给蚂蚁吃轩轩:我给蚂蚁喝水了

旭旭:蚂蚁喜欢吃甜甜的水果

喂食

蚂蚁的家庭成员

小巫:那么多蚂蚁在一起,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宝宝呀?

阳阳:我爸爸和我说,蚂蚁是没有爸爸的,真的没有~

孩子们都不相信,谁会没有爸爸呢?孩子通过多种方式去探查蚂蚁蚂蚁的家庭成员。晨间谈话、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里呈现着孩子们丰富、直观的调查结果,他们在这里分享彼此的精彩发现与收获。

图书区

科学区

益智区

孩子们知道蚂蚁是有爸爸的,只是蚂蚁爸爸把能量都给了蚂蚁妈妈孕育小宝宝,在宝宝出生之前,蚂蚁爸爸就去世了。蚂蚁家族里,地位最高的是蚁后,它有很多小宝宝,也就是蚂蚁卵,蚂蚁卵孵化后,有了兵蚁,工蚁,带翅膀的雄蚁和雌蚁,每个蚂蚁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老师的思考: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每组幼儿认领一个了蚂蚁工坊,拥有了自己的蚂蚁小宠物,每天照顾蚂蚁,给它喂食,在实践体检中了解了蚂蚁爱吃的食物;“蚂蚁没有爸爸?”新的问题引发新的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去图书区、科学区利用多种方式,如:翻阅书籍,观看视频、交流判断等方式寻找答案,发展了孩子们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的关键经验。

蚂蚁小模特

在不断地了解中,兴趣地推动下,孩子们对蚂蚁更感兴趣了,孩子们利用家里带来的放大镜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黑黑的,头上有触角,还有6条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蚂蚁进行了各种艺术化表现。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在孩子的世界里,每幅作品都是有感情的、自由的、充满想象的。

轩轩:我会画蚂蚁

晨晨:我会用橡皮泥捏蚂蚁

楠楠:我会用废旧材料制作蚂蚁

诺诺:上次我吃了瓜子,瓜子壳好像小蚂蚁的身体呀

老师的思考: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不断探索,逐步深入了解蚂蚁的外形。从观察到创作,孩子们经过观察、讲述、查找资料、寻找材料等,这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主、自信,乐于实现自己想法的意识逐渐增强,在成人的支持下,他们寻找着生活中的许多材料来表现蚂蚁的外形,体现了幼儿自主自发、责任担当的关键经验。

蚂蚁大本领

Q

随着蚂蚁课程的深入,孩子们研究蚂蚁的兴趣越来越浓。自然角的蚂蚁工坊也成为了孩子们每天都要去玩一玩的“玩具”......

#蚂蚁会钻洞#

辰玥:蚂蚁都从蚁巢出来了!

舒涵:前几天可能是我们太吵了,蚂蚁不敢出来。我们休息,它们就悄悄出来了。

槊槊:不对,前几天可能它们生病了!

思翰:看!蚂蚁在用触角打招呼呢!

舒涵:肯定是叫加油呢!

思翰:你看,小蚂蚁们开始钻洞洞了!

SHOTS

辰玥:真有趣,那我们来搭小蚂蚁的家吧

小巫:我会,就是搭好多弯弯绕绕的洞洞

澔泽:我也来帮忙吧

老师的思考:《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参与探索,获得经验。在孩子们充分了解蚂蚁的外形后,对于蚂蚁的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每观察蚂蚁工坊,都会用手指沿着蚂蚁挖的洞的路线画一画,和同伴分享着自己的发现和惊奇。在能力强的幼儿带领下,孩子们开始探索各种材料,在建构区搭建蚂蚁的家,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蚂蚁团结力量大#

恺恺:蚂蚁的虽然小,但是能搬动好重好大的东西

佳佳:看,蚂蚁们搬一颗豆豆

欣玥:哇,好多蚂蚁在一起

于是出现了“蚂蚁”大军,它们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蚂蚁”搬家大赛。

博博:我一个人的力气不大,但是好多人在一起,我们就有好大的力气啦~

阳阳:老师说,这个叫团结力量大。

老师的思考:在游戏中,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与蚂蚁做游戏,运用多种游戏模仿蚂蚁,满足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欲望。教师要做有心人,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操作环境,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使孩子们已有经验得到再现,在不断总结梳理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孩子能够自主观察、探索,并积极专注的去深入研究。当孩子一直持续的兴趣与足够成熟的经验组合起来,就是有生命力的、自然而然地学习。

我和小蚂蚁的故事还在继续哦......

“咦,小蚂蚁”课程内容源起于孩子的兴趣,看似随机的活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层层递进的关系。跟随孩子们的脚步,我们一同认识了大千世界里,最最普通而又最最特殊的小蚂蚁,愿我们和蚂蚁一样,能不断迎难而上。

好奇不止这一次,挖掘偶发事件中的兴趣点,交流共商新问题,让孩子们在“问题”中讨论、探索、研究……

结尾

在自然中探索野趣,

在野趣中激发灵性。

感触真实的一块泥土、一捧沙子、

一片水塘、一棵植物……

通过形、声、闻、味、触五觉

来形成神奇、深刻、鲜活的学习体验。

用好奇心与探索欲,来见证神奇的大自然,

懂得与一草一木一花一虫产生联系,

世界在孩子眼中才是立体、丰盈的大千世界。

          C65.41,17.,64.,18.,64.,18.z"fill="rgb(,,)">

          C65.41,17.,64.,18.,64.,18.z"fill="rgb(,,)">

          C65.41,17.,64.,18.,64.,18.z"fill="rgb(,,)">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dc/9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