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
花落是诗
+
.11.12
年暑假,我读完陈迅喆的《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一年级》,感觉自己像是收到了一份美好的礼物——一份来自语文教学上的礼物。这本书收录了陈老师的十堂绘本教学课堂实录,让作为读者的我,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陈老师课堂的精彩迭出与趣味十足。陈老师从海量绘本中精挑细选出十多位大师名作,以自己对绘本的独特解读为基础,加上创意十足的课堂引导,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绘本及拓展写作的浓厚兴趣。正如陈老师所言,“写作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不断和孩子重复这句话并无意义,而要切实展现这件事的轻松和快乐。”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教师举重若轻般的引导与孩子们灵感迸发的火花,真是受益匪浅。
01
一、十堂“寓学于乐”的绘本作文课
在这十堂绘本作文课上,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阅读的审美趣味、情感的引领熏陶、思维的发散,还有口头表达的针对性训练。
前两堂课借助《晚安,月亮》、《田鼠阿佛》、《收集东收集西》,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发现,原来万事万物都值得自己道声晚安,而不同事情、不同职业,都像是一种“收集”;第三堂课通过阅读《蚂蚁和西瓜》,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从小蚂蚁的视角去看大世界,学会共情的能力;第四堂课借助《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和《克里克塔》,让孩子慢慢体会到,只有投入真情实感,才能寻觅到事物的独特之美,写作方可水到渠成;第五堂课借助《黄色的小象》和《七彩下雨天》,引导孩子打破常规认识,激发灵感,对万物都问一句“为什么”;第六堂课借助《凯能行!》和《云娃娃》,帮助孩子认识到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优缺点,让孩子对身边人、对世界万物都多一份理解与包容;第七堂课借助《我爸爸》和《我家是动物园》,给予孩子一个观察家庭的全新视角,感受每一个家庭独特的可爱与温情;第八堂课借助《夏天的天空》和《风喜欢和我玩》,带领孩子拥抱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片云、一阵风,让孩子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放飞想象;第九章借助《胡萝卜种子》和《弗洛拉的花》,引导孩子体会“坚持”与“收获”的美妙关系;最后一堂课借助《圣诞老人的王国》,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这十堂绘本作文课,兼具绘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双重价值。如陈老师所说,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解并感受自己为何下笔写东西,学会让心里话真实流露于笔端,而不至于中年级踏进烦恼的作文补习班。”对于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这样的绘本教学,颇具启发性。
02
二、低段绘本教学的价值
低段的孩子天真浪漫,思维较为发散,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文学形式,其新颖美丽的图画、简洁的文字,特别适合孩子们阅读,也容易引发孩子们的共鸣。将绘本引入课堂,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二是有利于提升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
1.绘本教学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也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学习辅助工具。据统计,一个人的知识有80%来自于阅读。一个孩子的阅读力决定了他九岁之后的主动学习能力。因此,早期阅读落后的孩子,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这也是造成班级学情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陈迅喆老师曾说,“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只有没让孩子体会到感情的书籍。”这句话非常打动我!面对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多地应该去思考,我们是不是没有为孩子提供合适的书籍?我们是不是不经意间破坏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显然新颖有趣的绘本更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上绘本阅读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示范朗读,来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长期的阅读习惯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绘本教学对于语言表达的提升
绘本阅读课可以借助三个方法,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是让学生尝试复述故事,帮助他们读懂绘本,也锻炼他们的复述能力。二是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口头创作,比如根据绘本内容创作一首儿童诗或是一段话,为下一步书面表达打下良好基础。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而写作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一提到写作文就心生畏惧。孩子们一看到作文题目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写成干巴巴的“流水账”。其实,写作讲究一个字——“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想法。每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体会和观察,而我们老师要做的便是引导孩子流畅地表达出心之所想。然而日常教学中的很多命题作文,都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脱节,或者无法引发孩子写作的兴趣。如陈老师所言,“对于孩子来说,写作应该是一种完全自发的行为,因为他们感到快乐和自豪,他们想记录自己的灵感和火花,所以才下笔。”以绘本为切入点的写作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有话可说”,为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03
三、低段绘本教学的尝试
这学期,我迫不及待地在课堂上“照搬”陈迅喆老师的绘本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执行的是“拿来就用”的老办法,先模仿再力求创新。在上绘本阅读课的过程中,我慢慢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口头表达的变化和想象力的变化。
第一次上绘本阅读课时,孩子们的表达给我的感觉是,“现实主义”。他们提到的事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倒也不是不对,而是缺少那么一点幼稚、一点浪漫、一点想象、一点天马行空。确实,都市的孩子,被物质包围得太严实了,跟大自然的接触太少了。另外,电子产品的过早、过度使用,特别是抖音的盛行,让他们早早地接触大量成人世界的信息、时尚,他们越来越快地成为一个个“小大人”。
第三次上绘本阅读课时,讲到《我家是动物园》这个绘本。这个绘本讲的是,在小男孩祥太眼里,家里每个成员就像一种动物,各有各的脾气和特点。讲到爸爸时,我让小朋友观察爸爸的形象。他们会说,“爸爸刚起床,没有精神,眼睛就像阿佛一样。”这个答案让我挺惊喜的,因为阿佛是绘本《田鼠阿佛》里的主角,它的代表性神态就是半开半闭的眼睛,小朋友一下子就联想到了田鼠阿佛,说明我们读过的绘本,都会或多或少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第四次上绘本阅读课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明显发生了变化。我们讲到绘本《弗洛拉的花》。我问孩子们“种下一个秋千,会长出什么呢?”孩子们小手如林,“长出快乐”、“长出凉快”、“长出活力”。我问,“种下你们画的一幅画呢?”孩子们笑着说,“长出花花世界”、“长出一群恐龙”、“一座美丽的城堡”、“长出阳光”、“长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五颜六色!”真好啊!在绘本的浸润下,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更加天马行空,表达也更加自由自在了。
附
孩子们的部分作品
《晚安,我的家》
(刘姿墨)晚安,冷冷的空调。晚安,暖暖的枕头。晚安,亮亮的灯光。晚安,弹弹的床。
晚安,美丽的妈妈。晚安,打着发胶的爸爸。晚安,穿的Hellokitty衣服的自己!
《我家是个植物大战僵尸游戏》
(林洽铭)
我的家人就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角色。
我像茄子忍者,因为我跑的速度很快;
妹妹像甜薯,因为她很可爱;
妈妈像火爆辣椒,因为她一生气就炸;
爸爸像火炬树桩,当我不好好写作业的时候就头上冒火;
爷爷像大喷菇,因为他喜欢抽烟;
奶奶像玫瑰剑客,因为她很爱美!
《收集东,收集西》
(郭泽鑫)我喜欢收集彩色的树叶;树叶喜欢收集阳光;阳光喜欢收集天空;天空喜欢收集雨水;雨水喜欢收集泥土;泥土喜欢收集大树;大树喜欢收集树叶……
《我有一个神奇的种子店》
(陈悦可)
我种下酸味,长出了黄亮亮的柠檬;
我种下甜味,长成了不同颜色的泡泡糖;
我种下苦味,长处了长长绿绿的苦瓜;
我种下辣味,长出了圆圆红红的麻辣豆;
我种下咸味,长出了白白的盐;
我种下香味,长成了咖啡色的板栗。
我的种子店真神奇,
它能种出各种各样的好吃的!
你想吃吗?
《罗书涵能行!》
(罗书涵)
我问爸爸,我什么能行
爸爸说,胆小能行、爱哭能行、赖皮能行
我问妈妈我什么能行
妈妈说我长得能行
其实我好多能行
我自己会吃饭、刷牙、洗澡、穿衣服
自己读故事书、拼魔方、骑自行车
上课认真听讲,写字进步很大
我是罗书涵,我要更能行
《我和蜜蜂和奥特曼》
(曾圣杰)
我采一朵花儿,
怎么都酿不出蜜,
会酿蜜的小蜜蜂却不能像我,
能在水池里游泳。
我伸直双手跳啊跳,
怎么也跳不上天空,
有必杀技的奥特曼却不能像我,
能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
蜜蜂、奥特曼,还有我,
我们不同,我们都好!
写在最后
感谢陈迅喆老师将她的教学智慧出版成书,让我们有幸一睹并追随!希望课堂上的绘本共读,能给孩子们带来欢声笑语,放飞孩子的想象,以梦为马,下笔成诗!
文字丨欧阳晓珊
美编丨欧阳晓珊
审核丨陈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