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小班我身边的小动物

身边的小动物

主题来源:

孩子们中午散步时,看到老师们新刷的墙饰,所有的小朋友顿时惊呼!

这是森林吗?

是的,这是森林。

可这里一个小动物都没有。

对啊,那小动物们都去哪儿了?

小动物们肯定躲起来了。

小动物们要是都出来就好了,我们就可以和它们一起玩了。

孩子们纷纷走过去指着墙面:“这是谁的家?这又是谁的家?”

由于孩子们对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开展了此次学习故事。

这次的学习故事,正是利用了幼儿园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借“动物”之手,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知“观察”这一种科学研究方式,体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和尊重。

孩子们的交流

我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动物。

我也见过,有猴子、大象……

菜场也有小动物。

是的,有鱼、小鸭子。

还有鸽子。

老师们的对话

鉴于孩子们对小动物很感兴趣,如何让孩子们和他们感兴趣的动物近距离接触呢?

参观动物园?马桥那有个小型的。

路上的安全很重要,还需要门票。

咦!有个地方绝对合适。

哪里?

幼儿园呀!

好想法。

寻找幼儿园的动物

初步寻找

到田里找一找

我看到很多蝴蝶,快来抓呀

你衣服上有个小飞虫

这是什么虫?

跳跳虫呗,一跳一跳的。

老师,电线上有很多小鸟

小虫子跳到我手上,它很喜欢我

蜗牛不见了,这是它的家

这是球球虫吗?

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小朋友们只要发现了一个动物,都会蜂拥而至去追、去找。从而忘记或放弃了自己寻找的动物,教师应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二次寻找。

带有目的性的寻找

为了在寻找中让幼儿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仔细观察,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商量、讨论,决定带上纸和笔把自己找到的小动物画下来。

我画的蚯蚓

我画的小蚂蚁

我画的小蜗牛

我的是蜘蛛

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它有很多脚

我画的小鸟

我画的西瓜虫哦

分布图

回到教室,孩子们就自己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老师们注意到,孩子们分享的时候都会告诉大家自己是在哪里发现这个动物的。原来在不同的地方会出没不同的动物呀!那不如就做一个动物分布地图吧。

讨论1:哪里的动物多?

?晨晨说:“草丛的动物多。”

?垚垚说:“是的,草丛有许多蝴蝶和小飞虫。”

?蕊蕊说:“我觉得是大树上。”

?冉冉说:“我就是在大树上发现了小鸟。”

?霖霖说:“是田里的动物多。”

讨论2:为什么它们喜欢躲在大树、草丛中?

?小宇说:“它们喜欢暗的地方啊!”

?昊昊说:“它们在找吃的。”

?小博说:“它们躲在和自己身体颜色接近的地方不容易被发现呀!”

?冉冉说:“那儿是它们的家。”

?垌垌说:“因为它们喜欢和大树、小草做朋友。”

?垚垚说:“对啊,它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

反思:

老师将孩子们的分享与幼儿园地图结合到一起:我们发现草丛、树木较多的地方动物最多;在操场、台阶这些“光秃秃”的地方动物最少。

分类

第一次

 

由于小朋友们这几天的观察寻找认识了幼儿园里的许多动物,于是我们再一次经验迁移,让孩子们对幼儿园的动物进行分类。

反思:

因为第一次的分类太有局限性,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所以我们经过自主讨论、合作、商量进行了第二次分类。

第二次

苹果组分四类:蜜蜂有刺,怕它戳到其他小动物,所以它要单独放;会飞的是好朋友,要放在一起;会走路的放一起;走路一扭一扭的要放在一起。

苹果组分三类:我们把有翅膀的放一起;有脚的放一起;没有脚的放一起。

西瓜组分两类:我们要分两类,有翅膀的分在这边,没有翅膀的分在那边。

香蕉组分四类:蜻蜓是双胞胎,所以他们要在一起;有长长的线的要放在一起;

蝴蝶和蜗牛身上都有花纹,所以它们要放一起;小鸟要一个人在天上飞。

桃子组分三类:蜜蜂、小鸟、蝴蝶都喜欢跳舞,所以它们要在一起;小虾喜欢游泳,所以它在水里才行;它们喜欢在田里吃菜,所以把它们放一起。

反思:

幼儿在观察、讨论、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如:根据运动方式给动物分类,根据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等等;我们应根据孩子们自己的分法,鼓励他们寻找到动物更多的共性特征,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更多的分类,分出更多的种类。

保护动物

01

我们幼儿园里有这么多小动物,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们呢?

和它一起做好朋友。

带它一起做操。

好好保护它。

不能伤害它,不能打它。

02

我们要怎么保护它?

给它们做一个家。

像公园一样的牌牌。

走路遇到它们不能踩它们。

03

总结

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投票,投票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要做一个像公园一样的提示牌。

1.保护幼儿园的小动物

小朋友们分组画了保护动物的示意图,制作成保护牌挂在了小动物们经常出没的地方,提醒小朋友们保护小动物。

2.家园合作,保护动物

除了幼儿园里有小动物,幼儿园以外的地方也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保护它们吧!

反思:

这一次项目活动,既浅又深。浅的是对于动物的认知。孩子们对于动物的认知并不深入,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也仅仅是对以往认知的一种验证,或是稍微丰富了一点点关于动物的知识。深的是他们对于“观察”这一种科学探究行为的系统体验。他们知道了制定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他们学会了观察的分工与整合,观察不仅仅只能用眼睛,他们知道了观察还需要耐心,他们也体验到了那些观察动物的科学家们的坚毅品质……这些并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际操作中体验到的

在这一次项目活动中,他们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比如找不到动物,不知道如何分类等问题,但是他们都能在失败中积极反思与调整。这可是比成功更加宝贵的财富啊!

另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是,孩子们在观察这些动物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占有”它们,有一些抓来短暂地观察以后,他们都会尽快放生。希望经过这一次项目活动,他们也能够进一步地理解我们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动物离我们很近,但却不是我们能够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动物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相互尊重,互不打扰。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护小动物”的层面了,这是一种更加高级的生态观。

愿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涯里,不惧失败,热爱生命,对大自然永远怀揣敬畏之心!

撰稿

史镭李星南

排版

孙明秀

审核

张秋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zz/7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