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31569.html引语
年5月20日是南京大学周年华诞。同一天,由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裴平教授带领的南京大学EMBA“中脉科技队”25名队员前往甘肃瓜州,正式参加戈壁挑战赛,作为对母校华诞的献礼。为南大奔跑,为人生加油,经过4天3夜的戈壁穿越,25名队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克服艰难险阻,圆满完成赛事,获得戈壁挑战赛组委会颁发的“沙克尔顿奖”和“最佳组织奖”。近日,作为58岁的“戈友”,裴平教授在自己的办公室谈了参加“戈十”的一些感受。
(以下是裴平教授自述内容,均以第一人称表达。)
一定要让南京大学的旗帜飘扬在戈壁挑战赛的天空!
偶尔经过院长助理韩顺平教授办公室,我被室内的树雕所吸引。韩教授说那是从“第九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带回的胡杨木。我读过“胡杨礼赞”这篇散文,知道在高温干燥的戈壁滩上,只有胡杨树坚强挺拔,千年不朽。我上网查看“戈壁挑战赛”的视频,许多院校的旗帜在天空飘扬,他们的参赛队员英姿勃发,而我校组队参加“戈九”只是观摩,没有组委会的正式报道。韩教授认为,南京大学应该成为“戈十”的正式参赛队,希望我大力支持。几天后,筹备“戈十”的两位EMBA同学到我办公室,谈了他们参赛的决心和所做的准备,并邀请我参加“戈十”挑战赛。没有进行过严格的体能锻炼,却有高血压等“老年问题”,同时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工作也比较繁重,我一时非常为难。但想到在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EMBA同学能“放下一切,花钱买罪受”,为南大奔走,为人生加油,我的内心被触动了。特别是我在南京大学生活和工作了五十多年,对南大怀有特殊感情,我几乎“不计后果”的接受了EMBA同学的邀请。我参加“戈十”挑战赛,有利于鼓舞士气和筹集资金;我也想与同学们一起艰苦奋斗,让南京大学的旗帜飘扬在戈壁挑战赛的天空。
穿越戈壁,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每天行走于繁华的都市,人流如织、绿色葱茏、生生死死,物竞天择,我们对周边拥挤的生命熟视无睹,甚至感到厌倦。走进荒无人烟、没有绿色、飞沙走石、一望无际的戈壁,当我看到一只几厘米长的小蜥蜴快速奔跑,就由衷的感到惊喜,同行者也会为那顽强的小生命振奋不已。只有走进戈壁,才能感觉到生命的珍贵,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多年在不同的岗位上拼搏进取,如今有了些许功名,也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也正是如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多了一些慵懒,少了一些激情,生命之光难免显得暗淡。生命需要不断的激励。走进戈壁,没有退路,再苦再累,你必须前行。走进戈壁,就是挑战精神与生命的极限,一旦躺倒,你就必死无疑。在戈壁接受考验,思想顿悟,有利于激活我们生命中的基因和潜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很需要这样的自我激励。
“奔六”之人(年龄接近六十)要“悠着点”,往往对自己的创造力和承受力缺乏自信。肩负近20斤的背包(2,5升的水袋、三个水果、两罐饮品、20多粒巧克力、对讲机、卫星定位仪,以及药品等),左脚严重扭伤,右脚有了血泡,在高温、松软,或是崎岖不平的戈壁行走,对已经“奔六”的我来说,真的是很艰难。我几次想躺倒在地上,甚至想搭上救援车,放弃余下的赛程,但在队友们的激励和帮助下,我咬紧牙关,“糊里糊涂”地用8小时25分钟走完约32公里的实际赛程,与队友们手挽手、肩并肩地冲过“红线”。在宿营的帐篷里,我躺在地上不吃不喝,全身像散了架,但我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强大,虽已“奔六”,我还行。认识和不认识我的“戈友”们都说我“像年轻人一样”,四面八方的弟子也发来短信表示祝贺与敬佩。穿越戈壁,我找回了一度缺失的自信,也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尊严。
知行合一,才能获得真知
从小学到大学的语文课上,我都读到过唐代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著名诗句。老师们几乎都是这样解释的:大漠戎边将士燃起的炊烟在无风的空间里笔直向上飘升;滚滚长河的西尽之处,如血的夕阳缓慢下滑。这次走入戈壁深处,我经历了三次龙卷风。旋转和有强大吸力的龙卷风将灰黑色的沙粒卷起,直上云天,那才是真正的“孤烟直”。饮烟轻盈缥缈,即使在无风的空间也是四处弥漫,怎么能直上云天?在戈壁行走,我几次看到大漠尽头的“长河”,可我直奔而去也没有见到真正的“长河”,那是大漠特有的“海市蜃楼”。如果大漠中能见到水流滚滚的长河,那大漠岂不应该是绿洲吗?王维以诗人浪漫的想象和超越生活的语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但却让后人误解了真实的自然景观。这不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错,而是当代读书人没有知行合一。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寻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那片净土
在私欲膨胀、勾心斗角和等级森严的浮华世界,许多人活得很累,又没有真正的快乐过,只能在梦中寻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那片净土,即学者们常提到的“乌托邦”。可是在50多所院校、约人参加的“戈十”挑战赛中,特别是在环境恶劣的大漠深处,我找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净土。我们是正式参赛队,都想取得好的名次,可在不同兄弟院校参赛队相遇时,大家都是互相问候,向对方高喊“加油!”。当遇到“戈友”滞留在路边时,尽管互不相识,我们都会问:“兄弟要不要帮忙?”如果兄弟院校的队员需要,“戈友”们就会把宝贵的矿泉水、食物和药品及时送上,双方没有客气,也没有留下姓名。平时常在豪华会所接受按摩服务的“戈友”,在营地的帐篷里为队友挑水泡和放松筋骨,虽然都是“处女作”,但他们做到了尽心尽力。我们为“戈十”携带的物资都不再是私有的,可以随时赠送和自由分享,基本实现了“按需分配”。在梦中寻找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那片净土,就是戈壁挑战赛的真实而又多见的场景。参加“戈十”挑战赛,虽然条件艰苦,但我很享受,很快乐。如今回到繁华都市,可我还经常梦回戈壁滩上曾经有过的那片净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加“戈十”挑战赛,就是重走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之路。当年玄奘为取回印度佛教真经,曾经发愿:不取回真经,就一路西行,绝不向东。南京大学EMBA“中脉科技队”25名队员秉持“理想、行动、坚持”的理念,决意为南大奔跑,为人生加油。在整个“戈十”赛程中,25名队员克服中暑、伤痛、饥饿、干渴和疲惫等折磨,以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努力前行,相互扶持,没有一个掉队或退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圆满完成了“戈十”挑战赛。参加“戈十”,重走玄奘之路,我们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这就是:成大事者,一定要有理想,还要有行动,更要能坚持。我要向25名参赛队员致敬,他们在“戈十”中的表现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为亲爱的母校奔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奔跑,我们要学习玄奘精神,不达目的,绝不回头。
让南京大学的旗帜继续在戈壁挑战赛的天空高高飘扬!
南京大学EMBA“中脉科技队”是第一次正式参加戈壁挑战赛,也得到了“沙克尔顿奖”和“最佳组织奖”。不论人们如何评说,我认为:EMBA同学参加戈壁挑战赛决不是为了争夺赛事的前几名,更不是花钱买罪受,而是为了挑战自我,实现超越,并以此为契机,迈向人生更高和更远的目的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参加戈壁挑战赛或与此类似的活动,应该成为EMBA学员的选修课,南大商学院要鼓励大家选修这门课,给2学分。听说厦门大学等高校的EMBA项目就是这样做的。
“戈十”结束了,“戈十一”就要开始了。我们要总结“戈十”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做好参加“戈十一”的动员工作,鼓励越来越多的EMBA同学和校友参加;加强A队和B队队员的选拔与训练,扩大C队或亲友团的规模;以多种方式筹措参赛的资金和物质,改善参赛队员的装备和条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优化训练和竞技的方案;宣传“理想、行动、坚持”的理念,形成有利于参加“戈十一”的氛围,等等。
我参加了“戈十”,感触很深,收获很大,也一定会以实际行动支持“戈十一”。同时,我也希望学校和商学院重视“戈十一”,希望社会各界支持“戈十一”,更希望出现较多的“戈十一”勇士。在“戈十”挑战赛的天空,南京大学的旗帜最大,举得最高,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要共同努力,让南京大学旗帜继续在“戈十一”挑战赛的天空高高飘扬。
南京大学EMBA校友官微ID:emba-njuer南京大学EMBA校友官微,为广大校友搭建更加广泛的交流联谊平台,促进EMBA校友的事业腾飞。
搜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