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板块: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的另一边》,跟随作者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感受到想象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充满奇思妙想的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要变成树的原因,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事情。最后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开始吧!

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都很常见,相信一定难不倒你们。来读一读吧!(希望鳄鱼痒痒丁零香肠巧克力糖醋排骨)

师:“痒痒”这个词,第二个“痒”要念成轻声。“丁零”也是一样,“丁零”“丁零丁零”,都是拟声词,课文中还有几个拟声词呢,你们能找到吗?

生:我找到了。“我”的心跳声“嗵嗵”,“我”肚子里发出的声音“咕噜噜”。

师:反应真快,再看下面这行词语可都是好吃的食物,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月字旁”的字一般与身体部位有关,“酉字旁”的字一般与酒有关,醋就是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的。认识生字的时候,可以联系汉字的偏旁,想一想它的意思。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23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要变成一棵树的原因,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变成树后发生的事情呢?

生:课文1~4自然段讲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5~23自然段写了当“我”变成树后发生的一系列有意思的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生:“我”因为不想回家吃饭,所以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我”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之后,小动物们住进来了,连妈妈也来了,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们分食物,“我”看到那么多美食,馋得直流口水。最后“我”发现妈妈竟然知道这棵树就是“我”。

第二板块:感受想象,发现特点

师:说得不错,故事中哪些想象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呢?请默读全文,圈画出来,然后选一两处,说说为什么有意思。再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开始吧!

师:你觉得故事中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呢?

生:我觉得第4自然段的想象很有趣,特别是第二句话:“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变成树的过程:痒痒、冒。身上痒,说明要有树枝冒出来,“冒”字说明这些树枝很有生命力。这样的想象很合理,也很有意思。

师:是的,这段话先写“我”希望变成一棵树的美好愿望,接着写“我”是怎么变成一棵树的,抓住变化的特点,用上了几个很形象的词语,让“变”的过程更加具体了。发现了课文中想象的秘诀,我们也仿照课文的样子,来试着变一变吧!先想象一下,你可以变成什么、怎样变,然后学着课文的样子写清楚。

师:先来听一听这位同学是怎么写的,尤其要注意听她的变化过程。

生:我希望变成一朵云,逍遥自在,想飘到哪儿就飘到哪儿。我这样想着,就觉得浑身忽然轻飘飘的,软绵绵的,我的衣服变成了白色的轻纱,我的头发也像白丝带一样飘了起来。我开始不断上升,大树、高楼竟然都变成了小蚂蚁!我赶忙低头一看,惊得我差点说不出话来,你猜怎么着?我真的变成了一朵云!一朵大大的云!

师:这位同学先写了自己的愿望——变成一朵云,接着她就开始变了:浑身变得轻飘飘的,软绵绵的,她的衣服、头发都变得像云一样。然后她开始不断升高,飘到了天空……把变的过程写具体了。她的想象和课文一样,很有意思。课文中还有哪些有意思的想象呢?

生:英英变成了树之后,却还能像人一样,会弯腰,会流口水,有心跳,肚子饿了还会咕噜噜叫。最特别的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这棵树不长苹果不长梨,光长鸟窝。一般的鸟窝是半圆形的,可是这棵树上却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总之,各种形状,这棵树上都有。风一吹,这些鸟窝还会跳舞。真的好有意思。

师:你见过会跳舞的鸟窝吗?我们也来想象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鸟窝会怎样跳舞呢?

生:椭圆形鸟窝像摇篮一样,晃过来晃过去。

生:菱形鸟窝踮起它尖尖的脚趾,跳起了芭蕾。

生:三角形鸟窝最稳定,它跳舞时,只是含蓄地点点头。

师: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想象,让这棵树变得更神奇、更有意思了。你们还找到哪些有意思的地方?

生:我觉得课文的第6、7、8自然段的想象很有意思。这棵树不仅长得很神奇,还有很奇特的一点是,树上竟然可以住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只要你喜欢,不管什么样的动物都可以住进去。小鳄鱼平时不是住在水里的吗?小狐狸不是该住在洞里的吗?可是现在这些动物们都住在了这棵树上。还有,动物们住到树上去的方法也与众不同。这些想象真是太有意思了!

师:一般的树,长叶、开花、结果子,可是这棵树却长鸟窝。风一吹,还能跳舞。动物平时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习性,住在不同的地方,可是这棵树上可以住各种动物。一般上树要用力攀爬,可是这棵树却会弯腰,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能上去。

师:想象中的事物都跟它们本身的特点截然不同,看来变换它们的特点进行想象,可以让想象变得更有意思呢!(板书:变换特点进行想象)

师:你还找到了哪些有意思的想象呢?

生:当妈妈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分给小动物,“我”馋得流口水时,小狐狸居然以为是天在下雨,小鳄鱼觉得是小松鼠打翻的牛奶,还有的猜是小虫子撒的尿,小白兔以为大树哭了……它们谁也没想到竟然是“我”流下的口水。这样的猜想也太有意思了吧!

师:课文的插图画的就是这个场景呢!雨、牛奶、虫子尿、眼泪,这些都跟口水有相似之处,是液体,难怪它们会这么猜想。如果你是住在树上的一员,会觉得这“水珠”可能是什么呢?

生:“是住在树顶上的鸟太太在晾小鸟们的尿布吗?”小鸭子一边说,一边抬头看了看。

生:不对,不对,应该是小蜗牛的棒冰融化了,他吃东西的速度真得有点慢。

师:你们抓住了“口水”的特点,展开了大胆的想象,这个故事也因为你们的想象变得更有意思啦!我们在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关联事物的特点来想象,这样的想象,既合理又有趣。(板书:关联特点进行想象)

第三板块:聚焦特点,搭建支架

师:想象,是有方法的。我们从作者有意思的想象中,感受到可以通过变换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想象,从而让普通事物变得更新奇有趣;关联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可以让想象既合理又有趣。那怎样变换特点或者关联特点,才能把想象写得这么有意思呢?请你自己读一读这些有意思的地方,通过对比这些事物本身特点,发现作者故事里有什么不同,学着运用课文中的一个方法,展开想象,画一画思维导图。

师:我们来听一听这几位同学的发现。

生:读5~6自然段,我发现作者在写这棵树长鸟窝的部分,首先是把树生长的方式改变了,把树长果子变成了长鸟窝。接着他又把鸟窝的形状特点变了,变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

师:抓住了生长的特点和鸟窝的形状特点变换,并进行想象,让普通事物变得新奇有趣。(师出示“叶脉状思维导图”:变换特点去想象,生长特点、形状)

生:第9到11自然段,这里作者也是变换了树原本不会动的特点,让树会说话了。而且树有了心,紧张的时候和人的心脏一样会嗵嗵跳,会颤抖,震得鸟窝也一动一动的。

师:你结合了生活经验去体会,分析得也很到位。这里从动和静的角度,让树有了人的动作和心理特点,也让静止的鸟窝动了起来。(师出示“叶脉状思维导图”:变换特点去想象,生长特点、形状、动静)

生:这棵树会流口水,留下来的口水啊,让小狐狸以为是下雨了呢,其他小动物们也产生了许多有意思的联想,第15到20自然段的对话很有意思。

师:这么新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吧。边读边回想,作者在这里是用了什么方法来想象的?

生:口水、雨水、牛奶、虫子尿、泪水,都是液体,会流动。作者用事物的状态特点把几个事物联系起来想象了。

师:作者从“口水”的液体形态特点关联了几种液体,创编对话。我们想象的时候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jj/9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