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蚂蚁金服被暂缓上市,真是马云话多惹

白癜风异地就医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来源:南方财经人物(ID:nfcjrw)

作者:阿南-引言-近几天市场沸沸扬扬,除了美国大选,最大的瓜就是马云和他的蚂蚁金服了。在懂王特朗普和睡王拜登竞选正酣之际,马云的一次演讲引发了轩然大波,一直持续至今并愈演愈烈,直到昨晚官宣已经确定周四上市的蚂蚁金服在沪深两市同时暂缓上市,舆论炒到高潮。在舆论的声音中,有不少选择支持马云,但更多的人则支持监管部门,以至于差点上升到了非此即彼的地步......甚至不少人说因为马云的演讲招致了蚂蚁金服的暂缓上市,但我们如果耐心梳理一下会发现,蚂蚁金服的遭遇几乎是必然的,无论马云是否抨击监管。为了让大家有个更清楚的认识,我们不妨先简单来梳理一下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NUM月24日(周六),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作为嘉宾上台演讲了约21分钟。马云在这场演讲中,主要论点是两个:一是现在的银行是当铺思维已经落伍了,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二是抨击金融监管,相关部门的思路应该放开,应该接受和允许创新,所谓强调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巴塞尔协议是“老年人俱乐部”,不利于创新等等...马云演讲很激烈,发表的言论也近乎往金融行业里丢了一枚“炸弹”,作为一个外行人对金融行业指手画脚,而台下却坐着多位中国金融系统负责人,甚至包括多位央行的前任和现任领导人...马云慷慨激昂之后,光明日报和证券时报率先发声,直指马云演讲中的漏洞,核心观点即马云指出了一部分问题,但是也只是看到了一部分问题,假如没有允许创新,根本不可能有蚂蚁金服的存在,马云应仔细区分什么是“该管”和“不该管”的,而不是张冠李戴。如果这种批评的声音算收敛的话,那么隶属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时报》则是毫不留情传达了监管层的意见。10月31日,《金融时报》转载刊发《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一文,先发一文明确创新和监管的认识,主要对马云的讲话逻辑。紧接着,第二天的11月1日,《金融时报》再次刊发《资深学者: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的文章,主要针对马云背后的蚂蚁金服。一天后,到了11月2日下午,《金融时报》再次撰文《资深学者: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思考和厘清的几个问题》,将马云抛出的问题定性和定调。来自官媒的三连击,可谓十分罕见,足见问题已经上升到了方向性和原则性问题。而在第二篇报道发布的同时,四部门联合约谈了马云为首的蚂蚁金服相关人员。同一天,银保监会和央行还抛出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直到昨天,蚂蚁金服因为约谈监管和政策变动的原因被迫暂缓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从马云演讲后到蚂蚁金服被迫暂缓上市,仅仅相隔一周左右的时间,最后发展到连已经确定上市的企业都被迫暂缓,市场无不震惊,也无法不让人将这一系列时间联想起来,然后得出一个结论:马云的演讲得罪了监管层,牵连了蚂蚁金服都被迫暂缓上市,马云这下惨了。然而,真相果真如此吗?NUM02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一点,那就是马云演讲的目的和核心,是想要监管部门放松或者减少对蚂蚁金服的监管,这是屁股决定言论的典型。我们无从得知马云的真正意图,但从外界传递的各方面信息我们可以察觉出一些端倪,来佐证我们的判断。如果仔细看的话,我们会发现:相比以往马云脱稿夸夸其谈的演讲,此次演讲马云就像大多数官员一样,说两句就要看一下稿子,几乎就是在念稿子,这与他平时的演讲完全是两种风格。你要说是马云记不住词,打死我也不相信。最大的可能是马云的演讲稿不是他自己的手笔,而是他的背后有相关创作团队,这次敢如此发言也是有备而来。很多人说马云得罪了上面、抢了银行生意,现在被暂缓上市,蚂蚁肯定完蛋了;也有很多人说马云是咎由自取,太张狂了迟早会栽跟头....但是平心想一想,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实。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政府出台的重磅监管文件不仅仅是针对蚂蚁金服和马云,也不是这几天才出来。通常政府的文件不可能是几天或者几个星期便能制定出台的,最快也要半年甚至一两年以前便已经开始着手了。事实上监管部门对“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监管,密集动作此前已有征兆。根据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jj/9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