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焦虑养娃的时代,慢性子的妈妈才可

北京扁平疣专业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3.html

文:亲宝宝育儿,筱恬

闺蜜上两个月刚刚晋升为妈妈。我去看她,却发现她完全没有想象中初为人母的高兴劲儿,而是愁眉不展,一副心事满满的样子。一见着我,她就仿佛看到智多星一般,连珠炮似地抛出一连串问题:

“宝宝满月增重没满两斤,怎么办?”“宝宝一天拉粑粑六七次,怎么办?”“宝宝到现在抬头都还不行,怎么办?”……

正回答着她的各种疑惑呢,她却又因为家人冲泡奶粉时,奶瓶振摇动作不够标准发起了脾气。她情绪激动,不断地纠正着,甚至上网找出了所谓的专业视频,要求家人看过之后重新做一遍。眼前的闺蜜,认真而又执着,为宝宝操碎了心。她的样子让我恍然看到了当初的我自己,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毫无头绪。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焦虑。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亲子教育调查现状》显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对于像我闺蜜那样的新妈妈来说,焦虑感主要来自宝宝的生长发育。她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仿佛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标尺:宝宝身高体重的变化、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吃喝拉撒睡的规律……恨不得全照着教科书上讲的来,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与不同,都会无限放大,杞人忧天。而等宝宝大了之后,焦虑感更会蔓延到教育培养的方方面面:宝宝三岁之前,纠结要不要上早教;

等满三岁,开始为选择哪个幼儿园烦恼;

在这之后,幼升小、中考、高考……各种学区房、兴趣班、择校的话题摆上议程,家长们似乎毫无喘息的机会,马不停蹄,焦虑不断升级。其实,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作为一个两岁半孩子的妈妈,我也时不时受到这种情绪的困扰。就在上个月,我下定决心退掉了好几个育儿群。原因很简单——我焦虑了。在那些群里,优秀的家长有很多,聊天的论调往往是这样的:“宝宝的英语启蒙,从出生就开始,一步也不能错!”

“三岁之前再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孩子将落后一生!”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上了早教的孩子有多优秀!”……而各式各样天才宝宝的刷屏,总让我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太差劲。除此之外,群里永远都在买买买。绘本、玩具、辅食机、育儿课程……别人有的,自己孩子也绝对不能少。在这些群里待久了,虽说能借鉴到很多达人妈妈先进的育儿经验,我的心态却越来越失衡。

过于鸡血的氛围下,总有一股莫名的紧张感与压迫感,让我觉得自己为孩子做的实在是太少了。

与其硬着头皮参与其中、被牵着鼻子徒增焦虑,还不如眼不见为净,顺应自己的心意,不额外添堵。而当我真的退出之后,不再有信息的狂轰滥炸,我竟收获了久违的内心安宁。与此同时,因为心态好了,在育儿方面我竟比之前更加得心应手。通过这件事,我开始反思。包括我在内,妈妈们的焦虑感到底从何而来,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一点,我觉得是内心不笃定,易受舆论影响。因为内心还不够强大,并且个人的育儿知识还不够丰富,所以在家长们你追我赶成为模范亲子的时候,急功近利地参与其中,自己的育儿节奏被打乱,扰乱了心绪,平添了烦恼。其次,是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盲目与人比较。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共有57.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对子女文化程度的期望,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了近90%。无独有偶,北京市对位母亲及其子女的期望调查表明,有63.9%的母亲期望孩子学习优秀,与孩子自身的期望相比高出20个百分点。高期望下,家长们的眼睛总会不由自主盯着别人,生怕被超越。

孩子婴儿时期,大家互相比较身高体重、谁家先抬头先会翻身;

幼儿时期,互相比谁家孩子说话早、识字多;

等到了入学的年纪,则又开始分数成绩的攀比。无止境的较劲背后,是越比越焦虑的循环。

不可否认还有一点,就是在大环境下,确实身不由己,很难坚持初心。放眼全球,不止我们国家的父母会焦虑。

在印度电影《起跑线》里,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妻子米塔为了把女儿送入最顶尖的私立幼儿园,不惜用尽了各种手段:买学区房、试图贿赂校长、甚至铤而走险非法占用贫困生名额,主动搬到贫民窟去受苦……剧中妻子米塔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开始吸毒……”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每个家长都难免如此。

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背后,是不甘落后的危机感:谁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大家都在为子女争取最好的资源啊。

心理学家柯特曼博士曾经说过:

“要想在任何生命节点上都幸免于焦虑的侵扰,几乎没有可能。”

是啊,焦虑无处不在、无法避免,对于父母来说更甚。

但是,倘若这种情绪过于严重,不仅我们自己受束缚,还会把很多负面的压力传递给孩子,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百害而无一利。说真的,在育儿过程中,从来都没有焦虑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尽量调整,试着成为这样的妈妈——少与他人比较,凡事不操之过急,相信孩子。儿科专家鲍秀兰曾与妈妈们分享过这几个字:“悦养孩子,静待花开”,我个人特别有体会。我家孩子周岁时,一颗牙齿都还没长。尽管体检时医生认为没有问题,可我对比着同龄孩子早就出牙的情况,依旧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各种担心纠结,甚至开始了解先天性无牙胚的概率。这种持续性的焦虑感,伴随着娃十四个月冒出第一颗小牙而消失。

随后的日子里,小家伙的乳牙接二连三地长出,两岁体检时一口健康的小白牙得到了医生的夸赞。回头再看我当初的那些忧虑,真的是毫无必要。而之后在育儿过程中的种种事情,也在反复印证着这一点:养育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蕾,有着独一无二的花期,互相没有可比性。只要不是病理性因素,不要再为孩子暂时的发育快慢烦恼了。因为成长犹如马拉松,一开始的落后真的说明不了什么。

减少对分数成绩的盲目推崇,尊重孩子的梦想,接纳他们的不完美。作家刘继荣《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文中,与大家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成绩中等也没有特长,在人人都想着出类拔萃的时代,她的心愿却是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文中女孩的父母也曾有过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逼着孩子去念各种培训班,最后却还是决定恢复孩子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发展业余爱好的权利。小女孩快乐的成长着,开朗热心、乐观幽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同学的心,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受欢迎的人。

文章中最打动我的是这么一句话: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是啊,尊重我们的孩子,是允许他们犯错,也坦然接纳这一切的不完美;是不过度逼迫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成长,但也不会不负责任地百依百顺;是懂得在放任和强迫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为他们的未来把好关。只要孩子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她不是那么出彩,也没有那么卓越,对于父母来说,这何尝不是为孩子祈求的最好未来呢?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yiox.com/ggzz/12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