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太极拳已然走火入魔蚂蚁金服被暂停上

北京青春痘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8736745.html

一周前,马云当着一众金融大咖的面,将中国银行业扒了个底掉。

话音未落,

11月2日上午,马云被监管部门约谈。

11月2日晚上10点,银保监会和央行共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11月3日,蚂蚁集团被暂停上市。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在都已经完成认购抽签这一步后被暂停上市,看起来非常的突兀。

很多人认为,这和马云在10月24日上海金融峰会上的发言过于随意,犯了忌讳有关。

但实际上,马云在24日金融峰会上的发言一点都不随意。

常年脱稿,喜欢临场发挥的马云,在峰会上的发言,是完全对着稿子读的,而这些稿子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没有一句话是自由发挥的。

“不能因为p2p(爆雷)就否定整个互联网金融。”

“(监管)创新一定要付出牺牲和代价,为未来担当,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

“中国金融没有系统!”

“(中国加入的)《巴塞尔协议》是一个老年俱乐部!”

“今天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今天需要政策专家,而不是处长式的文件专家。我们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不要办公室理论的实践,P2P就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

“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

马云炮轰监管的深层原因

马云的这次发言,被各种人以各种解读,但如果是创业者来听马云的这段吐槽,一定会找到知音,会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为何马云会这样吐槽呢?其实,这一方面是利益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现在的金融系统本身存在许多问题。

想知道蚂蚁金融中的花呗、借呗为何能发展得那么快吗?有什么秘诀?

请看下面的这个视频,也许就能够找到答案。

年,浙江省严禁一切民间借贷,于是马云跑到了重庆,开办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

一家叫花呗,一家叫借呗。

这两家小贷公司的注册资金,合起来只有30亿。

然后,以1比2的杠杆,从银行合法合规的借来60亿,凑够90亿的资本金。

当蚂蚁集团把手里的钱都贷出去后,将这一大批贷款合同做成了一个资产包,简称ABS资产包,卖给别人,收回本金,然后反复循环。

三年多的时间里,蚂蚁集团用ABS循环融资了40多次,形成了多亿的放贷规模,而本金只有30亿。

也就是说,蚂蚁集团的放贷杠杆率,高达倍。

年之后,蚂蚁集团的杠杆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也非常庞大。

按照蚂蚁集团的上市财报,其放贷规模目前已经达到了1.8万亿,但本金仅亿,本金率约2%。

换句话说,杠杆率高达50倍。

自己只有1块钱,蚂蚁集团可以借出去50块钱,其他的49块钱银行出。

这49块钱,银行收取5~6%的融资利息,但花呗和借呗放出去的利率,高达14~18%,中间的息差达到8~9%,全部归蚂蚁集团所有。

要注意,你的利润是49块钱的8~9%,但你的本金只有1块钱。

这简直比抢钱还暴利,所以蚂蚁集团估值才可以达到2万亿。

蚂蚁集团凭什么拿到这么高的利润?

有人说,蚂蚁集团通过科技创新,获得了利润,而规避了风险。

蚂蚁集团发行的每一个ABS资产包,里面都含有几十万到几百万借款人。

虽然每一个借款人都有违约的可能性,但违约损失可以通过其他人的利息来覆盖掉,整体违约的概率基本为零。

所以,这个ABS资产包,可以用5~6%的年化利率来卖掉。

而蚂蚁集团通过所谓的大数据,对“信用良好”的人进行无抵押贷款,收取14~18%的高额利息。

所以马云才说银行是当铺思维,所以马云才不希望自己受到《巴塞尔协议》的约束,所以马云才说不希望监管层扼杀创新。

但实际上,蚂蚁集团的这一套根本不是创新,而是江湖上屡见不鲜的空手套白狼。

马云炮轰银行系统之后,连续三天里,支付宝遭到官媒点名批评,还有银保监会官员将支付宝旗下的花呗、借呗、相互宝等产品拉出来捶打,直指支付宝“普而不惠”。

更大的风暴在马云被请去喝茶的前一刻就已经来了,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网络小贷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直击支付宝的命门。

对照新规,蚂蚁集团监管风险暴露无遗:

1、网络小贷要实行属地经营,跨省经营需要批准。

助贷是蚂蚁的盈利核心,而背后支撑这个核心运转的就是两大小贷公司,一个是借呗的主体“蚂蚁商城小贷”,另一个是花呗的主体“蚂蚁小微小贷”,都在重庆注册,并在全国开展业务。

但以后除了重庆之外,其他地区的业务开展需要重新申请,届时能否获批、获准经营的地区范围都成了未知数。

2、网络小贷通过银行等非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ABS)等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倍。

我们如今能在淘宝、天猫上放肆的剁手,下个月再还,手头紧张还可以从支付宝上随时借点来应急,靠的就是支付宝从银行或利用ABS融来的钱。

特别是ABS融资,因为这个方式没有次数限制,蚂蚁在三年的时间内循环融资了40多次,将原本30亿的资本金滚成了多亿的规模。

但如果加上5倍的杠杆上限,按照支付宝两家小贷公司亿的资本家来算,能放贷的规模只有亿,结果只有两个:支付宝要么大幅提高资本金,要么大幅降低放贷规模。

3、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的经营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意味着支付宝用自己手上的小钱撬动银行大钱的玩法失效了。

4、对单个自然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30万,或其最近3年年收入的1/3,取其中较低者为最高限额。对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余额,不能超过万。

看似是对借款人提出了限额和资质要求,实际上等于给支付宝的放贷规模设定了一个天花板。

今年上半年,蚂蚁的信贷余额高达2.15万亿,其中消费贷款1.73万亿,小微贷款亿。而蚂蚁的自有资金放贷余额仅占约2%,即亿左右。

按照新规的要求,蚂蚁想维持这个放贷规模,得将资本金补充到惊人的亿,或者是将规模压缩到亿,只有目前规模的14%。

蚂蚁金服暂缓上市的原因及其影响

正如财经评论员付峙峰所分析的那样,

首先,蚂蚁本身是走在监管前面的。

但作为一个平台中介,不管什么科技,本质不变,风险都是金融部门承担,监管职责也是金融监管机构承担。

这里面存在权责不对等、风险利益不对等和看不到的风险等问题,既然你自己都说了监管落后,那么现在监管补上了……

其次,昨天出了网贷监管的文,后续一系列监管都会跟上,这就是重大风险里的监管风险,招股说明书里说的很详细。

出现了重大风险,必然是要暂缓上市的。因为监管跟上了,你的业务模式存在改变的风险,商业模型和财务模型要跟着变。

说不定还会就信贷定价模型还要拆了重新搞,说不定还要搞压力测试,毕竟已经大而不倒了……

再次,既然这么多模型要变了,那么定价势必要重新调整,而且是大幅调整。

你不调整,投资人肯定不买账,不管是内地交易所还是港交所,都会面临监管职责问题。因为毕竟你还没IPO,期间出现这些风险不能不做反应。

最后,上市没问题。你定价重新定的话,交易重新走一遍,该退的退,否则对投资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监管风险出现了,你说我们定价不变,投资人是不会答应的。

二级市场的韭菜又躲过一劫,当年的中石油上市留下的心理创伤至今未能平复。

A股会不会收复前期因蚂蚁上市带来的调整,我们拭目以待。

综合自网络

时代精神呈现时代精粹解读社会热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jt/9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