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究竟得罪了谁

蚂蚁金服上市,本是今年全球最大的IPO,将制造大批的亿万富豪,股东包括国家队,外资队,还有杰克马的豪华朋友圈,谁料想就在上市前几天,突然被监管当局叫停了.....

对于叫停的原因,则众说纷纭.....

11月2日,杰克马接受了四大权威监管部门的约谈,正是在这次约谈后,IPO宣告终止。

约谈中具体谈了些什么?无人知晓,也不敢乱猜,但是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上想一想:蚂蚁金服的上市是不是一件好事?

蚂蚁金服,顾名思义就是为蚂蚁们提供金融服务。从招股说明书上看,主要利润来源是发放消费贷款,让缺钱的蚂蚁们也能花呗,借呗....

与蚂蚁相对的,是大象,即有一定资产规模的企业和个人。

而一个国家的信贷资源总是有限的,可以借的钱就那么多,蚂蚁们多一点,大象就会少一点,反之亦然。

蚂蚁金服被叫停上市前夕,发生了一连串的违约事件,大象还不上钱了.....

违约年年有,这没啥稀罕,但今年有所不同,看看都是哪些企业:

10月下旬到11月初,有沈阳盛京能源违约,青海国投违约,华晨集团违约,清华紫光违约,等等。

上述企业,光看名字就知道是背景深厚的大国企。以华晨集团为例,辽宁省国资委持有80%股份,辽宁省社保基金会持有20%股份,这样的企业居然两手一摊,公开宣布违约,足见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企业效益不佳,但长期以来,债券市场上有一种坚定的"国企信仰",特别是在当地有重要影响的企业,投资者相信政府一定会统一协调各种资源,出手相救。

但这一次没见到辽宁高层有什么表态,华晨集团就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11月10日,杰克马被约谈后的第8天,又一家地方大国企,河南的永城煤电宣告违约,这一次引起的震动更大。

河南永煤,违约前几乎毫无征兆,评级AAA,帐上有多亿现金,上面还放风要注入优质资产,结果无力偿还10亿到期债务。

事后投资者才知道,所谓的亿现金是受限的;另外,不但没有注入优质资产,反而把原属公司的优质资产——中原银行的股权,提前划走了!

决策者当然知道这么做的代价是什么。公然违约意味着河南永煤,乃至整个河南省的融资能力都将受到严重影响。事后证明也确实如此,河南省多只债券发行被迫取消,包括商丘市,开封市,河南交通运输发展集团等。

与华晨集团的情况一样,永煤事件也没见到河南省高层的积极表态。

这是主动去杠杆?还是实在没钱,想帮也帮不上?

反而是隔壁山西,一位副省长主动出来这样表态:

"山西省属国企近期兑付债券无问题,从来没有欠债不还的念头,金融机构要对山西有信心"。

既然企业效益不好,政府又不帮忙,投资者当然有理由怀疑:

谁是一下个河南永煤?

不少债券价格因此暴跌,比如冀中能源,河北省数一数二的大国企,"债券16冀中01"跌到68元,如果现在以此价格买了这只债券,按照约定明年3月份到期偿付时,可得本金元,再加利息。

那为什么买者寥寥呢?显然是投资者不相信冀中能源能按时还钱!

受此影响,全国各地有50多家债券取消发行,即使能发行的,利率也在上涨。可以想象,这些取消发行的企业,后续资金面将更加趋紧,或许会有新的违约发生。

甚至连国债发行都受到影响。几天前,中国财政部随卖5年期国债未足额认购,投标倍数0.99倍......

接下来央行或许会有宽松的动作,但是宽松的空间并不大,这一点我们已经分析过了。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大象们现在很缺钱,而且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回过头来再说说蚂蚁。

在资金如此紧张,利率不断上升的环境下,如果蚂蚁们还要借更多的消费贷款,这不就是在添乱吗?至少从监管者的角度看,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的消费贷款,年增长19%,年增长17%,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个增量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借呗花呗的贡献。

使用借呗花呗的是什么人呢?应该是那些有点"入不敷出",但还是勉勉强强能还上钱的人。因为有钱的人不用透支,实在没钱的人想透支也没门......

只要能找到这部分人,就能发放消费贷款,就能挣钱。但传统的银行用传统的办法去找这批人,难度大成本高。

现在蚂蚁金服用大数据,替它们找到啦!

网上很多评论是不对的,蚂蚁金服的杠杆不高。招股说明书里写的清清楚楚,蚂蚁金服要么仅仅提供服务,实际贷款的是与其合作的多家银行,要么自己贷款,再证券化后出售。后者有一定杠杆,但也在监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内。

换句话说,蚂蚁金服主要赚的是无风险的中介费,而银行为了得到数据,得到客户,只能与它合作,并且要承担全部风险。

无风险的事,谁都愿意干,而且要大干快干。可以想象,如果蚂蚁金服成功上市,募得大把资金,再有不菲的股价加持,一定能把中国的消费贷款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或许会有人担心,给蚂蚁贷款有风险,但是请看上面说的给大象的贷款,风险高不高?更何况借给蚂蚁利息高,借给大象利息低.....

或许有人会问,目前债券市场募资有万亿,33家上市银行贷款万亿,蚂蚁金服贷款才1.7万亿,根本是无足轻重,大象吐口唾沫,就够蚂蚁喝了...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很多企业借钱其实是为了"借新还旧",一笔旧债到期了,就发一笔新债还上,下一笔旧债到期,再发一笔新的....

一旦有一笔债务违约,就会新帐老帐一起算。

以河南永煤为例,一笔10亿元债务违约,所有多亿的债务立即遭到债权人追索,其大股东豫能化的偿债能力,也被严重质疑,两者相加就是多亿。这就叫"蝴蝶的翅膀",区区10亿,牵动亿,乃至更大范围的债务。

俗话说,一分钱跌倒英雄汉,有时候真的就差那么一点点....

总结一下,如果把资金比作水,现在的情况是:

水很少,大象们很渴,可能有一些大象要渴死,蚂蚁们还是暂且忍耐吧!

周期小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jt/9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