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开心杯”(第二期)
评选情况说明
开心作文22年
年发行量多万册
在全国建有多个原创作文基地
聚集全国多位名师全新推出
“开心同步作文特级教案”
让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教好作文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写好作文
第二届“开心杯”(第二期)有奖征文活动评选情况说明,新鲜出炉!第二届“开心杯”(第三期)有奖征文活动正火热进行中(投稿截至5月23日24点),快把稿件投过来吧~
截至年4月28日,“开心杯”组委会一共收到来自广东、宁夏、北京、湖南、黑龙江等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投稿篇。经过严格筛选,其中篇习作(包括信息不全、不符合习作要求、一稿多投、抄袭套作等等)不符合要求,不纳入评选,有效习作共计篇。在此感谢各位指导老师、家长、同学的积极参与!
按照惯例,评选出获奖的习作后,“开心杯”评审团给大家总结了本期习作的写作亮点和不足之处。
望通过本次评选说明反馈,各位指导老师及家长可以吸取经验,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帮助学生、孩子提升写作水平,获得更优异的作文成绩。
以下为各年级的评选说明
二年级
单
元
习
作
亮点
不足
长
大
以
后
做
什
么
1.有理有据。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表明自己的愿望后,简单说明理由,或描述一段对自己影响甚深的回忆、故事,或分几点列明。
2.内容真实,表达流畅。不少习作在说明选择未来职业的理由时,能结合社会时事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言之有物,不流于表面套话。如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许多学生为医护人员的牺牲奉献精神所感动,立志在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3.主题阳光积极,情感真挚。大多数学生对亲人、师友、老者、弱者充满关怀,希望为他人带去快乐与幸福,许多习作都表达了长大后要从事医护、教师、警察、消防员等助人行业的志向。
1.偏离习作要求。部分学生在用一句话简单表明自己长大后想要从事的职业后,用了大篇幅描述长大后实现愿望的场景,而完全没有说明或只是用一句话带过了理由。
2.堆砌辞藻,内容空洞。部分习作在开头堆砌描绘愿望的排比句,而且说明理由时充满对职业描述的刻板套话,读起来空洞无物。
看
图
写
话
:
一
天
的
经
历
1.叙事条理清晰,细节翔实。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按照图画顺序完整而详细地描述小虫子、蚂蚁、蝴蝶如何一步步搭建跷跷板、热气球,又是为何升空、落地,以及夜晚来临把蛋壳当床的过程。
2.善用修辞和描写方法,生动有趣。大部分习作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图中的景物进行描写。如将夜晚的月亮比作小船,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能通过加入对话、内心独白,并用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来赋予图中三个角色不同的性格,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3.想象大胆,情节合理,富有童真童趣。有些学生注意到蝴蝶是三者中唯一能够飞翔的,便据此启发小虫子和蚂蚁搭建热气球,使得故事发展既符合实际生活经验,又突破固有的框架。
1.不符合习作要求。习作要求描述小虫子、蚂蚁和蝴蝶一天的经历,个别学生把故事叙事主人公转移到了蛋壳身上,从蛋壳的角度记述了这一天。
2.描写简单,遗漏内容且缺乏新意。一些习作只用短短四句话粗略描述了四幅图画,个别习作中只写到了小虫子和蚂蚁,完全忽略了蝴蝶的出现。还有些习作缺少细节描写,缺乏亮点和趣味性。
3.过渡生硬。习作要求写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的一天的经历,一些习作过渡生硬,没有很好地把四幅图画串联起来,场景间的衔接不自然、不连贯。
三年级
单
元
习
作
亮点
不足
中
华
传
统
节
日
1.叙事清楚,有条有理。大部分习作都能按照习作要求,把过节的过程写得有条有理。如有习作写端午节做粽子,首先引出端午节做粽子的习俗,接着写准备工作,重点写做粽子的过程,最后写品尝美味的粽子,叙述清晰明了。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大部分习作都能根据习作要求,有重点地写过节的过程,做到了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如有习作写大年初一,重点写贴春联,对吃年夜饭、放烟花等则简单带过。
3.叙述生动,有氛围感。不少学生能把过节的过程写得生动而具有画面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过节氛围,仿佛身在其中一起过节。
1.重点偏离。习作要求写过节的过程,不少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逐渐偏离重点,或对有关传说故事、天上的烟花描述过多,或写成了写景作文。如写过中秋,用了大量笔墨来写嫦娥奔月的故事;写清明扫墓,偏重于描写山上的景色,重点偏离习作要求。
2.文不对题。不少习作的标题是“别样的节日”“有趣的节日”等,而文中所叙述的故事和“别样”“有趣”联系不大,不切题。
3.流水账式,没有重点。部分习作写得像流水账,如写过除夕,详细介绍一整天的所有活动,没能抓住最精彩的部分来写,行文没有重点。
我
做
了
一
项
小
实
验
1.思路清晰,描写有序。大部分习作将实验的缘由或准备、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写得很清楚,能借助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来描写,清晰有序地把所做实验呈现在读者面前。
2.巧妙构思,真实生动。不少学生构思巧妙,或在文中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或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出实验,或写从失败到成功实验的过程,或插入实验的相关知识等,使习作更加真实生动,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
3.运用修辞,写出变化。不少学生能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把实验过程中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写具体,写形象。如有学生在写鸡蛋浮起来的实验时,把浮起来的鸡蛋比作气球,生动形象。
1.主体不符。根据习作要求,写作主体应是“我”,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不少习作写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项小实验,主体变成了老师;写父母在家里做了一项小实验,而“我”是旁观者,主体变成了父母。
2.偏离要求。根据习作要求,重点应是写“我”如何做小实验,写出步骤过程,而不是作为旁边者如何观察事物的变化。如有习作写观察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不是写做实验的过程了,已偏离习作要求。
3.内容同化。不少习作写的是鸡蛋浮起来的实验,行文布局也基本趋同,千篇一律的内容难以让习作脱颖而出。
四年级
单
元
习
作
亮点
不足
当
个
“
小
诗
人
”
1.从生活中选材,表情达意。不少学生从生活细节中选取素材,抓住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来写诗歌;同时确定积极向上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妈妈粗糙的手入手,生发对母亲的赞美,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2.巧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大多数诗歌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同时使语言优美生动。
3.想象丰富,充满童真童趣。不少学生能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如写“我”给风找家;“我”去太空客栈游玩,落下了一只鞋子,鞋子变成了流星云,富有趣味性,充满童真童趣。
1.内容空洞。有些诗歌内容空洞无物,或缺乏中心思想,或所描写的素材过多,或大量堆砌优美语句,缺乏真实感。
2.描写过于简单。部分诗歌描写过于简单,没有实质性内容。
3.节奏感有待增强。诗歌要有一定的节奏感,或押韵,或句式整齐,或运用叠音词和拟声词,等等。不少诗歌缺乏节奏感和音乐感,无法实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悦耳的效果。
我
的
动
物
朋
友
1.感情真挚。大部分学生能在习作中写出自己与动物的“朋友”关系,通过写动物与“我”交往互动的真实事例,或在结尾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详略得当。大多数习作能抓住重点,从动物的生活习性、脾气等方面详写其特点,而略写其外形。
3.首尾呼应。有些习作在开头创设情境引出动物,在结尾回到情境中,做到了首尾呼应,使习作结构完整而严谨。
4.“总分总”结构形式。不少习作按照“总分总”结构形式来写,开篇总写引出下文,中间多个中心句概括动物特点,结尾总结全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1.思路不清晰。不少学生的写作思路不清晰,如先写动物的脾气,接着介绍其外形,再说其生活习性,最后才说其来历和姓名,缺乏逻辑性,让读者读了习作后仍对笔下的动物了解不深,找不到头绪。
2.没有重点。不少习作介绍动物,“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把动物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来,缺乏重点,也没有中心。
3.所介绍的动物特点和叙述的事例不相符。部分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动物的特点,并用事例来展开描述,但事例与特点不相符。如有习作在段首用中心句概括猫爱干净的特点,而接下来所描述却是猫在洗澡时,咬伤了家人,而后“认错”的事例,偏离了动物特点的描写。
五年级
单
元
习
作
亮点
不足
我
爱
你
,
汉
字
1.情感到位。大部分学生能把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喜爱体现在习作的字里行间,对汉字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深厚的情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