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道歉了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pf.39.net/bdfyy/zjdy/181224/6739268.html
??????????????????????????????????????????????????提示:点击上方"财经志"↑↑加入0万高净值人士俱乐部

财经志

「有态度、有深度、有鲜度的硬核财经公号」

时政头条

财经分析

证券评论

基金信托

理财投资

财富管理

金融内幕

参考资料:新青年思维、支付小帮手、极速财讯、中国基金报、广州日报、财经要参(王晶华)

今天,蚂蚁金服,彻底变为“马已今服”!

真是应了那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马首富被四部委约谈之后,蚂蚁金服IPO被紧急叫停。

怎奈何,屋漏偏逢连夜雨!

之前以火箭般的速度申请上市的蚂蚁集团,如今在上市前夜被踩了“急刹车“,A+H股上市被暂缓。就这样,11月3日晚上,资本市场预料中的“全球最大IPO”搁浅了。

被科创板和港交所紧急叫停上市后,马云的蚂蚁金服紧急发布了一份道歉声明。

就在前天晚上(11月5日)八点多,蚂蚁集团突发公告称,发行人及联席主承销商将于11月6日启动退款程序,前述资金将于10月9日退回,投资者认购的股份将于11月6日注销。

退款这个早已有料到,可能中签的都在想着靠此大发一笔,实际上背后的风险,比想象中的还要可怕,因此国家必须介入。

蚂蚁启动退款程序:名阿里员工欲哭无泪!一夜之间,天堂与地狱。你一定还记得,在7月0日蚂蚁金服宣布正式开启上市计划,霎时间,整栋蚂蚁金服大楼迎来一阵阵欢呼声,这无疑就是财务自由的象征!蚂蚁金服的上市,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蚂蚁金服的员工。

可这下,上市计划搁浅,阿里的员工们很受伤。

另外,根据今年7月份,已公开的员工持股平台不完全统计,阿里系及蚂蚁系将有近60名高管或合伙人受益于蚂蚁集团上市,成为亿万富豪。不排除有未变更工商资料的员工未列入其中。

其中,持股最少的阿里大文娱秘书长张宇间接持有蚂蚁集团0.%的股权,若按1.4万亿元估值计算,蚂蚁集团上市后,其身价将达到6.65亿元。

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阿里及蚂蚁金服的核心高管及合伙人,包括马云、彭蕾、井贤栋等。按蚂蚁最后一轮融资估值亿美元计算,马云持有蚂蚁集团估值为亿美元。加上阿里为马云带来的亿美元左右的财富,马云的身家将达到亿美元左右。

这下子,马首富摔落马下,真成了“马已今服”了。

根据公告:所有已经认购的股份将于00年11月6日全部注销。资金原路退回!

我先简单解读下这段话的意思。1、蚂蚁已经被上交所、港交所暂缓IPO上市、已经中签了的投资者的股票,将全部注销、作废3、冻结的资金将原数退款,并加上同时间段银行的利息4、何时重新启动发行?暂时未知

股票打新中签了,还能取消?退钱?!我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都会震惊。

但这个消息,虽然第一眼上去很吓人,但其实并没有出乎我的预料;我前天看到蚂蚁被暂缓上市的时候;我就猜到了90%会有这一天。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中国股市以前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之前的“苏州恒久”和“胜景山河”,就是IPO摇号都中签了,就等着上市的关口;被直接咔嚓了;一个被媒体曝出黄酒售假,一个被曝出有专利隐瞒纠纷,监管第一时间紧急刹车;这才避免了让散户们“接盘”,被割。我估计很多人会说,蚂蚁这次倒霉,肯定是马云惹的祸;都怪他大嘴巴在上海“瞎说话”,飘了!错,大错特错!这是国家在保护你们!你们应该庆幸“躲过一劫”!三

有人或许要问,马首富只不过在金融峰会上发了发牢骚,顶多是飘了一下,不至于搞成这样吧?

你或许不知,这次蚂蚁触犯众怒,被讨伐的原因有三:

第一宗罪:高利贷,通过科技、网络公司包装的高利贷

第二宗罪:蚂蚁利用监管漏洞高杠杆获取暴利,引导社会消费主义会制造超前消费风险

第三宗罪:蚂蚁的逻辑还是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老一套,即把“把消费贷款包装成债券卖给投资者”,也就是资产证券化。

第一宗罪:想必大家已经有所耳闻,这里披露一些关键数据。

8月5日晚,蚂蚁集团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的招股文件中,首次披露了蚂蚁的收入数据:一整年的营收是亿元,其中数字金融科技服务费收入.84亿,占比56.%。

而这个所谓的数据金融科技服务费,其实就是由微贷、保险、理财三部分组成,其中最大头的就是微贷,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花呗、借呗、网商贷,这部分年营收为.85亿元,后两者分别为89.5亿元、.5亿元。

说白了,花呗借呗,主要盈利模式,还是微贷业务赚钱,而不是为了实体经济服务,甚至这里有鼓励年轻人超前消费之嫌。

但是鼓励过度消费的后果呢?最终只会让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买单——这是监管机构万万无法容忍的。

第二宗罪:支付宝本身赚钱并不多,蚂蚁自有资金也仅有多亿,但却放出了万亿的贷款,50倍的杠杆。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支付宝本身赚的钱并不多,其自有资金只有多亿,却放出了万亿的贷款,这些风险由谁来背,显然不是蚂蚁自己。

据招股书显示,蚂蚁已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双方共同服务了7.9亿数字金融平台用户和万小微商家。花呗借呗成为用户使用最多的普惠型消费信贷产品,过去一年服务用户5亿。

5亿花呗、借呗用户都要“借钱”,就算一人借80块钱;亿就没了。为了能够借更多的钱给用户们,蚂蚁采用了一个“联合放贷”的模式。

按照现在蚂蚁多亿,却借贷了万多亿给用户的比例进行推算:

你借10块;蚂蚁出00块,银行出元;

你借万块,蚂蚁出块,银行出1.96万;

你们借万亿,蚂蚁就只要出亿,剩下的1.96万亿都是银行们垫的......

贷款给这5亿人以后,赚了钱,赚了利息;蚂蚁分大头,银行分小头。

如此循环往复,杠上加杠,凭借多亿的自有资金,却放出了万亿的贷款。

说白了,蚂蚁金服只是中介,放出去的万亿贷款,蚂蚁只要出亿,剩下的1.96万亿全是银行垫的。

无事发生时,蚂蚁就坐收渔翁之利。而一旦出了事情,50倍的杠杆,最终最终兜底的只有银行。

所以,看到这里,我估计懂点金融风险的粉丝们,应该已经看出问题了。国家只能紧急出手,避免更大的金融问题爆发。

至此,我们都长长的送了口气!

第三宗罪:黄奇帆曾公开评价,蚂蚁集团的ABS,就是资产证券化,把消费贷款包装成债券卖给投资者,30亿干到3亿,倍杠杆。

其实蚂蚁金服表面用科技包裹金融创新,内核还是美国次级贷款那老一套。

利用消费场景放大人性弱点,本身就是在作恶。

马云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自己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实质上绝大多数还是传统银行买的单,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加起来已经达到50万亿以上,而蚂蚁集团还不到亿,而且还是跟银行合作的,出钱的大头还是在银行。

扭曲消费观、鼓励过度消费就更不用说了,关键是放贷利率比银行还高。据金融时报报道,花呗借呗的年化率一度曾接近4%,近期有所下降,但也在15%左右,同时,通过支付宝借款的模式,借款人需要支付的利息从银行贷款的5%-6%上升至15%。

针对这个事件,也有了不同的说法。

有人觉得,银行需要抵押才能贷款,门槛太高,相比之下,支付宝能解燃眉之急,有时候确实能救资金链断掉的小微企业于水火,何乐而不为。

但也有人说,贷款还是要量力而行,没有抵押,真正出了问题会连累更多方。

要知道,任何金融,本质上都是信用、杠杆、风险,就算是所谓金融科技、金融创新,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反而可能是放大风险,需要未雨绸缪,监管防范。

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次杠杆断裂,殷鉴不远!

结尾语

有人说:一句话让马首富损失了万亿!

但反观阿里的这次大翻车,看似是由马云的一场豪情演讲所引起,但实际上所谓的金融创新,背后本身就藏着巨大的雷。

蚂蚁做的就是高利贷生意,把风险留给社会,自己却收割暴利,这完全和国家普惠金融政策背道而驰,也不符合科创板上市导向,这样靠钻漏洞、榨百姓血汗钱起家的企业不应该在中国市场上市圈钱。

感谢国家监管层,紧急出手!

11月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实控人马云等;

11月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小贷新规征求意见稿;

11月3日,上交所、港交所相继宣布蚂蚁IPO暂缓;

11月4日,香港券商陆续公布中签投资者退款安排。

看吧,今天,金融监管部门集体发声:资金要去实体经济,不要玩“钱生钱”游戏!

金融科技方面一方面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实体经济做贡献。

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所有的金融活动都要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

看吧,《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花呗、借呗或将迎监管“天花板”。

两点直击监管漏洞的命门:

首先,不得跨省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目前,借呗、花呗的注册地在重庆,但全国都能直接贷款、借钱,实行新规的话就意味着借呗、花呗只能在重庆使用,要么就得在各个省都办一个牌照。

其次,网络小贷通过银行等非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ABS)等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倍。

这一点才是王炸!按照这个条规的实行方式,如果蚂蚁金服有1亿;那放贷融资的规模就不能超过1倍,也就是亿;即使发行债券、或者资产证券化(ABS)也就是之前蚂蚁跟银行搞得那个贷款模式(文章前面说的联合银行放贷模式)也不能超过4倍,也就是亿。

此番蚂蚁上市的大反转,意味着之前本行业一边享受科技行业的高估值和监管方式,一边保有金融行业的高利润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最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表面上看,蚂蚁集团暂时成为了利益损失方,但或许只有如此,蚂蚁集团才能走得更远、更长、更稳!

感谢国家紧急出手,为监管层点赞!有读者留言说最近总是错过推送,因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jt/9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