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河探源

为了编制好尚志市第一个市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我已经陪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规划专家们足足踏察一个月了。让尚志的山水人文从里到外洗礼了一遍,感觉从头到脚都爽爽的。

今天要去的是尚志市的母亲河蚂蚁河的源头。

专家们事先认真的收集整理了好多有关蚂蚁河源头的资料,觉得还不够,不亲自和蚂蚁河源头接触,见上一面,纸上得来终觉浅。

这样的想法,我是由衷赞赏的。一是只有直接接触规划对象,才能有思想思维的碰撞,才能有比较、审视、提炼。才能编制出有高度、有深度的规划。二是既然是母亲河的源头,一定会有好多有关岁月的故事。纵观人类发展的进程,逐水而居是常态。人类生存离不开水,所以放眼中外历史与现实,有水即有人,有水即有城。水栖息了人类探索的足迹,水蕴藏着人类延续的密码,水铺展开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画卷。而顺着水,沿着河,依着江,傍着海,去拣拾这水岸的年轮,乃至有些风干的岁月,便都是文化,文明。从某种程度说,水之于人类的交融贯穿起来其实就是历史。所以,我想,只要找到了河之源,就找到了这方水土的根,抓住了这方文明的纲,只要把纲轻轻地举起,一切都会如项链上的珍珠,惊艳流年而熠熠闪光。那样,编制规划也便有了源本。

从尚志市出发,沿哈牡高速公路向牡丹江方向行驶,在距尚志市区约公里的地方,就是蚂蚁河的发源地——虎峰岭。这里就是黑龙江省尚志市与海林市的交界处。虎峰岭西是尚志市辖区,虎峰岭东进入海林市境内。

到达虎峰岭是二O0六年七月二十七日下午一点半钟。下了车,公路南侧竖着一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赫然写着:蚂蚁河源头自然保护区。大字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几行小字。写的是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禁止的一些事项。站在牌子下面,我们东西南北转了转,选定了上山的方向,开始探源。

因为是探源,是探母亲河的源头,所以,我从迈出第一步开始,内心就充满了庄重,对话母亲河源头,很神圣。

开始上山时,有一条羊肠小道,不很宽,也不很荒芜。可能是人们上山采药,采摘山野菜,或护林员巡山踩踏出来的。步行半小时,路上很多坑洼,不很深,却都填满了水,脚踏进去,水凉刺骨,和七月的天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应该是大自然的造化。

大约走出快一个小时的功夫,没路了,眼前是一脉雄浑的大山。南北走向,从眼前向南北两边无限伸展开去。

这是张广才嶺余脉。抬头向上,望不到顶的山峦中,已然弹奏起了雄壮的乐章,是水流的声音,轰轰轰的声响在山间回荡。

这声响,刹那间拨动起了一行人孩子似的兴奋。我们虔诚地跪下去,双手伏地,脸紧紧地贴在地上,细听那天籁的律动。我们听到了母亲河的心跳了,我们感觉到了母亲河的呼吸了,我们已然置身母亲河的怀抱了。激动屏住了每个人的呼吸。

我们贪婪的享受着轰轰轰的声响,享受着大自然的给与,我们在认真地找寻这声音之源。

好长好长时间,没有一点杂音,只在轰轰轰的声音中听源。我们想寻声探源。

可是,任由我们怎样听,却一直辨别不出水的方向,说不清来自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哪里的轰鸣声。

执念带着我们继续向山上走去。

正当我们迷茫之际,猛地觉得脚下冰凉,脚和鞋已在水中。凉意袭人,我忙大喊道:“有水!”说罢,我便下意识地把脚从水中抽离出来。

大家很快围拢到我身边,我们便仔细打量起这水来。这是一眼山泉水,汩汩地从地里面向外冒着,俨然谁家浇灌水田时的大一号的小白龙。大山就是水塔,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水,日夜不停地供给着。于是,水便不舍昼夜地流淌着,奔跑着,一路向下,只哗哗哗地撒下一路的欢笑。仔细听,沒有轰轰轰的声响,也没有想象中的雄浑。

大家不甘心,觉得既然是源头,就一定有大宗的水,既然听到了轰轰轰的声音,大的水源肯定存在。

于是,我们分散开,拉网式地,互相喊着,照应着,一直向上寻找,我们要找到轰轰轰的来处。

一路上,我们又找到了几处如前面的山泉,那泉水虽说也一样地哗哗哗响,一样地跑着笑着冲下山去,一样的没有轰轰声,但空气明显渐凉,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加大了,凉湿笼罩着大山,潮湿了时空,平添了山水的神秘。

快到山顶了,我们依然沒能如愿以偿,我们没有找到奔腾的水,咆哮的水,轰轰作响的水。

气喘吁吁中,大家索性在一眼泉水旁停了下来。我们开始喝水了。清冽甘甜,还有野花香、青草味。几口水下肚,我们醉了。

源头处,母爱恣肆。我们索性躺了下来,放松心情,放松四肢,我们把自己交给了大自然,惬意满山岗。。

幕天席地,望着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偷去了我的心思。

一时间,我和小溪、大河、大江、大海开启了有关自然社会人生的对话。

就在我神思飞越的时候,北京来的规划专家王老师和姚老师双双走失了。

看完水的他们又赶着时间,看山去了。他们说一定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多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对工作的细心劲,负责任精神,一直在教育着我。

愣过了神,寻着两位老师的声声呼唤,我们也在虎峰岭的青山中转了起来。

山高水长。好山好水,流连了我们的脚步。那一下午,我们把余下的时光都交给了张广才岭余脉的虎峰岭了。

那天,下山时太阳已落山。快到山下时,司机老远就开了灯,车灯一照,脚下通明。灯光中,我手捧一束从蚂蚁河源头采来的山花招摇,惹来同行者的一声声笑闹。我要把这不同品类的花带回家去,晚上花香伴我眠,母亲河一定会在梦中流淌的!

回程中,两位老师不苟言笑。他们确实累了。

为了轻松气氛,我向两位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说:“两位老师,此行见的山好,还是水好呢?”没曾想,两位竟然异口同声的说:“都很好!”

青山蕴画意,绿水藏琴声。老师们莫非真的把虎峰岭的山水看透了不成?

蚂蚁河探源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尚志市的第一个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成功,已然结出了累累硕果。虎峰岭,依着蚂蚁河的源头,在山水相依间,打造出了绿色虎峰岭景区。

前些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当年一起去探源的小赵,俩人说起蚂蚁河探源的事,仍然余兴未了。我们又从头至尾絮叨了一遍那天午后的山水人的故事。临了,想起了探源中弄坏了的我们的凉鞋,还有裤子的事。小赵说:“几双鞋,几条裤子,换一部好的旅游规划,一个景区,也算值了!”

望着质朴的小赵,我也附上了一句:“重要的是我们还更加懂得细流成河的道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说罢,我们便一起大笑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ly/10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