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思维浅议邮政业嬗变国家邮政局发展研

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294189.html

量子宇宙的基本观点是“一切可能发生的正在发生”,用量子思维来审视邮政业,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在互联网的渗透下,邮政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未来趋势已经体现出量子特征,需要我们用量子思维加以认识。同时,正值雄安规划推进初期,本文也在量子思维的启发下,提出了若干设想。因为量子思维颇有形而上的意味,文中偏颇之处,敬请批评。

一、敞开心扉,卸下思维的枷锁

(一)量子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量子论是一团意义非凡的迷雾。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尼耳斯·玻尔(NielsBohr)曾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没有理解量子论”。尽管量子论至今仍然披着一层神秘面纱,但这并不妨碍它渗透到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从电脑到激光,从核能到生物技术,从通信到互联网,量子论无所不在。与牛顿宇宙观的“原子决定论”完全不同的是,量子世界观将宇宙描述成一个不断进化的、包含着整体的、深层次联通的自我组织系统,可以通过反复试错来探索未知。这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思维冲击,甚至改变了整个物理学界的基本设想,许多科学家都对量子论持有深深的敬畏。

量子论的基本特征是不连续性、不可预测性和复杂因果性,这浇灭了许多人试图理解它的热情。尽管量子概念诞生至今已有年,但不可思议的是,它的一些基本思想至今仍然不为大众熟知。人们会津津有味的谈起阿基米德的浴缸、牛顿的苹果、瓦特的茶壶和爱因斯坦的小板凳。但对于量子论,恐怕“薛定谔的猫”的实验思路,只有半个业内人士才会懂。人们倾向认为量子论是物理学科的高深理论,因此,用量子思维去思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乍看之下总有些不切实际和夸夸其谈。但是,身处量子科技构建的世界,如果我们不对量子思维展开广泛探索,也许会走弯路、吃大亏,最终失去把握变革的主动性。

(二)不确定性是量子思维开启的契机

管理模式借鉴科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当决策者面对不确定性问题,既可以用牛顿思维来思考,也可以用量子思维来思考。当选择牛顿思维的时候,决策变成了数学题,一颗决策树会开枝散叶,决策者必须假定一个确定的环境,才能采集环境中的数据,通过运算,不断接近某一概率枝上的果实。这种串行思维总是将条件分解成简单的逻辑,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预测可能出现的因果关系。然而,决策树往往停留在书本中,实践中并不好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牛顿思维注重从过去看未来,量子思维基于未来看未来。当选择量子思维的时候,决策者会看到环境自身的多变性,环境中所有要素的交互性,环境对一切观察行为的反馈性,环境其实是一个生态,因此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颗决策树,决策似乎陷入迷茫。面对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线性预测的实际意义不再突出,我们实际上已经处于必须用量子思维来思考的环境,因此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未来不可预测,但是可以创造。决策者必须敢于创造,而不仅局限于选择,才能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谋得发展

(三)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的边界

组织之于经济社会,应当用量子视角来观察。对于物质而言,原子和电子是微观的。对于经济社会而言,企业和人是微观的。物理学解决微观问题要用量子理论,经济学和社会学解决微观问题,则需要量子思维。如若不然,则很容易触及认知的天花板。在以牛顿思维为基础的宏观视角下,时空是绝对的,力是矢量,也是标量,总是能通过运算加总,因此整体等于个体之和。但是牛顿思维无法完美解释微观世界,人脑和石头的最小单元都是原子,而原子是宏观与微观的临界,要想解释人脑和石头的区别,必须依靠量子理论。换句话说,任何理论都有边界,在边界之外,与其困惑理论为什么失效,不如及时转换思维,寻找适用的理论

经济学之所以有宏观微观之分,就在于不同的视角下,理论的假设和推导都不同。用宏观视角的经济周期理论,无法解释整体经济下行时某些产业的逆势增长,因为这属于中观领域。用中观视角的产业边界理论,无法定义一些新业态的归属,因为新业态在初期只表现为若干企业行为,属于微观领域。用微观视角的市场均衡理论,无法说明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因为市场缺陷需要“看不见的手”予以调解,这属于宏观领域。但是,就像用量子科技造出卫星,也需要用万有引力定律将它送入太空一样,我们需要的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所需要的思维。

(四)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思维

后工业时代、知识大爆炸、人工智能替代机器人……当这些想象的“未来”已来,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像是一个“液态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流动,不断改变和升级,变成另外的东西”(凯文凯利)。无论是研究者还是管理者,都感到理论的捉襟见肘,传统的理论已经越来越难以解释动态和变化。正如牛津大学教授、量子管理提出者丹娜·左哈尔所指出的,在不确定和质变时代,我们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思维。

量子理论下的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世界万物互联,产业随需而动,企业聚变裂变,组织价值优先,个体灵性碰撞,文化利他主义,权威拥抱变革,驱动自下而上。

二、寻找量子思维与邮政业的结合点

(一)邮政和快递企业并不是孤立的粒子

量子理论中没有孤立的粒子,正如同邮政和快递企业,合作的意义已然胜于竞争。牛顿理论体系中,原子是坚不可摧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无法进入另一个原子内部,相撞时会各自弹开。邮政和快递企业好比行业的最小单位,它们应该是天然的对手,不可能融合。但以这种思维,显然无法回答“为什么邮政和快递、快递和快递企业之间要合作,怎样加深合作”的问题。而在量子理论中,世界上没有独立的、固定的东西,能量相互碰撞时会融合,产生难以预测的组合和变化,衍生出无穷的新事物。邮政业的复杂程度今非昔比,任何企业都不具备包揽所有服务的能力。股权投资的普遍存在,事实上模糊了企业之间的边界。在产业内,邮政和快递企业的干线运输、末端投递、基础设施、智能快件箱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在微观层面表现活跃。在产业间,与电子商务和制造业等上游的关系也从以往的单纯买卖、互相挤压利润向一体化协作共赢转变。企业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形成了无实体机构、以信任纽带相连、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虚拟企业,从而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与量子论中能量产生的途径不谋而合。

(二)寄递网络并不是能精准描绘的实体

量子是一种状态,而非实体,正如同邮件快件移动时,寄递网络才清晰可见。费马定律提到“光总是走最短距离”,光甚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在牛顿理论体系中,邮件快件当然也是走直线时,距离最短,效率最高。但在量子论中,光其实走遍了所有路径,只是耗时最短的路线概率最大而已,这也是目前邮件快件寄递的实情。当我们用邮局、快递网点、分拣中心、干线通道描述寄递网络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描述网络的点、线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并非展现出了网络的整体图景,这跟我们看到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公路网不是一个概念。邮件快件不是光,其位移需要依赖交通工具等介质,邮件快件在水陆空中的位移,在各分拨中心的转换,将各种概率都展示了出来,正是这些弥散开的概率,组成了寄递网络的全景。从量子思维角度看,寄递网络不是实体,它是各种概率路径的组合,因此本质上是灵活的,有优化的空间和可能性。因此,如果我们还是用牛顿思维来理解寄递网络,那就没有规划的必要,实践也会显得没有效率。

(三)变化才是邮政市场唯一不变的主题

量子行为不可预测,正如同搭上互联网快车的邮政业,每个企业都可能是一只振翅的蝴蝶。在牛顿理论体系中,整个宇宙都受3个简单的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主宰,就像是被上紧发条的机器,稳定而自动运行。如果是这样,邮政业有一部法律就可以了,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都没有存在的必要。量子理论著名的密度矩阵方程表明,宇宙中的粒子呈现纠缠态,少数几个粒子的变化会非常迅速地影响整个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邮政业近年来的变化:双11双12不仅迅速拉高了快递业务增长率,早期曾导致爆棚爆仓;电子运单曾经是大客户的专享,自快递企业陆续推出手机APP之后,电子运单得以迅速普及;无论是生鲜寄递,还是智能快件箱,总是实践频出、遍地开花。在互联网深度介入邮政业的今天,蝴蝶效应十分常见,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难以预测。李克强总理曾说“互联网+的未知远大于已知”,这种不可预测,并非悲观和掣肘。相反,它孕育着颠覆性的创新,是我们应当着力的方向,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向。很多人觉得现实一片迷雾,看不清方向,不知路在何方,人才又严重短缺,正是源自于这种不可预测性。从根本上讲,不可预测性已经不可否认,强调对行业的完全掌控,对企业活动的无限干预,不仅没有可能,而且有违趋势。

(四)自组织促使邮政领域不断发散外延

量子世界是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正如同邮政业早已成为众多小微个体成长的平台。在牛顿思维中,万物的组织结构都是规范有序的。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管理架构是固定的,基层的行为取决于高层的指令。但是,从邮政业近年来的变化来看,大发展和变化往往起源于小微的个体。例如,快递服务组织以加盟起步,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形成全国数万个快递加盟网点,很多网点都经历过经营者转手、地址变化、员工流动等诸多“不稳定”的事件,但并未对全网产生重大影响。即便某些网点发生阻滞,也多是偶发的、局部的、可控的。近年来的众包新业态,更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把原由快递企业员工承担的配送工作,转交给企业外的大众群体来完成,发展势头强劲,年增长率接近%。这些实例,一方面体现出“基层自发、随需而动”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总是触发监管层面“该不该管、怎么管”的思考,好像总有一些行为游离在市场的边缘。用牛顿思维解释不清的这些事实,其实在量子思维里有明确阐述。量子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在不稳定的边缘取得平衡。混沌系统各组成部分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互动地形成有序结构,说的就是自组织。自组织解释了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又由有序走向混序再走向有序。因此,企业在边缘寻找新市场,领导者在边缘引领发展,将小微的力量放到开放的平台上成长,摒弃非此即彼的执念,是量子思维的自然推论,对邮政业极具启发意义。

三、邮政业在量子思维下的进化方向

(一)业务领域沿产业链拓展,跨界破界成为常态

牛顿思维下,业务领域调整往往局限在产业内。以往,邮政和快递企业在业务领域的考量和实践上,都表现出极强的市场细分特征。邮政企业创造了许多概念,普包、快包、小包、EMS。快递企业也有当日达、次日达、次晨达等服务选项。这种细分为产品创造了一个相对局限的市场空间和营销方式,在利润空间足够充分的初级市场,细分策略所向无敌,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类别及亚类别市场。但是从长远看,市场细分有利有弊,甚至弊大于利,饱和的市场如果过度零碎化,则单个产品的利润空间必然缩小,久而久之难以支撑一个产品和品牌的成长。同时,极度细分使得各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模糊,竞争优势更无从谈起。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戴维·玻姆(DavidJosephBohm)称牛顿的原子论为“碎片化的病毒”,毫不客气地批判了牛顿思维的局限性。目前,极度细分的弊端在邮政业已经显现,没有多少消费者能分清快包和EMS,也没有多少寄件人会特别在意次日达和次晨达的区别,统计口径的频繁变化也为数据资源的整理带来了困难。

量子思维下,业务领域应当在产业链上寻求拓展。如今,快速更新和尝试新奇的社会习惯已然形成,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拥挤不堪的细分市场不胜负荷,新品牌的机会越来越少。对于邮政和快递企业,此时若要守住利润阵地并寻求更多机遇,则必须把眼光移到产业链上来,通过嫁接上下游产业的优势,跳出价格战的怪圈。但是,跨界并不都是蓝海,不能犯“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认识错误。同样是跨界经营,有的企业硕果累累,有的企业却伤痕累累。要想跨界成功,也要遵循量子思维:一方面,跨界可以体现在末端,好比小微在“混沌的边缘”成长和兴盛,是有步伐的转型。快递在农村地区深度对接农户,做好农村电商一体化配送服务,实际就是末端的跨界。这种模式体现出量子的概率性,通过不断试错,自下而上地展开跨界的触角。即便失败,也可以迅速调整和恢复。另一方面,跨界可以基于核心地位来进行垂直整合或水平扩张,好比量子在能量激发下实现“跃迁”。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是跨界经营的猛兽,它们天生就有垂直整合的基因和能力。在邮政业所处的产业链上,我们常认为电商处于核心地位,其实这未免过于悲观。毕竟电商离开了邮政快递,也将遭遇致命打击。顺丰推出丰仓贷和订单融资服务,直接切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就是基于核心地位开展的跨界创新。这种模式体现出量子的突变性,只要客户的忠诚度足够高,没有什么不可能。

(二)经营主体由竞争走向竞合,聚变裂变激发能量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大小相等”。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指出“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这类思维很少强调合作,不仅没有把企业当做一个团队,也没有把市场当做一个整体。“黑速递”时代,邮政和快递企业的竞争,没有任何一方受益。价格战持续升级的今天,快递企业之间也深感疲惫。归根结底,占领市场的本质是争取消费者,而不是消灭竞争对手。以往由利己主义主导的商业模式将难以持续生存。从宏观看,一国只考虑自身贸易利益,扩大出口,要求别国货币升值,反过来会影响本国货币国际化进程,在资本领域失利。从微观看,一个企业即便取得了垄断地位,其垄断利润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无效的,不符合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改善”。因此,用牛顿原子论来模拟邮政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永远无法联系起来,资源无法整合,整个邮政市场也就无法建立统一对外的组织力、行动力和竞争力。

量子思维下,世界是由量子所构成的能量波动纠缠体,有聚变也有裂变,因此即便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成为客户或供应商。在业外,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开始在广告上合作。在业内,美国邮政与UPS、FedEx的合作是量子思维的典型,他们之间亦敌亦友,我国邮政市场经营主体应当辩证借鉴。美国邮政通过SurePost与UPS合作,通过SmartPost与FedEx合作,两家快递公司将快件递送至收件人所在地的邮局,再由美国邮政将包裹寄给收件人。同样,美国邮政也会利用UPS和FedEx的寄递渠道处理部分城市间的业务,FedEx正是美国邮政一类邮件的主要航空运输者。竞合战略在纵向和横向市场上都能应用。从纵向看,企业与上下游关联者之间共同开展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规划价值链、参与营销,从而争取多赢。从横向看,同类企业之间共同制定产业标准、信守行业规则、开展技术攻关、分担研发风险、结成战略联盟,从而获得“1+12”的效果。

(三)寄递网络更加依赖大数据,路径规划动态灵活

基于牛顿思维构建的寄递网络是静态的,无论全国网络、区域网络,还是最后一公里,都规划得非常严谨。在数据资源存储和计算速度受限的年代,这种网络简单、守规则、便于控制和管理。一方面集中了邮件快件分拣量,方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另一方面减少了经传频次,整体上加快了运输速度。但是,静态的寄递网络无法做到准确实时的动态路径规划,因此无法避免效率损失。静态网络上承载的邮件快件数量越大,损失的效率就越大。对于年业务量超过亿件的我国快递业,传统的静态路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效率提升的要求。例如,整体看,随着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淘宝村的兴起,以往基于行政区划和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的网络设计,与邮件快件流量流向之间的匹配程度降低,一些网络节点的选址目前看来需要调整。局部看,在体现“即时”特征的同城直送市场,传统寄递网络已经无法和闪送等新业态企业比拼响应速度和全程时限。随着海量存储解决方案的不断升级、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加速普及,静态寄递网络的转型有必要,也是必然。

量子思维下,物流不是线性的,而是面的,甚至立体的。这种物流技术叫流体物流。交通网络和车辆、飞机、船舶等运输工具只是实现“物的位移”的手段,目的是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空间隔离。真正能够提升配送效率的,是基于大数据运算得出的信息和指令。未来一定是万物互联的,其核心是任何设备、事物都能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流动的貌似物品实则数据,因此,寄递网络的变革首当其冲。起源于量子思维的蚁群算法指出,蚂蚁找到最短路径要归功于信息素和环境,将蚁群算法应用于寄递网络的路径规划领域,意味着只要环境参数可以转化为信息,每个邮件快件的配送线路都可以动态定制,实现路径最优。美国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采用了基于蚁群算法的运输管理软件,每年至少节约了0万美元的成本。此外,更多地依赖高科技,也会使寄递网络更为柔性。例如,先进的装载分析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空载,提升整体网络效能。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AR),使用户能够更真实地看到物品配送状态。这种能灵活调整、与环境对话、用户参与式的寄递网络,正是量子思维引领的方向。

(四)企业结构和管理去中心化,自组织特征更明显

受牛顿机械决定论的影响,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往往是纵向延展的,自上而下实行统一直线控制,主要价值观是效率。这种组织结构设计理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书中通过制针案例说明了劳动分工是提高效率的关键。直线式组织强调秩序和规则、稳态和结构、权威和可控。尽管它看起来像个整体,轮廓分明,条理清楚,但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在环境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邮政企业通过“子改分”,确立了以利润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体系。利润源于市场,但由于邮政企业的管理层级仍然较多,决策过程长,创新较慢,对市场的反映仍不够迅速。快递企业,无论是直营制或加盟制,目前来看市场触角都比较灵敏,主要原因在于实现了权力分散,地方市场的开拓决策大都由一线管理者做出,极有潜力向量子组织转变。

如今,量子组织已经比较常见。如日中天的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亚马逊、苹果、谷歌,还有传统行业中转型成功的华为、海尔等,都具有量子组织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基层组织混序管理,自下而上创业创新”。从组织结构来看,量子组织的结构没有固定范式,画不出精确的组织结构图。直营、加盟、混合制并不重要,关键是去中心化、扁平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反馈迅速等优点。未来,邮政和快递企业总部层面可以负责平台,各区域管理者作为独立创业者运营小微末端,每一个小微直接面对用户,感知需求。从人员管理来看,组织尊重个体的力量和群体的智慧,具备人才合伙意识,推崇信任文化,保障员工话语权和参与权。UPS严格实施TLA(Talk,Listen,Action)制度,规定主管每年至少一次和直属员工面对面沟通,员工说、主管听,并针对问题采取行动。这种管理模式值得我国邮政和快递企业借鉴。从发展理念来看,量子组织推崇变革与创新,追求跃迁式成长,邮政和快递企业也应当告别在老旧轨道上扩张发展的直线性思维,努力与相邻产品和服务市场构建共生轨道。

(五)行业治理走向多元合作,参与主体良性互动

牛顿思维重视定律、法则和控制,因此行业治理以政府为主,政府为了维持治理的高效和政治稳定,会以部门和职能为导向进行治理,不断强化对稀缺资源的配置能力。在工业化时代,政府是公共服务唯一供给者,许多政府机构的存在就是为了垄断某行业,其他市场主体是政府的对立面,这也是邮政部门曾经走过的历史。然而从国际层面看,邮政已不再是垄断行业,快递服务的竞争热度前所未有,欧盟国家甚至在普遍服务领域也引入了竞争者,整个市场涌现出众多的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具备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前提。从我国情况看,邮政行业管理体制与业情发展大体适应。推进多元合作的行业治理模式,绝不是对既有模式的改弦易辙,而是要更大程度地调动各方积极性,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不断提高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确保整个行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量子物理描述了一个参与式的宇宙,生命体都要为自己参与创造的环境承担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要在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这对于行业治理同样有启发。量子思维下,邮政管理部门只是多元治理主体中的重要一元。要做好对市场主体海量经营行为的全程监管,就必须对企业和公众等社会自治力量进行引导。一方面,县及以下邮政监管力量不足是实情,必须由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参与治理,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在众包配送等新业态“要不要管,怎么管”的问题有法律答复之前,涉及安全和服务的问题必须依靠自治,特别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效减少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在包容审慎的前提下,实现企业自律前移,政府监管后置,治理成闭环。邮政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监管部门必须扣实“包裹社会化的物理位移”这一基因,以管好闸口管好平台管好新生事物,以行业共治为抓手借力而行,如此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运用量子思维,雄安规划可以先行实践

(一)末端建设将是颠覆性的创新,绝不是既有模式的简单复制

对于邮政业而言,要在白纸一张的雄安新区做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末端的进入方式。目前针对雄安的地质研究表明,雄安地下百米以内结构均匀,工程条件好,中深层地下空间可用做地下交通、物流通道建设。地下通道可以实现立体开发,其节点数量远远超过地上交通,这意味着地下寄递网络可以实现量子化的动态灵活,末端网点建设的既有模式也不会允许完全复制到雄安。在地下运输邮件快件并非空前,伦敦地下21米深的地方曾有过一条全长37公里的“邮局地铁”,于年首次开通,是首个无人驾驶的电气化铁路。最繁忙的时候,它每年可递送14亿封信件。可以预想,雄安的地下物流通道一定比上世纪的水平更为先进,科技含量更高,邮件快件有望通过信息识别和自动路径指派,直接到达收件人所在地的智能终端,全程不需要电动三轮车,甚至不需要收派员。因此,在末端建设规划上,全行业应当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zz/12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