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育施昌魏ldquo生本课堂

得了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416/4609706.html
施昌魏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为改变课堂教学“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生本教育理念,温州市教育局启动了“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教学变革实验项目。那么,我们的课堂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如何判定课堂所发生的变化?我们的课堂该走向哪里?笔者结合一些具体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视角一:课堂给了学生多少的学习时间?

——《蜡烛会熄灭吗?》(小学科学课)

师点燃蜡烛放在桌上:如果我把玻璃杯盖上去,蜡烛会怎么样?

生:熄灭。

师:大约过多长时间熄灭?

我们来试试,请大家l—2—3这样数秒。(老师点燃蜡烛,盖上玻璃杯)

生:1—2—3—4—5—6。(蜡烛熄灭)

师:嘿,太厉害了,真是5秒钟、6秒钟。现在真正的难题出来了,我在桌上搁3颗象棋子,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中间,然后把杯子倒扣在象棋子上,蜡烛会熄灭吗?

生:蜡烛不会熄灭。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杯子搁在象棋子上面,氧气可以从底下进去。

师:嗯,还有解释,推测要有根据。已给各小组准备了材料,我就不做了,待会儿请各小组自己验证。现在先说说,你们做这个实验需要多长时间?

生:6秒钟。

生:5分钟。

生:2分钟。

师:老师给你们20分钟。那么6秒以后干什么?或者2分钟,5分钟以后做什么?假若给你20分钟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你们将干什么?

(学生沉默)

师:要不要20分钟?

生:不要。

师:非给你20分钟不可,(学生大笑)那怎么办?假若确实如这位同学说的,蜡烛没有熄灭,该怎么办?

生:我发现我们桌上有6颗棋子。如果放3颗棋子没有熄灭的话,那就每个杯子下面再放2颗棋子,看蜡烛熄灭的时间是不是更短一些或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师:对呀!如果再往下推想的话,是否因为棋子太厚,想只留很小的缝隙试试,看看蜡烛会怎么样?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来研究吧?你们每组4个人边商量边研究。

师:现在什么时间?

生:8点35分。

师:从这刻开始20分钟时间,我可不发出任何声音,现在请大家开始实验。

这时,教室一下沸腾开了,各组学生开始做实验,气氛异常活跃。

约10分钟后,老师给其中几个小组分发卡片。有的组发1张,有的组发2张,卡片上有小组继续活动建议,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提示继续设计实验。

20分钟时,学生已完成记录,老师开始将学生的记录一一贴在黑板上。

各小组还在进行各种研究活动,老师把手表拿出来暗示,最后把手表挂在黑板上。大约到了25分钟时,学生收拾好实验用具,停下来。

“时间去哪了”,是时下的一句流行语。把时间放不同的地方,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课堂时间去哪了?传统课堂的40分钟时间往往被老师霸占,一节课老师从头讲到底,“生本”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这是十多年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执教的一堂的科学课,在说课时,章老师提到自己在教学设计时的思考——“不管会怎样,会出什么问题,这节课给学生20分钟以上的自主探究时间的教学安排,就是这样定下的。”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突破。在课的开始阶段,所有的学生都觉得给小组探究活动的时间只需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这就是我们现今课堂模式的教育“成果”。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课,不会自主学习、不会自主探究。有的课堂看上去是有给了孩子学习的时间,但老师总习惯把这样的时间分割成许多的1、2分钟,3、5分钟,并置于老师严密控制之下教学,很多的时候孩子还没有完全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老师就发令收兵了。于是我们的孩子也就只能停留在极短时间的的自主探究学习水平。

生本课堂,首先必须把时间还给孩子。现在,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一般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把时间还给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课堂上教师必须少讲、精讲,从而倒逼教师教的行为转变。把时间还给孩子,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听众”或“观众”,孩子必须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视角二:课堂给了学生多大的学习空间?

——《上天的蚂蚁》(小学语文课)

师出示“大树”: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宝贝,这是一棵通天树,巨人站到这棵树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听出什么来了?

生:巨人胆子很小。

生:巨人胆小,没有自信心,要是爬上去就知道天上是什么样子的。

生:他很想上去,但没有上去。

生:巨人没勇气。

……

师:身材这么魁伟的巨人试都没试就跑掉了,小小的蚂蚁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师出示句子:“我能爬到天上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小蚂蚁,你的个头那么小,能行吗?

生1:我不行!哈哈!(师马上示意该生坐下)

生2:我能行!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2: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教师要求全体同学当小蚂蚁,起立齐喊“我能行!”

师: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小蚂蚁?

生:充满自信。

师:除了充满自信,还看到了怎样的一只蚂蚁?

生: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生:不放弃!

师:老师就把你这些词放这儿,板书:充满自信、不放弃。

师:充满自信、不放弃、勇敢的小蚂蚁一定能爬到天上去,让我们把鼓励赞许的掌声送给它。

《上天的蚂蚁》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学现场富有童趣,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既定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我不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深深被感染着。然而那一个不一样的声音“我不行”引起了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jt/10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