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重磅消息传来,蚂蚁集团分别在上交所和港交所暂缓上市。
是的,你没有看错,蚂蚁集团不能在11月5日准时上市了。股民中签的新股泡汤了,无数股东财富自由的美梦破碎了,金融科技很可能变小贷公司了,倍的PE概念只剩20倍了。
怎么会酱紫?到底发生了什么?
1
马云演讲一周前,马云当着一众金融大咖的面,直言“银行当铺思维”、“中国金融没有系统”,将中国银行业扒了个底掉。马云认为中国的金融系统思想落伍,监管水平落后。他认为监管分为监和管,目前中国监的水平不行,在管上面又太用力,阻碍金融创新。他批判了目前银行都是当铺思维,需要钱的借不到,然后银行拼命把钱借给不需要钱的企业,形成资源错配。马云表示创新难免犯错,应该给出容错空间,监管太严会导致不发展,而不发展本身也是风险。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发言2
马云炮轰监管的深层原因马云的这次发言,被各种人以各种解读,但如果是创业者来听马云的这段吐槽,一定会找到知音,会有相识恨晚的感觉。为何马云会这样吐槽呢?其实,这一方面是利益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现在的金融系统本身存在许多问题。想知道蚂蚁金融中的花呗、借呗为何能发展得那么快吗?有什么秘诀?请看下面的这个视频,也许就能够找到答案。随后连续三天,支付宝遭到官媒点名批评,还有银保监会官员将支付宝旗下的花呗、借呗、相互宝等产品拉出来捶打,直指支付宝“普而不惠”。
更大的风暴在马云被请去喝茶的前一刻就已经来了,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网络小贷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直击支付宝的命门。
对照新规,蚂蚁集团监管风险暴露无遗:
1、网络小贷要实行属地经营,跨省经营需要批准。
助贷是蚂蚁的盈利核心,而背后支撑这个核心运转的就是两大小贷公司,一个是借呗的主体“蚂蚁商城小贷”,另一个是花呗的主体“蚂蚁小微小贷”,都在重庆注册,并在全国开展业务。
但以后除了重庆之外,其他地区的业务开展需要重新申请,届时能否获批、获准经营的地区范围都成了未知数。
2、网络小贷通过银行等非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ABS)等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倍。
我们如今能在淘宝、天猫上放肆的剁手,下个月再还,手头紧张还可以从支付宝上随时借点来应急,靠的就是支付宝从银行或利用ABS融来的钱。
特别是ABS融资,因为这个方式没有次数限制,蚂蚁在三年的时间内循环融资了40多次,将原本30亿的资本金滚成了多亿的规模。
但如果加上5倍的杠杆上限,按照支付宝两家小贷公司亿的资本家来算,能放贷的规模只有亿,结果只有两个:支付宝要么大幅提高资本金,要么大幅降低放贷规模。
3、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的经营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意味着支付宝用自己手上的小钱撬动银行大钱的玩法失效了。
4、对单个自然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30万,或其最近3年年收入的1/3,取其中较低者为最高限额。对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余额,不能超过万。
看似是对借款人提出了限额和资质要求,实际上等于给支付宝的放贷规模设定了一个天花板。
今年上半年,蚂蚁的信贷余额高达2.15万亿,其中消费贷款1.73万亿,小微贷款亿。而蚂蚁的自有资金放贷余额仅占约2%,即亿左右。
按照新规的要求,蚂蚁想维持这个放贷规模,得将资本金补充到惊人的亿,或者是将规模压缩到亿,只有目前规模的14%。
3
蚂蚁金服暂缓上市的原因及其影响
正如财经评论员付峙峰所分析的那样,首先,蚂蚁本身是走在监管前面的。但作为一个平台中介,不管什么科技,本质不变,风险都是金融部门承担,监管职责也是金融监管机构承担。这里面存在权责不对等、风险利益不对等和看不到的风险等问题,既然你自己都说了监管落后,那么现在监管补上了……其次,昨天出了网贷监管的文,后续一系列监管都会跟上,这就是重大风险里的监管风险,招股说明书里说的很详细。出现了重大风险,必然是要暂缓上市的。因为监管跟上了,你的业务模式存在改变的风险,商业模型和财务模型要跟着变。说不定还会就信贷定价模型还要拆了重新搞,说不定还要搞压力测试,毕竟已经大而不倒了……再次,既然这么多模型要变了,那么定价势必要重新调整,而且是大幅调整。你不调整,投资人肯定不买账,不管是内地交易所还是港交所,都会面临监管职责问题。因为毕竟你还没IPO,期间出现这些风险不能不做反应。最后,上市没问题。你定价重新定的话,交易重新走一遍,该退的退,否则对投资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监管风险出现了,你说我们定价不变,投资人是不会答应的。二级市场的韭菜又躲过一劫,当年的中石油上市留下的心理创伤至今未能平复。后面几天A股会不会收复前期因蚂蚁上市带来的跌幅,我们拭目以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