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多说话不如少说话,不

北京最好的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故同于道者,道亦得之;

同于失,道亦失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

这一章的字面意思相对较为容易理解。

少说话比较符合自然规律。

你看狂风一般不会连续吹一上午,

暴雨一般不会连续下一整天,

老天爷都不能长久,

何况我们小小的人类了?

所以修道之人处处依照"道"作为行事准则;

处处依照"德"作为处事标准;

失道失德的人,他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就会处在错误的人生轨道上。

顺"道"而行的人,"道"也喜欢他,帮助他,他的人生就顺畅;

逆"道"而行的人,接踵而来会有各种苦难、痛苦等着他,他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被人信任?因为他失信在先。

希言自然:少说话比较自然。

这个观点原本是老子建议君王的治国之道,言外之意是建议君主减少言辞政令。

然而这个智慧对每个普通人都一样重要。

你看大自然,台风和飓风这种毁灭性的大风,不用持续太久,就已经是毁灭性的了,要是不停地刮这种狂风,那还让不让人活了。

暴雨连着下两个小时就发洪水了,很少见到连续一天的暴雨的。

所以你看看,过大的风和过大的雨都持续不长,过多的说话符合自然规律吗?

聪明的人效仿大自然,就应该学会少说话。

有的人认为有口才就是能说会道,甚至羡慕话多的人。

殊不知,真正的沟通高手恰恰是话少的人,是善于倾听的人。

假设今天你去了超市,迎面走来一个推销员,向你滔滔不绝的推荐着洗发水,恐怕你明明想买都没心情买了吧!

超市的奥妙就是"不销而销",让你在闲逛中,自由自在中,不知不觉购买了很多东西。

有了推销行为反而降低了购买欲望!

你说说,话多有什么好处?

当丈夫回到家遇到爱唠叨,喋喋不休的妻子,是何等的心情?本来就已经在忍受对方的唠叨,然后她再给你来上一句:和你说话你怎么老是不回答啊?堪比雪上加霜!

自古以来,名家,圣贤们都留下过关于主张少说话的名句,例如:

言多必失。

说话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

你看电视里的访谈节目,例如杨澜访谈录,哪一次不是让嘉宾畅所欲言?哪一次是杨澜自己在说个不停?

你再看看审讯犯人,哪一次是警察在不停地说?都是犯人在不停地交代!

你再看看法庭上,哪次是法官在不停地说?都是原告、被告和律师的陈述,法官最后断案而已。

可见,如果想达到有效的沟通目的,就要避免多说话,而尽量让对方多说!

我们周围总有这样一些人,说话没完没了,喋喋不休,他甚至不给你插话的机会,随意打断你的话,抢话说。

这样的说话方式害处很多,应加以警戒。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飓风不持续,暴雨不持久,天地都不持久,人能胜天吗?

这句话是衔接上文的,让我们少说话!

不过我对这句话有举一反三的领悟,那就是:身外之物来的快,去的也快。

如今社会人心浮躁,有些人不够脚踏实地,不能扎扎实实做事,妄图快速致富。

对此我想说的是:财富是慢慢积累的过程,钱来的快,走的也快。

财富的成长有如智慧成长,是缓缓积累的过程,财富要和德行同时增长,德行不够的人,财富过多是灾难。

央视采访过彩票中万暴富的那些人几年后的生活状态,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他们多数人反而过得比没钱的时候还惨。

要么离婚,要么负债累累。

可见,当一个人德行不够的时候,横财对应的可能是横祸。

《天龙八部》这部金庸的武侠剧里,鸠摩智偷学少林易筋经,而貌不惊人的扫地僧后来被证明是绝世高手,他说:易筋经必须和佛学同时进行,否则就会走火入魔。

不得不承认,金庸的思想境界绝非一般,否则不可能以武侠世界的方式,那么深入的透视社会现实。

从天龙八部讲述的不能快速成为武林高手,到现实中的不能一夜暴富,都反应的是来得快,走得快的天理循环。

可叹的是,现如今怎么就有那么一些人妄图赚钱快,梦想一夜暴富的心理呢?

股市中有一个铁的规律,单日发生暴涨或者暴跌的行情后面很难持续。

顶部的暴涨往往是触顶信号;底部暴跌往往是回调前奏。

所以,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求快,反而要求慢。

如此才能细雨绵绵,细水长流,温润长远。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故同于道者,道亦得之;

同于失,道亦失之。

所以说,修道的人遵守道,修德的人遵守德,失道失德的人,认他自己那一套歪理。

守道的人,道就会把好处给他;

失道之人,失道的代价就会找上他。

一个好人,不会因为他做的好事多,疾病就不会找上他,死神就能放过他。

他在利人利他方面得道了,但在健康养生问题上失道了!

得道之处,人民赞美他,纪念他;

失道之处,疾病找上他,带走他。

这是不以人的情感为转移的天理循环规律。

一个人一生之中所有的苦痛,悲剧,多数都是失道之后的必然结果,而这一切人们自己往往事前看不清,无法预知。

举例:

有一个人,曾经做过一家比较正规的直销事业,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失败了。

失败后,他不再追求脚踏实地做事业,而是一味地追求赚钱快。

于是,他专门做拉人头赚钱的老鼠会平台,拉一个人就立马能看到钱。

再到后来,索性产品也不卖了,直接做资金盘。

十年过去了,他的结局怎么样了?

妻离子散,负债累累!

他的母亲因为村里人被他儿子骗了很多钱,无法抬头做人,喝农药自杀了!

她的妻子带了五个孩子,四个不是自己的,而是被他坑的人养不起孩子,把孩子索性扔给他家来扶养。

她妻子和他最终离婚了。

他有家不敢回,经常有债主来讨债。

他何以混到今天这般地步?想必各位看官们都一目了然了!

正是因为他失道在先。

正道是,越帮助别人自己才会得到越多,而他正好相反,越坑害别人,自己失去的就越多。

信不足,焉有不信。

因为一个人的信用不足,所以别人才不敢相信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身边的人谁的可信度更高些?谁要加以防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

有一个人,和别人说完了一件事之后,总习惯的加上一句:真的,你要相信我。

这句话实际上已经暴露了他的信用不足,话语有分量的人何必还需要加上这么一句话来画蛇添足呢。

我们身边常有这样一些人,说话喜欢信口开河,他自己不知道的、不确定的事情,被他说的跟真的一样。

时间长了,你发现他以前说的很多事情都是假的,下次他说什么都不会再相信了。

在借钱上,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可偏偏借钱的事儿变成了"借钱的是大爷,讨债的是孙子"这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这个社会是建立在一个庞大的信用体系上的,失信的人多了,国家就会动乱,社会就会瓦解。

最简单的道理,我们到地摊上买点小吃,你起码要相信他不会害自己,不会在食物里下毒吧!

如果这点信任都没有,这个社会该有多可怕!

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周幽王,荒淫无度,他到处搜罗天下美女,褒姒这位倾国倾城的美女让他不能自拔。

美人虽美,就是不笑,为了搏褒姒一笑,周幽王不惜赏金千两。

骊山烽火台上,在无任何战事的情况下,周幽王点燃烽火,各路诸侯以为敌人入侵,四面八方赶来救驾。

到场后得知只是为了博美人一笑,戏弄大家,诸侯们愤愤离去。

褒姒果真微笑了一下。

此后,周幽王多次烽火戏诸侯,诸侯们再也不上当了。

后来,敌人真的入侵,点燃烽火已经没人相信了,周朝灭亡。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征信体系会越来越完善,将不再局限于支付宝的蚂蚁信用分。

可能身份证里都会逐渐录入个人的征信记录。

一个缺乏信用,甚至没有信用的人,将难以在未来的社会生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dc/12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